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直板快推的概念练习横板的反手攻,即:用拉手来调节角度,用肘和前臂把球发力推出去。 横板反手攻球时不仅仅只有拉球,像直板有威胁的发力推形成的反手攻球同样也可以用到横板中。 推挡型的反手攻球,引拍时,球拍高于球台,手腕向平侧展开的同时,拍形前倾(图一)。注意击球时间,触球时要有撞击敲打的感觉,即弹打。 这种打法最重要的是引拍击球的角度,前臂要向前突出(图二),拉手后,肘和手腕的力量储存起来,(用力停住),当球到高点时,突然发力,形成发力推型的反手攻,要突出爆发力。(图三) 对于初练反手攻球的人来说,手…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6,(12):86-97
1 波尔——改变握拍方式,使手腕更加灵活用正手发出两种旋转不同的球组图 A 为传统的正手发球。波尔在发球时动作较小,以使对方难以判断旋转变化。组图 B 为逆旋转发球,即从身体内侧向外侧摩擦球的正手发球。引拍时,波尔的手腕向怀中内收的幅度很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手腕动作,增加对球的摩擦。波尔的逆旋转发球动作非常简捷、突然,这是他发球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6,(10):79-79
尽管弧圈球几乎已成为一种全方位的进攻方式,但能用并不等于最好用,在处理某些球时,尤其台内球方面,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仍有着独特的优势。以 A组图为例,柳承敏发球后(图1-3),波尔对其发球的旋转判断不够精准,上前搓接时拍面过平(图3-4),导致搓球冒高(图5-6),柳承敏扑上去用正手直接扣杀这一近网半高球得分(图7-11)。  相似文献   

4.
运用击球的弧线,增加球的威胁性,具体方法有三: (一)压低回球弧线高度,增加对方击球的困难。在运用削球、搓球、摆短、撇一板或拉球等技术时,都非常强调回球弧线要低。一般来说,回球越低,对方发力进攻的技术难度越大。 由于击球的拍形、击球时间、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的不同,击球弧线可分为四种:1.动作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拍形基本与台面垂直,击球的弧线高,弯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6,(4):79-79
在击球时,球拍给球的作用只可能有两种——撞击和摩擦,前者给予球正压力,使之产生平动速度,而后者赋予球摩擦力,使之获得自转速度,也就是旋转。相应地,击球瞬间的调节也只有两种方式——拍形调节和手腕转动,前者决定了撞击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后者关系着摩擦用力的效果好坏。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6,(9):84-84
对于横拍选手来说,像张怡宁在 E 组图中那样反手搓长,或是像柳承敏在 C 组图中那样用正手直接劈对角斜线,都并非难事。但要像波尔在 G 组图中这样,用正手在中路偏正手这个横拍的命门处,将球劈到对方的中路追身,就并非易事了。通过对比图 G5和 G6中波尔触球前后的手腕和拍形,我们将了解到横拍选手应该如何在这个位置上打开手腕。正是因为充分地打开了手腕,波尔才能  相似文献   

7.
李晋  赵军 《乒乓世界》2007,(10):92-93
王皓的身体协调性十分出色,他之所以能够全方位地进攻,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步法也十分灵活。只有把身体移动到最佳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射的技术。进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来球的最高点或上升期击球,而是要根据当时的站位,找到最合理的击球点。组图中,王皓正手发侧下旋"钩子球"(1-5),这种发球在触球时,由于拍形内收(图4),使对方不容易判断发球的旋转。王皓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技术教学1.正手下旋发球技术(1)教学要点两脚开立,右脚稍后;持拍手引拍向身体右后上方,拍面适当后仰。同时抛球,挥拍迎球时,拍向前下方挥,球拍触及球的中下部,以手腕迅速发力为主,触球后随势挥拍。(2)注意事项①身体动作要协调放松,手腕用力要清晰。②台球点与网同高,以利于降低球的弧线。2反手侧(上、下)旋发球技术(互)教学要点两脚开立,左脚稍后;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挥,拍面后仰,同时抛球;挥拍迎球时,球拍向前下上方挥动,发侧下旋球时拍触球的中下部,发侧上旋球时拍触球的中部,触球后随势挥拍。匕)注意…  相似文献   

9.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定式三中的战术延伸——直板接发球撇搓对方底线,迫使对方勉强上手,然后准备反攻。图中,波尔为左手握拍选手,因此马林在接发球时,不但要考虑来球的旋转问题,还要盯住对方的站位,扼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波尔发右侧下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突然一撇,撇到波尔的反手偏中路底线。波尔站位离球台比较近,无法及时调整动作,只好快速用反手拉一板,这板拉球的力量并不大。马林稍退半步,反拉波尔的正手位。马林的整套战术运用得非常流畅,每一板球都先观察对方的站位,处理球非常果断,掌握住了节奏。  相似文献   

10.
搓球时,球拍拍面与球托底部的切击方向以及控制与球轴的夹角(30°-60°)是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关键,其次还有球与球拍的撞击速度和反弹力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统计法、文献法、录像观察法,对波尔的284个发球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引拍时肘部动作多变,左侧下变化多逆转强;中路短球在开局、中局和尾局多变;侧身位,以反手低抛、左侧下、逆转中路短球为主,中间穿插有正手侧下顺转、侧上旋、急上、不转发球;中路短球、右侧下顺转发球、左侧短球在中局数量最多,其他旋转的发球和落点在开局、中局和尾局没有明显变化;关键时,习惯发特别转的左侧下逆转中路短球;发球后抢攻的位置反手位居多,发球后抢攻落点多为中路长球.  相似文献   

12.
在乒乓球竞赛中,对方的来球,不论速度有多快、力量有多大、旋转有多强、落点有多刁,只要能够用合理的拍形去还击,并恰当配合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准确地将球击入对方球台台面。可见拍形在乒乓球技术中的藿要性。一、影响拍形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力学原理在乒乓球运动中,准确、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是提高技术的五种要素,其中要以准确为前提。否  相似文献   

13.
反手拉球首先要注意引拍拉手。引拍时,肘和右肩(以右手为例)要向前伸出一点(如图所示),但不能太大,使球拍靠近身体,在前臂及手腕向前方用力的同时,用手腕的力量加力摩擦,同时,根据不同的来球调节拍形及用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要进攻性地回接对方发出的正手位短球,向后引拍时预先抬高球拍的位置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预测对方动向,并选择最佳进攻线路吴尚垠用猛烈的正反手进攻,为韩国男队冲锋陷阵。在此,让我们来探讨他的挑接正手位短球的技术。这组连续图,正是吴尚垠挑接正手位短球至对方中路的场面。图1-4,吴尚垠一边向前迈出右脚,一边迎球,请注意此时球拍的位置。吴尚垠判断出这个发球为不出台,在图4时,将球拍抬高到接近肩部的高度。通过引拍时抬高球拍的位置,利用其居高临下的优势,增加接触球时的威力。接下来,我们可别漏看了另一个要点:吴尚垠在球拍从上而下的过程中,前臂伸展,打开击球拍面,这样就在接触球之前制造好了可以打向任何线路的拍形(图5)。  相似文献   

15.
在门球活动中,常遇到两球相贴情况,可惜,对贴球利用的较少,而有意识的造贴球更少见。根据2004《门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果击球前自球已与他球接触,只需击打自球,撞击有效”, 即击自球离开就算撞击。基此,当两球相贴时,可打出以下三方面实效: 1、直接击自球过门成双杆球。当击向前方为球门,且两球心连线与击向之间的夹角α等于或稍大于90度时, 就可直接击自球过门获得双杆球。若α角小于90度时,则击球时就可能成为侧撞击,而使自球偏离击向,可调整瞄准点,打成过门双杆球,见图。这是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2、击自球撞击另一他球打成双杆  相似文献   

16.
张燮林点评:丁松发转不转球的关键,在于利用拍形和触球部位进行调节。图A6中拍形相当平,利于摩擦球的底部加转;图B5和b2所显示的引拍过程中,拍形看上去也是平的,但到了图B6和b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丁松瞬间突然将拍形适当立起,并且是用球拍的上边缘将球“碰”了出去,这样发出的球自然是不转球。而在其后的还原过程中,发加转球和不转球时几乎是完全致的。任何技术动作都需要合上身体之力,但发球最根本的还是靠手腕的爆发力加转,丁松在这方面就十分突出。至于到底在哪个点上触球,则需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挥拍至正对胸前  相似文献   

17.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2):112-117
王励勤的台内挑打 上身稍稍直立,保证快速还原 组图中,王励勤发短球后,对方摆短他的正手位。王励勤右脚向前跨出,发力挑打得分。与马琳相同,王励勤击球前的拍形也是翻开朝上的,在击球时,他压住拍形,击球的中部偏上部位。  相似文献   

18.
横板的拍柄大体上可以分为直形柄(ST)、收腰柄(FL)、葫芦柄(AN)和椎形柄(CO)四种(图8—11)。横板选手的握板主要是靠拇指、食指与中指用力和调节球拍。直形柄(ST)的横板由于拍柄前后邵分均较厚,握拍用力时会感觉中指与拍柄靠得更紧,它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容易使拍形更稳定,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的感觉也会更快捷、更敏锐,有利于扣杀等快攻技术和削球技术的运用。擅长台上反手弹击的前世  相似文献   

19.
不拿球板的另一只手,称为非持拍手。图中马龙的反手拉球,持拍手和非持拍手在击球时都大幅度地挥向了前方。这样在平稳手肘角度后发力,动作就不会变形,在前台的反手拉球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德国选手波尔在前台反手拉球时也经常使用同样的非持拍手技术。但是在中远台拉球时使用这样的非持拍手会减小攻击幅动,造成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拍的拍柄形状 与握拍用力方法有直接关 系,常规的直式拍柄形状 可以分为三种:椎形、直 形和日式柄(图1—3)。 不同的拍柄形状对握拍用 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 如:直拍快攻型打法的选 手喜欢选用传统的椎形拍 柄,这种拍柄的特点是顶 部较粗、靠近球拍双肩处 较细。这种打法需要拇 指、食指和中指在球拍的三个着力点协调用力灵活变化拍形角度,敏锐地调整用力方向和用力方法,同时还能稳定保持拍形,精确发力击球。然而手指的用力必须依靠一个稳定的支点,因此必须让虎口的食指根部稳定贴靠在拍柄背面,上述几点的协调用力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