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  相似文献   

3.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  相似文献   

4.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5.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物,则必须以有为为之。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这样的精神来达成我们的理想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6.
程肇基 《江西教育》2012,(Z4):61-62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道家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规律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他提出的自然哲学思想、人性论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是为了论证“无为而治”的合理性而服务的.本文将就此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作清晰而全面的诠释,以加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基本内涵是以德教化,是“为政以德”的另一种表述。孔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天道方面的根据,与老子无为思想有相近之处,但差异是主要的。“无为而治”过于依赖统治者自身的修养,这是其根本性缺陷。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伟大哲人和思想家,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出天地万物是由自然生成的思想家之一。"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境界,而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本文由"道"体到"德"用,从道的含义、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刚柔相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试析老子“道“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老子的思想基础。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道"指规律性;"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3.
老子哲学最简要有力的人生哲理就是“无为”“,无为”虽然也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但在很大程度是针对“君人”而言。试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从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原因、内涵、意义以及与孔子的“无为而治”的比较中,解析老子“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下,以“无为”求其无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中国农村改革的推行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其实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管理的技巧,生命的智慧,对班主任工作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老子为核心的道家学派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轻徭薄赋"等为政思想,在国家管理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道"是老子治世思想的核心,以"道"为根本,延伸出"无为而治""三宝""民本"等枝干思想。从汉初到清朝,老子的为政思想长期影响着国家管理,奠定了其卓越地位。基于此,探讨老子及其《道德经》中的治世思想,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认为要治理春秋末年混乱的社会状态,必须实行“无为而治”的 方针,以此对抗儒家“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他赋予“道”、“无为”新 的含义,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老子治国韬略的重点在于教 育统治阶级本身,约束统治阶级,提高其自身的素质。“无为而治”是 老子思想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子的思想有两重性,他的“小国寡民”主张引导人们逃避现 实、放弃斗争,这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但老子仍不失为伟大的杰出 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老子法律思想的逻辑体系极其严密。对天下乱世的批评是其思想的逻辑起点,为救乱世,老子献出了无为而治的良方。实现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治国方略,要求君主做到守道、慈爱、节俭、谦下不争。其逻辑终点是要建立纯朴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无为是道的自然本性.无为思想有丰富的内涵,无为是对顺其自然、无欲、无事、清静的概括.老子政治哲学内容丰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包括君民和谐、愚民为术、反对战争、否定暴政、小国寡民等内容.老子政治哲学是古代治国理论和哲学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其思想精华至今仍保持着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无为而治"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艺术.本文指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并从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管理体系等方面,就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元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