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2,(2):63-68
为研究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安徽省2011—2020年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三次产业值、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二级指标,计算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间的灰色关联度并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各因素间的关联度较高,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影响安徽省物流需求的关键因素,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是制约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明确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各因素间关联程度,有利于帮助政府制定物流政策,促进安徽省物流与经济协调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收集安徽省2012—2016年16个地级市与物流发展能力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物流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物流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物流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安徽省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合肥市最强,阜阳市、芜湖市次之,池州市等城市最弱。应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以点带面;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为物流发展保驾护航;打造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的物流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联系和成本角度出发,定性剖析了新疆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从新疆物流业固定资产、物流驱动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新疆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应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分析了物流驱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物流网络里程和物流业增加值四个指标作为推动物流发展的替代指标,定量地探索物流驱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大小,分析得出在物流的几个驱动因素中,物流增加值和货运量对新疆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的作用,而货运周转量和物流网络里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以期为探索新疆物流产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吉林省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物流能力,该文选取了吉林省2004~2011年运输行业统计数据,运用模糊物元法对吉林省物流业的货运量、客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邮电业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物流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吉林省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物流能力,该文选取了吉林省2004~2011年运输行业统计数据,运用模糊物元法对吉林省物流业的货运量、客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邮电业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物流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用于预测公路货运量的BP神经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并用所构建的模型对浙江省2009和2010年的公路货运量进行预测,同时对公路客运量及其周转量和水路客货运量及其周转量也进行预测,旨在为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线路和车站码头的建设布局和投资规模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变是必然趋势。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分析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变的影响因素,有利因素是铁路网络优势、铁路政策规章优势、货物品类上的优势以及铁路物流与铁路货运在业务功能上的继承。不利因素是铁路管理体制、思想文化、物流设施及物流服务理念等方面的不足。最后分析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变需要明确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旅游物流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旅游物流能力进行客观的研究,有助于旅游业的良好发展。选取安徽省2007—2019年相关数据,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来构建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安徽省旅游物流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安徽省的旅游物流能力总体不断提升;整体旅游物流能力水平处于长三角各地区的末位;旅游效益与物流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旅游组织数量不足成为当前安徽省旅游物流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国际贸易大发展的带动下,新疆的国际物流需求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对新疆国际物流需求进行了量化分析,计算了需求增长率、需求弹性等评价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新疆国际物流需求的因素,得出了国际贸易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货运周转量等影响因素次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疆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区域物流规划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选取5个二级指标以及13个影响因素,构成了评价影响区域物流规划发展的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以SPSS 19.0为软件处理平台,用主成分法对原来的指标体系降维处理,以此获得新的综合主成分指标和新的样本矩阵.再选用类平均法的聚类法对安徽省内的16个市区的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依据聚类谱系图以及区位坐标,可将安徽省划分为五大物流片区,进而从中选出东南片区的芜湖市、东北片区的蚌埠市、中部片区的合肥市、西南片区的安庆市、西北片区的阜阳市等五个物流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目前甘肃省物流业占GDP的比例及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分析了甘肃省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根据甘肃省的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阐述了甘肃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预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用普通的数学方法建模,而建立BP神经网络可以表达这些非线性问题。根据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历史数据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数据确定网络输入与输出样本,对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进行训练和预测。通过对网络输出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分析,验证了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的精确性和方便性,提高了公路客运货运预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文章从两方面分析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其有利因素是铁路网络优势、铁路政策规章优势、货物品类上的优势以及铁路物流与铁路货运在业务功能上的继承。其不利因素是铁路管理体制、思想文化、物流设施及物流服务理念等方面的不足。最后分析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变需要明确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事故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确定各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度排序,认为驾驶员、客运量、客运周转量、通车里程和出行次数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宏观因素,并对此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从各个方面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的营销能力及对其实施优化策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港口物流企业成本以及影响因素等各方面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港口物流企业营销能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对区域物流能力研究与分析是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影响区域物流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物流经济指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量、物流综合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ANP(网络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通过SD软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系数,从而找出关键指标进行改善,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NP可以科学有效地对区域物流能力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及将要通车的深中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物流成本的模型,计算物流成本变化的差值,验证调研观点,即深中大桥的通车会增加深圳港口的货运量和香港机场的货运量,过桥费是调节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即进一步加强湾区跨江物流线路的建设,差异化的发展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增加广州机场和深圳机场的国际货运线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指物品在城市内部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清理的过程,并存在不同的模式、体系和存在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物流有一定区别.本文从城市物流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对城市物流需求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庞大的网络性产业.在辽阔的祖国疆土上,纵横分布7万多公里的铁路营业线,驰骋着1.5万辆机车,50多万辆车辆,靠众多部门、工种相互间有序联动,共同完成旅客和货物运输,行包和邮政运输等任务.我国铁路以世界第三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第二的货物周转量和世界第一的旅客周转量,运输设备利用率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20.
物流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被称为第三利润的源泉。物流对经济发展毋庸置疑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利用2006-2013年的全国31省市数据,通过stata12.0软件研究不同省市在不同时间物流发展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用物流网络里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货物周转量,专利申请数量与物流产值比的乘积作为解释变量衡量物流业的发展,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经济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控制变量。Hausman检验表明物流业发展正向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东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更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指出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