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报上的长新闻又多起来了,有的长到三、五千字,千字开外的新闻很普遍.这种现象是应该注意的.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上,以"年终报喜讯,计划早完成"为标题,仅仅用了一千八百八十二个字,发表了四则新闻消息.这些新闻文字简洁、短小,内容却很丰富.这种新闻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可是像上面所举这样好的新闻还是少数.长而无味的新闻在报纸上则屡见不稀,特别是会议报道,写得长的更多.去年11月  相似文献   

2.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持这种新闻观点的人为数是不少的,也是最为流行的传统认识。其实,这种观点是很不完全的。就结构层次来讲,导语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自然段,这类表达形式固然居多,但也可以是二、三个自然段,甚至四、五个自然段组成的。王家鼐曾著文指出: 一般人常说:新闻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这是值得商榨的。的确,绝大多数新闻的第一段是导语,但并不是新闻的第一段都是导语。比如:把一个动人的情节放在第一段,以吸引读者,这种新闻不少,但那第一段不一定是导语;独段新闻也不是整段新闻都是导语。至于多元素新闻,就可以有两、三自然段做导语。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可视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浙江新闻客户端探索进行了新闻可视化和图表化的试验,通过漫画、图表等互联网呈现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文字传播,使时政新闻报道和重大主题报道变得轻松活泼,极大地增强了传播效果。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五水共治"工程报道,按照传统报道模式至少需要3000字,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夏宝龙的"五水共治"路线图》报道中,只用了6个图表,300字左右,就把"五水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的"报道"二字,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报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反映.只有经过"报道",即经过记者头脑的选择、加工、制作,事实才能成为"新闻".第二,有了对事实的采访,有了选择、加工和制作,还要经过记者编辑用文字、语言或图像表现出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广泛传播.第一层意思,揭示了新闻工作者在反映事实的时候,立场、世界观是何等的重要.第二层意思,则说明新闻工作者不但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语言和图像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以可视的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再现新闻事件的.形象是传播的主体,形象是新闻“语言”,文字只是形象的补充,形象的典型程度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正因如此,要搞好新闻摄影报道,必须首先在“形象”上做文章.改善了形象效果,也就提高了报道质量.由于是形象报道,所以在对象的选择上有别于文字报道.文字报道在选择对象时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对于摄影的形象报道来说,这只是标准之一,是基础.只有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不乏其形象特征,才是摄影报道选择的最佳对象亦即摄影报道的生命所在.不具有形象特征的新闻,可以形成文字报道,甚至成为优秀的新闻报道,但却不便于形成摄影报道,更不可能成为摄影佳作.所以新闻事件的形象性,是摄影报道在对象选择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文字报道可以通过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字的无声语言向读者详尽阐述事件的原委,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连续的有声画面向观众讲述报道内容的方方面面,而图片新闻只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几十分之一秒的瞬间镜头在通常只有几十个字的说明文的辅助下来展现所要报道的主题。摄影记者要想让自己的“瞬间工夫”在读者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只能靠平日里“厚积”、关键时“勃发”来实现。培养“形象”新闻敏感摄影记者除了应与文字记者一样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外,还应对“形象”新闻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和驾驭能力。重大的突发新闻爱好者2003/8性、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摄…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新闻摄影往往以图片形式加强文字的渲染效果.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通过拍摄照片强化新闻报道主题.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实现多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报道重要意义与特点基础上,探讨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方式与发展前景,以期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媒体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3.文字的行段绑定。文字块的行段绑定功能是文字块数据绑定的高级功能,文字的行段绑字功能使用户可以在文字块中进行比较复杂的样式设计,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排版效果。  相似文献   

9.
读了《新疆日报》1986年10月31日头版头条消息《新疆籍大学生军人缪勤献身疆场》(以下简称《疆场》),耳目为之一新。短、活,是《疆场》的最大特色,构思、炼意和表现形式都有所突破,脱俗、别致、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全稿共有12个自然段,最长的连标点136字,最短的只有18个字。全篇“又讯”除外不到1100字。这样一件重要新闻,记者如把它敷衍成一篇更长点的文字也未尝不可,但记者蒋一峰惜墨如金,粗线条地勾勒出英雄的轮廓,简洁明快,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10.
杨平 《新闻前哨》2014,(11):30-30
新闻摄影以其独特的报道形式区别于文字新闻,那是因为它的形象可视性的原故,它截取新闻现场正在发生的、最典型的瞬间,将新闻人物或事物真实的再现,给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这是文字所无法取代的,是摄影报道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是以电子技术为采编手段,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物所作的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拥有最丰富的传播符号,其中文字(尤其是屏幕字)是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图像、声音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赋予了电视新闻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近年来,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据统计,90年代初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只有60%左右,到1996年,屏幕文字的使用率已达100%。人们普遍认为,不用好屏幕文字的新闻是粗糙的电视…  相似文献   

12.
刘凤 《青年记者》2012,(20):33-34
战地记者(war correspondent)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战地报道不同于战争新闻,它是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称目击报道).战地记者既包括文字记者,也包括画家、图片摄影师和电视摄像师.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报道融合新闻——从四个美国报道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新闻"又被称为"Con-vergence Joumalism"或"Multi-media Joumalism", 是伴随WEB2.0的广泛应用在美国新兴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以互联网为平台,融合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报道手段,赋予新闻以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闻语言",就是运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准确的文字.报道最丰富的新闻内容.顾名思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新闻语言具有表达事实传播信息客观、确切、简洁和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电视新闻报道迅猛的发展,为了提高其传播效果,需要不断提高新闻写作的文字功底,强化文字的表达能力。文章对电视新闻报道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基于电视新闻报道特点的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则和谋篇布局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我们报纸的经济报道。就不难发现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大量的经济报道中。有不少虽然已经见诸报端,却是些并不能构成新闻的文字,或者说是新闻性不强的文字。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非新闻文字。”这种“非新闻文字”现象,不仅存在于我们报纸的经济报道中,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广播、电视的经济新闻里。本文试图从新闻价值这个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本报的实际。对占据报纸新闻版面的“非新闻文字”现象作一番分析,探索改进经济报道,增强经济报道新闻性,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任志萍 《新闻界》2006,(3):52-53
很长的一段时期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星现着一种“大足球”倾向,各类体育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将比较大的报道空间和报道重点放在了足球项目的报道上,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市报、晚报等,都给“足球新闻”留出了相当的版面。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足球赛事新闻语篇,语料主要来自《体坛周报》、《足球》《足球周报》等报刊以及搜狐体育等网络的文字报道,不包括照片、图表、图像、声音等符号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时间:2012年8月地点:陕西陕北延川高凤莲家中采访:马聪敏(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系主任,副教授)影像:赵嫣璐(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0级本科生)文字:赵嫣璐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篇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撰写”的《四川绵阳市安县发生4.3级地震(测试)》的地震新闻在网上热传,再一次引发了机器人将抢走新闻人“饭碗”的担忧. 机器人完成这篇大约500字的地震报道,只用了6秒时间,写得有模有样.从结构上看,标题、导语、主体、背景齐备.从交代的要素来看,也是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俱全.除了文字表达上略显呆板,材料选择关联度略有欠缺外,几乎看不出什么缺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则消息的开头,新闻导语以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浓缩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导语通常位于第一个自然段,是新闻报道的精华、生命之所在。读者通过阅读导语便可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决定是否要阅读整篇新闻报道。抓住或者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由于新闻反映的是变化中的事件,有极强的时效性,英语新闻导语必须做到简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