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3年虽然早已经到来,用我们中国人的习俗来说,过了春节,这新的一年才可以算数。所以在每年的2月份,在大家的主观念相上似乎才算到了新年。在2月,当我们回首2012年,中国电竞虽然在看似稳定发展,但是也在细微之处发生了一些改变。英雄联盟的异军突起和腾讯、暴雪等游戏厂商举办的电竞比赛成为了2012的主旋律。这其中,电竞俱乐部的一些变化似乎尤为醒目。曾经让Sky他们"不堪回首"的睡仓库、啃馒头的经历不再有了,有的是良好的俱乐部环境和训练设施。曾经让电竞选手们困惑的网络问题不再有了,有的是专门为俱乐部提供的网络光纤甚至购买下整个网吧。曾经让选手们一腔热血,扑赴电竞的热情似乎也淡了,有的是要求更高的薪金待遇,俱乐部老板生怕选手夺冠,怕选手要涨工资。  相似文献   

2.
混沌时期被需要的D.ACE D.ACE成立于中国DOTA的混乱时期.彼时的中国电竞仍然靠着从业者的热情与梦想在苦苦支撑.拿着微薄的收入混迹于网吧的职业选手也没有摘去"网瘾少年"的帽子.然而,这一切在2009年的一天忽然结束,以王思聪为首的富二代开始大批量进入电竞行业.依托着强大的资本实力迅速成立了IG、DK等俱乐部.  相似文献   

3.
杨直 《电子竞技》2016,(21):16-21
从情怀到商业的转变 尽管整个电竞行业的资本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但考虑到电竞俱乐部存在的时间尚短,因此在考虑一家俱乐部具体的经营模式时还是有必要首先确定这家俱乐部创立的初衷.这个初衷不外乎就是情怀或者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两端到中间 CAEL的核心团队曾经运营过法国里昂电竞俱乐部,而合作伙伴则拥有丰富的体育、电竞圈资源和从业经验.因此,同时拥有传统体育俱乐部和电竞俱乐部运营经验是CAEL成为体育+电竞的先行者的资本.对于二者的联姻, CAEL也有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坦途和迷途     
“打造中国电竞的NCAA”——我已经从不同的高校赛事组织者那里听过很多类似这样的说法.然而现实的问题是,90%的NBA球员出自NCAA,而一线电竞俱乐部来自高校的选手寥寥.虽然根据我们的调研,电竞选手并非“吃青春饭”的职业,但只要俱乐部不改变“选手越年轻潜力越大”的传统“选秀”观念,那么对比赛的结果进行深加工,制造类似NBA选秀的电竞人才选拔机制的思路就没有太多的操作空间. 或许,我们可以对电竞职业化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凌婕 《电子竞技》2022,(1):42-45
没有比赛的晚上,电竞俱乐部的现役选手在各自的直播间进行直播,已经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是大家往往会谈直播平台能从签约电竞俱乐部的行为中得到什么,而在这里我们要谈的是电竞俱乐部通过进驻直播平台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7.
2016年的电竞俱乐部在多方助力和内部自省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在求新求变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纵观现阶段电竞市场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四个核心要素在阻碍着当前俱乐部的整体发展. 资源过度向头部集中 随着电竞市场的越发火热,电竞赛事和相关活动也越发频繁,然而与赛事频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的赛事、俱乐部和选手拿走了绝大部分的粉丝和流量,脱离每个项目前两名的赛事、俱乐部和选手获得的收益都会大幅缩减,即便是LOL这样的项目,看看没有了EDG、RNG这样队伍参加的三方赛事,确实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网吧向电竞馆转型,硬件厂商是切身相关的产品提供商,有最大的热忱去给网吧提供转型支持.对它们而言,尽管电竞馆转型的前路还看不清,但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硬件市场低迷,厂商寻求破局点 从网络时代开始,网吧就是硬件厂商的重要客户之一.但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后,情况逐渐变化. 2009年网吧行业达到全盛,次年便开始萎缩.电脑成为日用消费品,网络成本也不断降低,玩家更乐意选择环境更好、更安全、更方便的家中用电脑,而不是网吧.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王思聪组建iG以来,资本涌入使明星身价飞涨.电竞明星的身价从几万涨到几千万,他们给俱乐部带来的收入增速却远远滞后,以至于俱乐部大面积亏损. 在电竞行业,明星是内容的载体,是价值的核心.明星的身价随着受关注程度、粉丝多寡而变化.与此同时,行业整体的影响力、变现模式,才是实现明星商业价值的核心因素,也是明星身价能否持久保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电子竞技杂志:WCG与war3说再见,再也不见!相信你还会与她(魔兽争霸3)再见!现在还有多少朋友在玩魔兽争霸3?还有多少朋友热爱魔兽争霸3?您是吗?
  陈晨:曾经网吧有两大阵营,Cs玩家与War玩家,双方相互尊重。如今网吧,被LOL统治,仍有少量CF、Dota玩家,打War和CS的人难得一见,我属于仍在CS的选手。只不过,新一代的电竞玩家在用“唯我独尊”的心态鄙视着其他游戏的爱好者。他们不会正视电竞过去,也不会考虑电竞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曹珺萌 《电子竞技》2016,(21):94-95
逐渐成型的训练基地 在移动电竞的整体职业化进程中,职业战队的成立是移动电竞步入正轨的第一步.在涌现的移动电竞战队中,有老牌俱乐部的移动电竞分部,也有新成立的俱乐部.相较于更早期的线上训练,拥有一个基地将战队选手聚集在线下集中在一起是职业战队的重要标志.这也正是旨在推进移动电竞职业化的KPL联赛正在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张晓栋  周奕  赵刚  刘淼  郑晔 《电子竞技》2008,(9):112-117
局域网游戏的时代,没有浩方,没有VS,每一个网吧都是独立的战场,一群好朋友或是陌生人在同一个网吧内来往拼杀,汗水和电脑前的那些眼眸一同闪亮。网吧在中国电子竞技历史的早期,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以至于当我们今天回首过往的时候,网吧成为一个电竞人无法避开的话题。而网吧文化更是为中国电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苏三 《电子竞技》2014,(7):46-47
作为全球知名电竞外设厂商,赛睿的产品一直以专业著称。 为了能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赛睿也多次与Na’Vi、Fnatic、TyLoo等职业电竞俱乐部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一 风雨兼程、持之以恒是催促AG俱乐部勇往无前的座右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是AG俱乐部自始至终坚持的精神.2016年是我在AG的第八年,这一年我们始于足下,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 2016年是移动电竞元年,也是AG的移动电竞开启之年.2016年,我们成立AG移动电竞部,组建了AG超玩会.《王者荣耀》和《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两个移动电竞项目,双双获得了QGC及CMGE冠军.在KPL职业联赛里更获得了最受欢迎选手及最受欢迎战队两个奖项.  相似文献   

15.
PDD,刘谋,四川成都人。与很多电竞高手一样,PDD自小就是一个游戏爱好者,“顶着父母的棍棒”跑去网吧也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16.
尼博 《电子竞技》2013,(Z1):36-37
在如今众多的电竞外设品牌之中,SteelSerles赛睿可以称得上是最致力于发展电竞的品牌之一。除了凭借着专业的品岳获得了玩家们的广泛好评之外,SteelSeris赛睿还经常会与俱乐部和赛事等进行合作,此前他们曾赞助了TyLoo、EHOME、ESWC等多个俱乐部与赛事。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SteelSenes赛睿再次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与网游厂商合作举行了TGA大奖赛冬季总决赛。为此,本刊也对SteelSeries赛睿中国区市场杨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电子竞技》2012,(22):74-75
从北京回郑州后没多久,我的职业梦又出现了一些波折。河南省联通举办的电竞比赛原定在元旦之后举行,但一直拖到春节将至依然毫无音讯。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深蓝网吧的老板逐渐失去了耐心。元旦后的某一天,范经理把我拉到一边,委婉地告诉我:其他队员都没有拿生活补贴,所以我拿一星期25元的补贴对队友们来说有点不公平,再说现在网吧的生意也不太好,经济上有些困难……就算我不太谙世事,也能听出来他的弦外之音。那个什么"联通杯"比赛迟迟不能举办,老板已经  相似文献   

18.
出生2003年是中国电子竞技的"元年"。当电子竞技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曾为电子竞技默默付出、艰苦奋斗的人们看到了行业蓬勃发展的希望。无数职业、半职业的电竞组织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纷纷涌现。2003年7月华南电子竞技俱乐部前身Fantasy战队在梦幻界网吧成立,但在那个狂  相似文献   

19.
盘点今年我国网吧产业针对电竞场馆的模式探索,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品牌:明基电竞馆.我们甚至可以理解,2015年明基电竞馆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中国网吧转型的代表性缩影. 推出中国首家电竞主题馆 早在2014年夏末,明基已经预感到即将掀起的电子竞技运动狂潮,可是当时国内并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明基高层决定进行一次勇敢的尝试:在某个内陆城市组织“MISS大小姐暨香港EP战队粉丝见面会”主题活动,测试一下市场的反应.谁也没有猜到,这次试水竟然挖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0.
漫谈     
苏三 《电子竞技》2016,(3):88-91
川渝地区新血液,两新军成立
  国内的电子竞技职业俱乐部主要都集中在上海地区,但在川渝两地近期诞生了两个新兴电竞职业俱乐部。经过与两家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交流,得知他们作为电子竞技爱好者,希望为川渝地区的电竞事业做一些的贡献,所以才出资成立了电竞职业俱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