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角的大小比较.   与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类似,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有两种方法.(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按角的度数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指定角的度数。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4.
背景: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角,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五部分内容: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角的概念,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各种特殊角,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边的张口大小有关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更加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一、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1.度量法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进行比较. 点评:(1)角的大小关系有大于、等于、小于3种情形;(2)角的大小关系和角的度数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2.叠合法要比较∠AOB与∠DEF的大小, 可以把∠DEF移到∠AOB上,使它们的顶点O与E 重合,边EF与OB重合,并使ED、OA都在OB的同一侧: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测量角的大小?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了吗?角的大小如何描述?作为一种测量技能的教学,是否一定要按量角的步骤一步步地教?为什么要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除掌握量角的基本技能外,我们还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每每在讲“角的度量”时,我总是这样追问自己。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最近,听了同样教学"角的度量"的两节课,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和现在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与反思,对当前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去实施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1.度量。让每个学生剪出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几个三角形,进行度量、计算,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拼凑,先画一平角,再用纸任意剪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1=90°吗?在学完度量角的大小后,数学老师让同学用量角器量出右图∠1的大小:∠1=______。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中探索发明量角工具,体验和理解量角器构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13.
一、设疑导入,激发思考  1.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的两个角,请学生观察这两个角哪一个大?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讲述比较的方法。可能有这些说法:由观察就可以说左边的角比右边的角大,用叠合的方法比较或用量角器量就可知道谁大谁小。教师演示叠合法。  2.教师在学生指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特意提出用度量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度量用什么单位说明角的大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用“度”表示。这时,教师可要学生举一些用“度”表示角大小的例子,如直角是90度,三角板上有30度、60度、45度的角。由此,引入课题——角…  相似文献   

14.
角度量仪的改进与制作谷城县大峪桥镇小学黄治明(441704)在教学中,教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时;一是要延长角的边长;二是大于180°的角不易变量;三是度量时容易出现误差。为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我改进了角的度量器。一、制作材料两个大小不同的透明的塑料量角器...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本单元主要包括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及画法。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接比较角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画角及三角形分类的关键,它是...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2.认识角的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量感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С.И.诺伏西洛夫著的“三角”(1956年版)是苏联中学9—10年级的新课本。这本书的译本最近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编制体系和著者的另一著作供师范学院用的“三角学专门教程”是类似的。著者以较新的观点,简明的叙述处理了中学平面三角教材。本书共分七章,最后并附录了关于三角学的历史概要。编排的顺序是这样的。第一章孤和角;它们的度量§1.任意大小的角;§2.任意大小的弧;§3.角和弧的度量§4.坐标平面,单位圆;§5.向量在轴上的射影;§6.坐标平面内两个点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都比较困难,现在让二  相似文献   

19.
<正>量感是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量感与测量的关系类似于数感与计算。度量的本质是度量数量的多与少,即以小量大,如以线量线、以面量面、以角量角,所有的度量都是在作比较。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所要测量的角与标准角的比较,即这两个“角”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知道要测量角的大小,包含两个方面:(1)测量的方式、方法(包括测量单位、进位制);(2)测量结果(量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