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吉春 《新闻传播》2010,(5):101-101
从今年1月1日起原《三江晚报》正式更名为《生活报·三江版》,新推出的社区版确定了做差异化新闻的原则.将东北方言融入社会新闻中,主打《东北话新闻》专栏。新栏目一推出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受到各方好评。我认为它的成功无非两个字贴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种平民化、低视角的新闻姿态,让这档新闻成了真正的百姓新闻。  相似文献   

2.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编辑部同志:你们好! 我是《新闻战线》的忠实读者之一。作为一名即将融入“新闻战线”的新闻专业学生,长期以来,我非常关注以贵刊为代表的有指导性质的业内媒体,所获甚多,在此诚致谢意。 作为一份专业性极强的杂志,《新闻战线》始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紧扣主旋律,充分反映基于全局的宣传重点,并且贴近现实、贴近社会,遵循新闻自身规律。我认为,《新闻战线》既可以当作国内报纸杂志的导刊来读,还可以用来作为新闻工作人员及新闻爱好者的学习培训教材。《新闻战线》既是新闻界同业交流的园地,又是新闻成就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最年轻、最基层的党报——企业报如何在万千报林中导找并确定—个合适的“坐标”,扬长避短,独树一帜,真正成为“后起之秀”,较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长沙烟厂报》在党委、厂部的领导下,坚持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生活的办报方针,较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谈天说地,说东道西,不再是正儿八经的播报体;侃侃大山,唠唠家常,不再是重大新闻事件的聚焦场。知识性、眼务性、趣味性,社会新闻唱起了主角;小巷深处、街道两旁,贴近报道百姓生活──《湖北电视双休版》的新闻类专栏《新闻周刊》,每一期都是这样轻松。平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新颖的采编、制作和编排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栏目的运作模式。它以拓展电视本体功能为山发点,使电视更贴近普通百姓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是以形式上播报风格的改变和内容上子栏目《双休档案》的开辟为突破口的。 由于《新闻周刊》是一周一…  相似文献   

6.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教育新闻作为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力求在教育新闻宣传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近几年来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徐剑  柳松 《声屏世界》2005,(2):28-28
卫视晚间新闻大多定位在社会新闻的范畴,从江西卫视过去的《今晚报道》到目前的《新闻夜航》都是如此。经过多年的社会新闻采制.笔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有必要对社会新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重新界定,解决了这个问题,《晚间新闻》的定位也就明确了。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处世的底线.新闻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法还未颁布.新闻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法律明确的规定.因此.新闻活动所应遵循的,是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必须关注我国的立法进程,以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领域里出现的最大亮点就是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新闻改变了原有的高高在上、并且板着冷面孔说教的姿态.而是由“俯视”变为“平视”,直击社会问题,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从上世纪90年代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和福州台的《新闻110》,到之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这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推出,开拓社会新闻报道的外延,更多的有关百姓的家长里短,更多的逸闻趣事、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类信息.进入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1.
李靖 《记者摇篮》2005,(8):26-26
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近年来,新闻策划在媒体中的广泛运用,就是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新闻策划顾名思义,是变单一为立体的.变个体为有组织的.变零散为系统的多视觉、全方位的新闻手段。在新闻界大力提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今天.新闻策划更要注重百姓视角,关注民生、民意,传递民情,体现报纸的贴近性、新闻性、知识性等诸方面.以此提升报纸的厚重感,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张英溪 《新闻窗》2006,(6):36-37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报刊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此现状,《天下文摘》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呢?  相似文献   

13.
李茹  李丽 《新闻传播》2007,(4):36-36
按照新闻工作“三贴近”的要求,各地方台纷纷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新闻节目。大兴安岭的综合新闻《今日播报》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推出的。  相似文献   

14.
常福民  郭继友 《记者摇篮》2004,(4):49-49,53
开展批评,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的重要职能,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也是新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可读性、可听性不可缺少的手段。鞭挞社会不正之风,敢为人民鼓与呼.自然要受到读者、听众的欢迎。有人说舆论监督是违背新闻正面报道的.那么正面报道还要不要舆论监督,我认为舆论监督与正面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创办仅一年多的福建日报《热线新闻》为何能赢得读者和业界的广泛赞誉?怎样架好党报和读者的连心桥?2月22日,福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福建省新闻学会和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在福州共同举办福建日报《热线新闻》版新闻实践研讨会,50多名与会者围绕在新时期新阶段党报怎样进一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热线新闻》提出建议。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记协国内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中华新闻报》负责人,厦门大学、福…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悄然走来改版后崭新的农民日报呈现在读者面前:报纸扩版,从对开4版扩为对开8版;新闻版增加,每天两块整版的容量将进一步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新闻版的版式也更活泼了;七大周刊(《优质农产品》《园林》《科技》《中外种业》《西部农业》《农资农药》《现代农业》)和六个专刊(《生态农业》《特种养殖》《医药健康》《基层组织建设》《农业装备》《企业纵横》)将更加贴近产业、贴近市场、贴近有活力的现代农业企业。突出特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三农”…  相似文献   

17.
武宁电视台自2000年起开办了新闻类专题节目《月季花》和《啄木鸟》。这两个栏目以“关注百姓冷暖、解答百姓疑难、匡扶人间正义、鞭鞑社会丑恶”为宗旨.运用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对百姓身边事进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拥有一大批收视群体,被群众称为武宁的《焦点访谈》。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体会,我们觉得《月季花》《啄木鸟》栏目之所以受到大家关注,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并以平民化视角真实报道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在短时间响遍大江南北,众多电视媒体都把它作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王牌。如何克服民生新闻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实现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以《热线777》栏目为例,探讨民生新闻如何贴近观众,真实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倪嘉  马玉龙 《新闻知识》2004,(10):57-58
2003年,安康日报为了适应市场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摄影部创办了图并重、以图为主的《广角镜》新闻摄影专刊,每周一期。编委会把它作为强化新闻图片宣传的手段,当做新闻和报纸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创办之初,我们就把《广角镜》定位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力争用新闻照片的“广角镜”透视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用生动、活泼、多味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受众。创办仅一年多时间,就在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新闻的报道直接传递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情,也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手段,其报道内容要求记者必须践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基层、进家庭,与居民交朋友。2010年《平顶山晚报》社区新闻版自改版以来,在探索社区新闻报道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