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数据处理等方法,以江阴市为个案,对城市中央体育区对居民健身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健身态度、健身动机、健身参与、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中央体育区附近和周边的居民进行比较,发现城市中央体育区对居民健身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城市居民健身分层状况进行研究,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剖析不同职业阶层间体育健身整体分层现状,分析不同职业阶层内部个体变量体育健身分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职业阶层居民体育健身现状分层特征明显,不同职业阶层内部体育健身的参与情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宁波市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宁波市民对体育消费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体育健身消费的价值取向逐渐趋向理性;居民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居民因实际收入、闲暇时间和健身场地设施的影响,消费水平较低;实物型体育消费品有着较好的市场潜力。据此,提出了拓展宁波市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常熟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增加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供给,来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常熟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现状是:需求欲望比较高,需求能力比较低;需求内容多样化,相应的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需求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的体育健身服务还存在诸多欠缺。满足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对策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能力;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增加体育健身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大众健身与体育消费研究——以潮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潮州居民大众健身与体育消费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潮州居民认同和进行大众健身的人比较多,活动大多集中在散步、跑步、武术、健身操、自由活动、球类等项目上,健身场所多集中在家居附近的广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且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上。分析了影响健身和消费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潮州市大众健身工作提供借鉴,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某地区居民科学健身基本素养进行调查分析,获取不同人群健身行为习惯、健身需求、健身认知等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科学健身培训、指导、跟踪与激励,通过重复问卷调查,掌握居民的科学健身知识知晓率提高程度、体育人口增加率等.初步探索和确立城市居民科学健身基本素养标准,寻求改善和提高居民科学健身基本素养的最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主要是以娱乐、健身、游戏为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属社会体育范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来调查研究赤峰市城区居民休闲体育的开展情况,对于了解赤峰市居民休闲体育的开展情况和全民健身现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的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和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问题,本研究从主客观方面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居民健身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健身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鞍山社区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年轻的居民比较注重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交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对体育健身功能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强;鞍山市社区的健身场所较为欠缺,健身器材不充足,健身项目较单一,有能力的组织者较少,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要求;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法对襄樊市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 显示,襄樊市城市居民健身意识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健身受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时间、经济状况和体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健身活动不断深入人心,大大小小的健身俱乐部遍布全国,并且为了不断满足锻炼者的各种健身要求,健身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每个参加锻炼者的身体状况、健康水平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有着不同需求,所以健身俱乐部要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的市场发展就必须多元化地更新。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探讨了当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面临的社会基础和所应采取的对策.认为社会发展与全民健身的互动正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新阶段,但社会阶层的初步呈现等也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完善全民健身运动的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全民健身指导水平,构建全民健身内容体系的立体框架,针对社会结构中的不同群体实行分类指导,并且要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各影响因素的研究,使全民健身运动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 ,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而体育教师身体素质的好与坏更能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同时也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和直接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质状况 ,旨在引起体育教师本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使高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 ,并为全民健身活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商丘市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有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实验,从幼儿启蒙体育教育反馈效应性教学实验,到小学,中学,大学的多种形式的健身教育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和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学生对全民健身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素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长阳巴山舞是一种新兴的土家族广场体育健身舞蹈,是全民健身中传统体育文化古为今用的精彩范例。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巴山舞的健身特色、健身、健心以及对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身价值,结果表明,巴山舞凸显了民族特色,具有积极的健身与健心价值,且能够对中老年的一些常见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是一种适合各种人群的良好的健身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2):137-140
在阐明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对全民健身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作用作了综合的分析,认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健身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运动调节身心健康的"安全阀"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全民健身运动娱乐身心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全民健身运动的交往功能对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运动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服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国民体质监测的满意度较低,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多维化特征。为更好地实施社区体育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养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泉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总体数量和分布,抽取30个受赠单位中的12个行政村,就健身工程建设和政府职能等对175名文体局干部、村干部、村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政府为农村提供体育公共产品职能的体现,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权责划分不清,多元协同机制缺失,基层职能部门弱化和缺乏服务意识等,是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应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建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联动机制和领导机制,构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社会支持机制及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机制,是政府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的主要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深受女大学生的喜欢.高校女生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实践表明,健美操运动能较全面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外形结构,消除多余脂肪,增强肌力,提高身体素质,对其形体美、气质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加强健美锻炼能为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