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度的缺失是执政行为法治化的首要障碍,执政行为制度化、法律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前提是厘清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和确立党内民主制。  相似文献   

2.
制度的缺失是执政行为法治化的首要障碍,执政行为制度化、法律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前提是厘清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和确立党内民主制。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的基本原则 ,是法治区别人治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战胜封建势力的革命成果在法律上的最高体现形式。宪法的权威性实质上是人民权力的至上性。宪法的权威根源于人类自然正义的观念 ,在政治上的表现为限制政府权力 ,在法律上的表现为效力至上。我国现行的宪法之所以低权威性 ,其最主要原因是党法关系中的非宪政因素。因此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党。要在宪法中对党政关系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党政关系先后经历了"以党建政""、以党代政"或"党政一元化""、党政分开"以及"党政关系法制化"等阶段的历史和现实。提出了党政关系规范化、和谐化的设想,期望有利于顺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党政关系不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建设新型党政关系既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党政关系历史演变的介绍,总结了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党政关系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红色高棉亦称"柬共",自1975年开始执政至1978年迅速瓦解,红色高棉仅仅执政3年多。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件特别事件,"柬共"失败的原因,值得反思。基于革命党与执政党区分关系维度,其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对此,从党政、党法、党群和党内关系四个方面分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法治的实现有赖制度的支撑。文章分析了法治和民主与法制的内在联系,结合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状况,主要从党政分开,理顺党政、党法关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司法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政关系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政府的不同职能决定了党政必须适当分开,这是从苏联、东欧等国家得出的经验,也是从我党党政关系的历史中得出的经验.这些历史借鉴为新世纪我们科学地处理党政关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主要目标的宪政建设必须依靠司法才能得以完成。在司法活动中,公检法三机关是三个重要的主体,各项司法改革的措施也都是围绕着三机关的关系进行的。在宪政视野下我们审视了传统的公检法关系,提出了我国公检法三机关的设置以及三机关的关系模式违背了宪政以及司法的原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司法改革与宪政建设,笔者论述了重新科学界定我国公检法关系的原则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宪政思想缘起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得到发展.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开、人民主权等原则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特征.但是,因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和毛泽东"左"倾思想的发展,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在其晚年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实质合法性做了大量解释,但对依法执政的宪政形式价值设计却几乎没有涉及到。依法执政的宪政形式要求党树立宪政形式价值理念,主要从政策领导转到法律执政;要求党推进依法执政的程序建设,实现党执政权威;要求党应通过法定选举程序进入国家机关执政,实现党政分工。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必须处理好政党和政权的关系(党政关系),这是政党政治不能回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尤其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党政关系的变迁分别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逐步实现党政关系传统模式的突破与转型,在曲折探索中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汲取了不少教训。新形势下处理好党政关系应当注意:增强执政意识,认识党政部门的各自角色;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规范党和国家的功能边界。  相似文献   

13.
在国民党1927年后确立的训政体制中,以党政平行作为地方党政关系原则,结果导致抗战前地方党部的边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国民党的训政体制设计和政治理念,党员素质低和党部自身缺陷也是重要因素.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党的吸引力和引导力下降,党的形象和权威受到损毁,并极大地影响了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善治理念的推广让政民双方地位的平等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推动政民关系的和谐发展。文章指出新型政民关系的调整需要执政党自觉来保障,重点剖析了我国执政党角色缺失的原因,探讨了执政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探寻对策思路,并对我国执政党自觉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依法领导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而且也领导作为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亦即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实行党政分开,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人们尽量避免谈这个问题,怕有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之嫌,怕戴上脱离党的领导的帽子。因而正确的处理党政关系问题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必须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从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三个方面着手,科学界定职责权限,彰显民主政治理念,完善法律制度机制,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职能分开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党群关系是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处于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它要求党和人民群众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根本利益、奋斗目标、社会价值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出现了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过大,分配不公,民主政治建设滞后等问题,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全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扎实推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政治地位以及宪政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在当今我国宪政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党内把握我国宪政发展的基本走向,创立稳定的政治环境,适时地把党科学的改革政策上升为宪法规范,发挥党在实现宪法中的带头作用,协调各种宪政推动力量等。同时,党还必须科学处理党的权威与宪法权威,政党推动与政府、公民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