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文化形态(史)论是一种主张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无优劣之分别,但是有发展形态或历史形态差异的文化发展观。根据其划分标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文化力模式、文化共同体模式、主体性模式。而马克思用"实践生成"主体性范式对传统"主体性"模式文化形态论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和改造,这种范式内在地包含了前二者,同时又克服了二者的单一性、片面性,相比之下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藏文化是高原文化、"缺氧文化"、抗争文化。在藏族传统历史地理概念中,将整个藏区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区域,即通常所说的"藏区三部"或"藏地三区"。康区亦称康巴藏区,在此范围内所孕育生长的康巴文化是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在简要梳理学界关于康巴文化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经纬度、海拔度、水量度、日照度、物产度、交融度六个维度对康巴文化进行分析,我们称之为"六度方法"。该方法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涉及生态学、文化学、地理学、气候学、民族学等内容。"六度"之间也有一定内在联系,并非完全独立。我们可以通过这六个维度全面、综合地评估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产生的基础条件。本文旨在将康巴藏区置于全球视野中进行观照,探究康巴文化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与动力,并对康巴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及研究内容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以成都市已经建成的"锦里"和"文殊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把文化景观当做一个社会、文化、历史的多维存在来进行研究。分析了二者成功与失败之处,涉及大量文化、历史、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都地区古镇文化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溪、安仁、洛带、平乐和街子等成都辖区古镇文化共性较大,增加了其定位的难度,同时成都辖区古镇还存在着规划目标相似、定位重叠、定位模糊、宣传着力点不明确等问题。探寻古镇历史,可以提炼成都辖区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形成其文化定位。凝结古镇的文化核心和主题,还需重视地方休闲文化特色,发挥古镇地理环境优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自八十年代以来,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兴盛。区域历史文化又被称之为“地方历史文化”、“地区历史文化”。但以地方、地区称之则有其局限性。历史文化大多溯源于先秦时代,当时的地域概念与后世尤其近现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有所差异的。区域历史文化的全面研究,是伴随...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人类表现生命的最好形式”。巴西文化部长、著名歌手兼词曲作家、吉伯托·吉尔称:“桑巴’是巴西文化的独特表现方式。”巴西国家艺术及历史遗产研究所的负责人指出,“桑巴’是‘巴西社会历史的产物’,是巴西舞蹈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长河中,儒学文化与道学文化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两大文化传统,二者互补互济,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整体系统。《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道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道学肇起于黄、老、庄的思想学说,其所建构的“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8.
客家古村落的文化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登秋 《寻根》2005,(1):136-141
客家文化根在中原,中原文化较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传人客家人聚居区“闽粤赣”三角边地后,由于地域边缘性特征显著,村落环境、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护较好,就形成现代所称的“古村落”。同时该地区的古村落建筑均讲究恃险而建,深居山区腹地,为外界所难进入,  相似文献   

9.
秉笔直书留信史□祁英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道德,已深深地溶入传统文化之中,积淀为我们民族的一种心理品格,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历史学,就深受“信”的影响。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十分注重历史文化的继承、整...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地中海幅员辽阔、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被誉为是镶嵌在欧亚非大陆中间的一块蓝色宝石。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人民自古至今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崇尚自然、享乐自然的“天性”。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是将地中海人的这种天性敷上了神秘而浓郁的色彩。今天的地中海以及周边辽阔的疆域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圣地”,还是传播自然文化的“天堂”。虽然地中海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语言和历史,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民俗特色和风情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文史对话”的历史来源范玲(以下简称“范”):李老师您好,八年前您曾以“文史对话”替换“文化研究”这一概念,并用以指涉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逐渐兴起的某种研究趋向~((1))。我注意到,您在当时的讨论中倾向于将“历史”“文化”视为一个词组而并未对二者作出明确的区分。请问这样一种处理是否有特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民风民情、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体和代表物往往是那些最具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 《寻根》2008,(4):4-12
考察华夏文明之渊源根脉,20世纪前期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是“夷夏东西”说。倡导此说的傅斯年先生认为,历史凭借地理而生,夏商周三代历史背后,存在着一东一西两种文化对立斗争和融合的线索。傅先生搜罗文献史料,描绘出以空桑(指曲阜一带)为中心的“东平原区”和以洛邑为中心的“西高地系”,阐发二者的互动对于中华早期历史展开的重要意义。傅先生的论说振聋发聩,给20世纪的古史研究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均源自远古神话思维,植根于中西异质文化的二者,在心理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理论价值,但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尽相同,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中西思维方式的迥异和性别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庸》在谈到南北文化的差异时说道:“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我们通常所说的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历史上,我国的南方和北方不仅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还多次出现政治、军事上的对峙。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对峙,就是  相似文献   

16.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怎样来概括这一传统文化内涵呢?“巴蜀文化”的说法,曾经风靡一时,最为普及流行。然而,近十多年来才被人们认识的“蜀文化”的概念,极可能改变这一传统看法。本文拟从考古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蜀文...  相似文献   

17.
<正>方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术数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存在的文化现象,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王逸之、李浩淼、张千帆:《隋唐方术述要》,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2年,第3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沟通自然与社会、认知自我与宇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龙县地处历史上“民族走廊”的核心地带,加之山高谷深,历史与地理环境特殊,长期较为封闭,使其固有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了康巴文化中独特的区域性文化——雅砻文化。事实上新龙的宁玛派(红教)与苯教也一直是紧密结合、互融相通。如雄龙扎呷等神山,不仅是苯教的神山圣地,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著名的神山圣地。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民文化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调查表明,市民对传统历史文化表现出相当高的认同度,对社区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也喜好,对奔共文化设施的需要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市民中存在着适度超前的文化消费意向,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传统传媒主导文化市场消费,文化需求存在着某些过度娱乐化的倾向。给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是:应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再现工作,并与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应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加强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应重视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为群众提供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应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文化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有关历史与文化的书写和话语表达中,大量充斥着的是对帝王将相、英雄伟人的塑造与描述,而往往忽视了历史与现实中真正鲜活而繁复存在着的平凡大众,也有人不断在质疑人类文化视野与文艺创作中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大历史”,而真正隶属于民众的“平民生活的小历史”一度处于缺席状态。文化表达又何尝不是?在当今许多文艺作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