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卓玲 《学苑教育》2023,(27):31-33
实施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适当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可以避免学生阅读与写作分家的现象,让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共同为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助力。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可以从仿写、补白以及抒发感想感悟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占有很大的比例,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读写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好文学知识积累工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对学生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想到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使用先进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比如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使学生的综合水准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表达方法、文本结构、文本情感,以及文本空白课后习题等方面引领学生展开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读写融合是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读写融合目标不明、读写训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基于新课标实施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从明确目标,用好习作单元;分散练笔,搭建读写支架;读写延伸,鼓励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能把新课标与统编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王春霞 《成才之路》2023,(14):121-124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相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读写结合模式的内涵与基本形式,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确定科学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模式的优势,积极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要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明确教学目标、遵循以学定教,找准结合点、关注学生兴趣,丰富训练形式、改善教学效果,优化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占有很大的比例,只有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水平。因此,教师必须积极采取各种策略,不断提升学生读写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教材等各种手段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让语文基础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读写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该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升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便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是语文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标志。而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自律性和学习方法还有待完善,读写技能的锻炼还需要学生自身的自主化支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等语文课程内容拓展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以课外活动激发读写兴趣的尝试进行探究,以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欧雁清 《考试周刊》2023,(14):29-33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学习文章表达方式,实现学生写作素材的合理丰富,使学生在未来进行更为有效的写作,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总之,语文教师需要强化读写融合,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有效增强,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使其知识储备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写作夯实基础,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文章首先讲解语文课程教学中读写融合的意义,然后综合探究语文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实施读写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语文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概念图于读写教学结合中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文章基于笔者的实践研究经验,简要论述概念图的含义、结构和特点,指出将概念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期间更好地梳理语篇结构、获取写作灵感,并基于阅读成果有效构思写作内容;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读写主题寻找概念图起点、提炼语篇概念以丰富概念图节点、在构思写作内容的过程中调整概念图细节、在回顾概念图的过程中内化读写成果,从而借助合理的教学策略运用概念图,提升小学英语读写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林玲 《天津教育》2023,(20):59-61
<正>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创新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整理文本字词、梳理文本脉络、赏析文本语言、探究文本文化、创编文本故事,有效提升阅读的流畅性、完整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强化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主要谈一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11):109-110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读写教学是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教师必须要十分重视才行。可是在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中,依然还是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问题,如教师只注重单词的听说,只注重阅读而看轻写作的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出现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在现代新型教学理论中,支架教学理论就十分适合于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支架教学理论一再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构建支架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它得到了众多教师以及学生的肯定。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支架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读是理论,写是实践,读与写的结合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主要是以读写结合的理念设计的阅读与写作板块,因而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广泛应用到课堂中。但是学生在写作中依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内容空洞、语言单一、表达不得体、结构混乱等。因此,针对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低效性,教师要采取提升读写结合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曹晓晓 《家长》2023,(31):167-169
<正>读写结合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作文写作方式。教师给予多样化读写结合指导,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一、通过读后感写作方式,进行读写结合学习读写结合教学能够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好地进行语文写作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阅读课与写作课严重割裂,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收效甚微。读写结合,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积极的意义。读写结合需要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磨合才能完成。只有真正做到读写相融,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笔者对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一)解决写作难题在教学中充分使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并且充分体会到作文所要  相似文献   

19.
写作技能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以读促写、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中的读写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96):54-55
小学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手段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从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两方面,分析影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因素,重点阐述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