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余慧 《考试周刊》2011,(85):87-88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驰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利一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山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笔者近儿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数学兴趣,指的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选择反应.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去阅读,求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知识严谨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而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淡笔者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孙国明 《成才之路》2010,(21):97-9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她)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她)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也可以产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林起汛 《考试周刊》2010,(40):187-188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因而要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现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自愿去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往往会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百折不挠的毅力。从事教学工作十年有余,我不断探索钻研.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前提。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可成为学生刻苦钻研、克服困难的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很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或她)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或她)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也可以产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前提。如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倾向于数学方面的活动.更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在学习数学时更加勤奋.更加刻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生活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下面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会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洋溢出注意的倾向。良好的兴趣孕育愿望,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提问、创设情境、运用直观形象、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设想.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不及格 ,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在小学阶段 ,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学生对自然课感兴趣 ,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学习起来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课内学 ,课外也学。例如 :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 ,能够蹲上半天看蚂蚁的活动 ;树上的蝉鸣声就能引起他的注意 ;在跟他谈话时 ,常常谈到昆虫的问题上来。兴趣对学…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周新成 《教师》2013,(31):102-103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兴趣可以滋生动力.人们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高度关注的倾向.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排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增强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味性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心理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应非常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