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鲁迅曾经说过,“创造,总植根于爱”。如果学生的笔端满含激情,文辞就如泉水汩汩流淌,反之,犹如死水一潭。学生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没兴趣,害怕习作,对习作畏之如虎,实则就是对习作没有情感。古人云:“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的情感,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  相似文献   

2.
赵龙 《阅读》2023,(39):16-18
当前的习作教学存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生成以及实践参与的情况。借助项目学习助力学生的习作表达,以项目任务为指引,通过意义驱动,进一步丰厚学生的经历,让学生的习作表达融通他们的生活,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德育和智育一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益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习作,有利于学生情感的释放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但是,现在学校教育中盛行的功利取向的美育观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以美怡情,开启学生情感之门的良好作用。本文从美育的情感本质入手,着力于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与学生情感解放的关系,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利用作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创设学生的审美心境,解放学生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4.
高杰 《阅读》2016,(4):15-17
习作教学应彰显其价值,让学生有兴趣写;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写;抓住写作契机,让学生有机会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写作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钱静 《阅读》2023,(71):12-15
儿童习作应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且教师指导应伴随习作全过程。为了精准指导学生习作,提升习作能力,需要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适时创设情境,搭建习作支架,为学生言语表达提供关键支持。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儿童表达需求;搭建交往情境,寻找儿童倾诉对象;紧扣习作要素,突破儿童语用瓶颈;借助评价情境,提升儿童习作素养。让学生的习作素养在习作情境下,有效汲取,扎实实践,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强化作文深度,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要准确把握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遵循真实性、个性化、真善美等原则,将情、境、理等有机融合;积极探寻情感教育策略,如搭建情感释放平台,营造情感释放情境,拓展情感体验渠道,运用情感激发情感等。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环节。习作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季阳澄 《阅读》2023,(39):31-3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习作单元”,编排独特,目标明确,适于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学生学习表达新路径。教师通过提取与整合单元知识,提炼单元核心主题,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表达真实情感,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聚焦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与文本性表达,让语言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9.
高杰 《阅读》2024,(7):20-22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习作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本文重点探讨习作教学中依托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明确习作内容,厘清“写什么”;优化知识结构,明晰“怎么写”;开展互动评价,探讨“写得怎么样”,让习作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为教师提升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燕 《阅读》2014,(36):7-9
<正>语文课应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管怎么教都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具备生活情境的语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季节(秋季)有哪些庄稼,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谁知,不少学生无法回答。现在的孩  相似文献   

11.
习作评语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紧扣大纲,结合课本,贴近学生,兼顾内容和形式写好评语。  相似文献   

12.
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习作能力普遍偏低。他们对作文无兴趣,害怕作文的心理严重地干扰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当从兴趣人手,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让学生由怕作文到自愿、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个性化阅读,引导归纳积累和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还可在想象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看图习作、续写故事和假设法构思习作中,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学生习作有明确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写作。”对每一学段在说话、写话、习作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因此,如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等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王俊 《阅读》2015,(8):11-15
一、调查的目的通过听课、研讨和跟踪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统一命题测试中习作的评定等级等方式,发现目前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开展行之有效的行动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提供研究的方向。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员分两个层面展开调查,其一:采用有目的的"随堂听课"方式(即连续听一位语文教师的阅读精讲课和本单元的习作指导课各一节,共听课24节),全面了解高年段教师的阅读及习作课堂教学现状;其二:通过跟踪分析五、六年级学生在期末统一命题测试中习作的评定等级,准确定位学生的表达层次,反观现行的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将音乐巧妙地移植到语文课堂,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中,并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的特有魅力。其主要方法有:音乐导入,创设情境;配乐范读,营造氛围;音画同步,引发情感;插播歌曲,加深理解;串联歌词,过渡总结;师生齐唱,掀起高潮;巧用歌词,靓丽习作。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中年段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激发其习作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在中年段习作教学中应巧妙运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更准确、具体、生动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是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如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本研究对一所本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36名少数民族学生与341名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作教学是小学语教学的重头戏,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归根结底是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作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性,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写作、会写作呢?我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