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传统文化语境、时代环境、女性意识的缺乏三个方面,对方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中的转型期乡村女性的生存处境做了剖析和反思,探讨了女性悲剧的生成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2.
方方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作家,她继承了“五四”女作家的传统,对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有着格外的关注,执著地为女性解放探寻新路。在《暗示》、《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等一系列作品中,她以不同于男性的女性视角,倾情于当代社会转型时期“那些在芸芸众生中默默地生死的女性的状态”,展现了她们的困惑与挣扎,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与悲剧宿命,以殷殷的女性情怀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3.
齐慧爽 《文教资料》2009,(17):19-20
方方在小说《出门寻死》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都市中下层的中年女性何汉晴由于生活压抑出门寻死,却因为对亲人的牵挂和羁绊,又回到了“一地鸡毛”的生活现场。本文从人生的视角来思索像何汉晴这样的普通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轩袁祺 《文教资料》2010,(19):18-20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狭窄生存空间和传统伦理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幅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方方致力于从"人"与"他人"、"环境"的复杂关系中,探讨人存在的悲剧性体验。本文通过对方方《风景》的分析,探讨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层面——个体生命的虚无与荒谬,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及需要承担的后果,人和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指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暗示》是方方第一部以女性作家“天生敏感细腻的情怀”关怀和烛照女性“精神黑洞”的女性主义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性难以走出历史宿命的故事,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批评文本。方方以其作品寻找女性精神生存的自由天空,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暗示》使方方向女性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方方的创作有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作家,她被论者归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已是定论,同时,方方小说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其市民题材经典作品《风景》中,显现出棚户区生存环境所反映出的棚户区文化特征:痞性文化;在其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等中,折射时代环境对知识分子的文化投影;在其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中,展示出当代商业时代都市和乡村女性所处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环境。初步探讨方方题材各异的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以便深入认识其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方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题材本身的现实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以冷静凝练的笔触讲述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归于失败的山里娃涂自强的故事,是继《风景》之后,作家方方所呈现的另一道关于命运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电影《心迷宫》是我国内地导演忻钰坤的处女作,上映之后荣获多项大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产佳片。作为一部乡村题材的影片,《心迷宫》中的女性角色包含了少女、主妇和母亲等多重身份,为观众绘制了一幅乡村女性的众生相。影片通过塑造恋爱时期的少女、步入婚姻的主妇和传统“贤妻良母”式的母亲等三类女性形象,展现了乡村社会中女性生存空间的扭曲与狭小。如何改善农村女性的生存空间和社会氛围,促使两性之间权力与地位的平等,这是电影折射出的问题,对促进当前新农村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红煤》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进城受挫,最终回归乡土的故事。但由于创作年代不同,两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迥然不同。在乡村中,《人生》中的高加林显得"格格不入",而《红煤》中的宋长玉却"大有作为"。在与乡村女性的恋爱关系中,高加林出于感情的原因是一个背叛者,而宋长玉却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将爱情当做获得利益的筹码。在对待乡土的情感方面,高加林将乡土视为精神家园,而宋长玉则将其视为财富乐园。  相似文献   

10.
小说《白虎关》中,乡村女性大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向往和憧憬。走出乡村前,她们都把将要走进的世界当成自己实现梦想的所在。然而,出走之后的遭遇迫使她们返回乡村,再次面对沉重的生活。乡村女性在离开土地后无路可走,返乡后要么死亡要么遁入虚空的结局是对乡村命运的隐射。面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洪流,乡村也经历着同样的无奈与无助。  相似文献   

11.
曾雪阳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02-103,106
《山南水北》展现了乡村女性在朦胧的主体意识的引导下大胆地走出家庭,却又在金钱至上、践踏伦理与道德的归途中丧失了女性的尊严。读者为生态乡村、神秘乡野而赞叹的同时,也为乡村错乱的价值观和滑坡的道德而感伤。  相似文献   

12.
《水随天去》是《小说选刊》2003年第4期择入的方方的一篇新作。这部中篇小说叙述的表层是在点描聚焦人物水下的爱恨之路,而出现在水下视野中的生活又几乎全是他所爱的天美的生存态势。水下的爱就牵扯出了一个深层故事。这样的复式叙述又与后的附记互相融合、冲撞,再经方方别样的叙事渲染,一个给予读开阔阅读世界的本就此在作、读的互动中展开。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乡土中同最普通的粮食作物之一。某种程度上玉米也代表了乡土中国的文化气质。新生代作家毕飞宇以中篇小说《玉米》(《人民文学》2001年第四期)形象地书写了乡土中国经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这一乡村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疼痛而又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20世纪女性文学的误区入手,通过与男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作比较,论述了新世纪以来王安忆、方方、迟子建三位女作家描写乡村女性的作品。她们同时对当代底层妇女“苦难”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乡村女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性格、心灵及命运的嬗变。王安忆从存在主义的哲学层次,表现乡村女性对自我命运选择的自觉;方方从身体伦理学的角度,反映出乡村女性反抗的自觉;而迟子建则从审美伦理学的角度,提升底层人民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底层妇女审美的自觉。由此论述这些作品对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透过戏子、女性的双重视角,对传统中国社会女戏子的生存境遇做了剖析和反思。历史与真实、现实与舞台的多重世界交错,注定了小说人物几乎命定的悲剧。他们传承传统文化却备受文化的戕害。因此,水上灯的反抗代表着女性在同命运、男权反抗中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女性意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6.
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深刻地揭示了东北乡村女性在日本侵华期间遭受的异族侵略和男权压迫的双重生存悲剧;台湾女作家叶陶创作的《爱的结晶》,在台湾日据时代的背景上,讲述了两个选择不同道路的女同学在社会动荡中的命运遭遇。这两部作品蕴含着强烈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批判了带给婚姻家庭悲剧的男权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7.
方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原载《收获》2001年第5期)第一章写主人公英芝坐在牢房里的观感:“墙壁上污迹斑斓,一层覆盖着一层。”这里的“斑斓’用错了,应改为“斑驳”。  相似文献   

18.
张虹是我省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集《黑匣子风景》学界多有评说。本着重分析作品中的乡村女性形象,并认为在这些形象中体现了作对女性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看《收获》     
《收获》精神抖擞地走了一年,年终终于显出了一些疲态,方方的长篇也难以撑起局面。  相似文献   

20.
《空山》透射着浓郁的生态主义思想,阿来试图通过生态主义来表达他对深蕴着乡土气息的机村的热爱、留恋和惋惜之情。但作者在对乡村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内涵关注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女性身份恰当的理解和定位,遗忘了女性与自然天生的亲密关系及乡村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是受害者这一事实,小说无论对自然的描写、女性形象的扭曲及男性形象的神化都存在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