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更新世初期 ,就有人类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最先他们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在距今 30 0— 2 0 0万年前 ,他们沿着黄河和长江逐渐向其中下游地区递迁和拓展 ,从公元前六千年开始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尧舜禹时代 ,城池和居民聚落及祭坛建筑遍及黄河、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形成了以长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为轴心的北方 (即中原 )文化的两大文化区。大量史实证明 :我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你说奇怪不奇怪?蓝田猿人距今110~115万年,然而我们现行的中学课本却说是“距今约80万年。”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8页注写道:“蓝田人,1963年至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我国古人类,有两处古人类头盖骨遗址,经测定,其中一处距今约80万年。”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页:“在陕西出土了距今约80万年的蓝田人。”初中和高中课本都是在1992年开始印行的,高中课本2000年4月印行,在西安已经是第9次了。如果再不改正,那就真真正正是跨世纪的错误了。1964年发现了蓝田猿人后,科学家根据眉骨粗壮、鼻子扁平、嘴部突出、额部后倾、顶骨低平、脑…  相似文献   

3.
濮阳龙的出土,是中国考古的一大发现。龙,作为华夏族的标志,结合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载,既可说明中原部落大联盟的形成,又可反映早期华夏国家的建立。而45号墓的文化遗存,更为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时代已进入父系社会乃至文明史的黎明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证。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地居江南,为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太湖之中三山岛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石器200余件,说明早在一万年前太湖地区已有人类活动。从出土石器存在的情况分析,当时人们生产经济形式当以渔猎为主,采集经济已处于次要地位。而建国以来在太湖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量多达100余处,分布极为广泛。其中出土稻谷的文化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有浙江桐乡县罗家角,距今时代约六、七千年;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的有上海青浦县崧泽、江苏吴县草鞋山和无锡县仙蠡墩,距今时代约五、六千年;属于良诸文化类型的有浙江湖州市钱山漾和杭州市水畈田、上海县马桥以及江苏吴县摇城、无锡市锡山公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冶铜业的起源甚早,距今5600年4000年左右的宗日文化中已有铜器出土。青海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砷铜、青铜器物及拉萨曲贡遗址中出土的铜簇说明,距今4000年左右青藏高原已进入青铜时代。青藏高原可能较早接触到了来自西亚、南亚的冶铜技术,除区域内有交互影响的考古学证据外,也对我国中原地区的冶铜业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后,曾是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产生和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正处在中国史前考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前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有许多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年~4...  相似文献   

7.
高19.6厘米、口径6.1厘米、腹径16.5厘米 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众多的氏族聚落。当时的先民们已经从采集、狩猎生活走向定居,并开始农耕,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的石器,掌握了烧陶技术,我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六千余处,遍及全国各地,经过科学发掘的有一百余处。发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发最早的两个重要地区。黄河中、下游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1977年在河南新郑县城西北七公里裴李岗又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址。后者经过科学家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属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年在河南中部地区,除裴李岗遗址外,密县峨沟北岗也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物。此外河北武安磁山  相似文献   

8.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开发西部、建设西部、支援西部 ,这件事恐怕大家都知道 ,但具体说哪些地方为西部呢 ?不一定都清楚。西部论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向世界明示 :中国西部由西南 5省区市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西北 5省区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 )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和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西部地区幅员面积约 6 85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1%。 1999年末 ,西部地区总人口约3 6 5亿 ,约占全国人口的 2 9%。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尔吉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10.
袁靖 《高中生》2011,(9):60
可以确切无疑地说,在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狗骨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畜骨头。这是1986年5月,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带领的考古队开展发掘得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最近 ,西部论坛组委会向世界提出了中国西部由“10 2 2”组成的这一最新定义。“10”是指西南五省市区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和西北五省区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 ,前一个“2”是指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 ,后一个“2”是指湖南湘西和湖北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的总面积约为 6 85万平方千米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1% ,但人口远远少于东部 ,至 1999年底 ,西部地区总人口约 3 6 5亿 ,只占全国人口的 2 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 ,人口稀少 ,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3,28(4):62-63
[古生物 ]南京出土世界上最古老毛颚动物化石据东方网 2 0 0 2年 1 0月 6日消息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均远和他的学生黄迪颖 ,在昆明附近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毛颚类动物化石 ,地质年代距今 5 .3亿年 ,为现代生物多样性在寒武纪早期就已形成的推测 ,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他们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毛颚动物俗称箭虫 ,是现生动物诸多门中的一门。箭虫是一种自由游泳的肉食性海生动物 ,以鱼的胚胎和幼虫为生 ,最长约 1 5厘米。箭虫化石过去只发现于距今 3 .5亿年前的石炭纪地层。这次在昆明出土的箭虫化石…  相似文献   

13.
袁靖 《高中生》2011,(3):60-60
可以确切无疑地说,在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距今1万年左右的狗骨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畜骨头。这是1986年5月,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带领的考古队开展发掘得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中华龙是史前期一个农耕物侯标志,其生物原型是个体特大的南蛇;古人的龙图腾源于对规律性冬眠后出土蛇类的崇拜,人们据此确定农时。辰溪的"辰"字在古记时十二生肖中表象为龙,境内出土过距今7 800年的龙形图案,且龙舟竞渡等龙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多学科证据表明辰溪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相似文献   

15.
先秦是中国200万年悠久史中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幼年时期。猿人呈现出由江南向江北发展的趋势,古人、新人则呈现出江北比江南较为进步的发展趋势。新石器时代的"六大文化区"中,黄河中游、下游(广义的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比"四夷"地区先进的景象。夏、商、周王朝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均在中原地区。华夏与四夷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为秦国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起源与发展】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区市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西北五省区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 )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西部地区的这一最新定义 ,被称为“10 2 2”。西部地区面积约 685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1%。 1999年未 ,西部地区总人口约 3.65亿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 9%。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 14个国家接壤 ,陆地边境线长达 1.6万余公里 ,约占全国陆地边…  相似文献   

18.
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无私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因此,很多河流被形象地称为母亲河。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源头叫约古宗列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总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其中97%的流域面积集中在上中游地区。黄河流量不大,约为长江的1/17,珠江的1/7,居我…  相似文献   

19.
筷箸起源于中国有以下两方面根据.一、从原始人学会用火推测筷箸的起源.距10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化石中有炭灰烧骨和20多万前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洞穴灰烬里埋着烧骨,可以推测先人们不仅学会用火,还会用两根潮湿的树枝将肉块夹进夹出,这就可能是华夏最早的雏形筷箸.二、从半坡出土文物实证筷箸的起源.距今6800~ 6300多年前的半坡博物馆“发簪部分”,展出了九根发簪,其实主要是筷箸;另据上海博物馆1977年编印半坡出土的29根骨针和骨制两端器,其实也主要是筷箸,只是他们没意识到这是筷箸罢了.  相似文献   

20.
彭俊  陈静 《地理教育》2005,(2):23-23,30
1.早期城市 中国早期的城市主要起源于黄河下游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等地.据考古研究证实,我国迄今发展最早的城市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约40000年左右.稍后的早商城市有偃师史乡沟遗址和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著名的河南安阳殷墟则是晚商的都城.这些早期的城市遗址大都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且分布范围不广,数量不多,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城市之间联系不多,城址迁移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