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积累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章从激活积累素材的角度探究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学生发挥作文学习的后劲.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失真,甚至“无话可说”的现状,从如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以及扩大阅读面,重视间接积累等方面阐述了几条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提到学生作文.就算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也有“爱你在心El难开”的尴尬.无米之炊难为.老师们都能引导学生通过各个途径积累素材.可要做一个“巧妇”.将积累的材料合理地布局谋篇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这种写作技巧绝不能仅仅依赖作文指导课来完成。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一个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悉技巧”。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在何处?难在心中无物,无话可写。教师在作文教学要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解脱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表达;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会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当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学生对作文就不会再“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了。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理应且必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写作,知识积累是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也是基础,只有积累了足够数量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才得以丰富和敏锐!情感体验的丰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再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有效的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写作步入“自由”且“规范”的理想轨道。  相似文献   

7.
庄雅明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08-109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作文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平衡,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积累。课标也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感觉,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表达的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二是留心生活,丰...  相似文献   

8.
【命题说明】“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文学作品塑造出的成功的艺术典型。本命题借用这一概念,想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生活中那些我们觉得非常熟悉,实际上却较为陌生的人。一般来说,中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包括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个方面。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大多倾向于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关闭了观察生活、体察现实的窗口。这种只凭间接经验来写作文的路子,容易引发闭门造车、无病呻吟的不良文风。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一系列“熟悉的陌生人”,从观察入手,抱着关心、关爱的态度主动拓展视野,体察…  相似文献   

9.
侯键 《四川教育》2002,(1):38-38
作文既是一个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表现生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近日,笔者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看图作文”示范课,耳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0.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亦在平时.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仅限制于课堂,要注重指导学生从生活和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奠定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帮助学生作好积累材料的准备上,只有这样,作文时才可做到有话可写。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学生要顺利写好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程序、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质量。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周围事物,体验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课程目标”部分强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多角度观察,为作文捕捉生活素材呢?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景,进行美文赏读,开展作文评议赏析,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巧用多媒体让多彩的生活“走”进学生作文,的确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作文活动与生活的统一,强调作文的真实原则,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遵循上述要求,我们开展了“生活化写真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现将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道出了作文的真谛:写作离不开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开"源"就是要开掘作文的源头,把作文训练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流"就是要引导学生多阋读、多积累,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源"和"流"一起抓,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除课堂作文以外,广泛地开发课外练笔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得法”,“在课外得益”,的确给作文教学开辟了新路。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把课外阅读与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写作要靠积累,积累首先是通过阅读,从阅读中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理解和认识生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又往往是从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我们作了这样的了解,当学生阅读文学作  相似文献   

16.
刘永 《考试周刊》2011,(73):65-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很无米之炊”,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在教学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1.营造习作情境,走“作文生活化之路”。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曾设计了这样一次作文课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句词错误严重等。究其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字词句;二是学生日常交际用语影响其书面表达;三是学生缺乏课外实践。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开拓阅读方式,增加学生阅读量;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善于激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习作养分;培养学生掌握表达技巧,丰富表达内容,增添语言美等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创新作文?我认为,只要能用我笔写我心,抒我情,写出了真感情,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只要是有新意的表达就是创新作文。如何教会学生写“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情感入手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老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为情造文”“因情而感,因情而发”的写作观点。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点缀,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二、从深入生活和阅读积累入手奠定材料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1.本设计旨在“打通读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在丰富知识、认识、情感等方面积累的同时,学会在读写之间搭建起桥梁,逐步培养起在阅读时自觉探寻作者写法的习惯。学习自由表达,力求在读写冲浪中放飞学生的个性,提高语文素养。2.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习作应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因此,习作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父母、师长等对自己的关爱,使得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一组优秀习作,感受母爱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