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2.
例题:一篮苹果,第一次取出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取出剩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刚好取完,篮中原有苹果几个? 用“线段平移”解这类分数逆推问题分两步进行。一、读题、画图。即一边读题分析,一边画线段图。其具体过程是:(1)用一条线段表示这一篮苹果(把它看作整体“1”)。(2)根据“第一次取出一半又半个”,在一篮苹果线段图中画出一半又半个,再把剩下的部分(即线段)向下平移(即第一次平移)。(3)把第  相似文献   

3.
急转弯     
(1)一个人虽然没出国,但出门看见的都不是中国人,这是怎么回事儿? (2)一只羊一年吃了一片草地的一半,剩下的一半这只羊几年能吃完? (3)甲的速度比乙的快。可甲怎么也追不上乙,为什么? (4)什么东西能吃、能喝、能坐? (5)用西瓜和苹果打头,哪一样疼?  相似文献   

4.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5.
贵刊1988年4期刊登的“猴子分苹果”问题,本文将这一还原问题用倒推法递推,原题是:“海滩上有一堆苹果,这是五个猴子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一个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它便把苹果分成五堆每一堆一样多,还剩下一个,它把剩下的一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五堆中的一堆,第二个猴子来了,它又把苹果分成五堆,又多一个,它又扔掉一个,拿一堆走了,以后每个猴子来了都如此办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苹果?最后至少有多少苹果? 解:设第一个猴子来到海滩时,把苹果平均分成  相似文献   

6.
[经典环节重现]每当看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老师们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一个经典环节:21的得出。许多名师在上这节课时,都会在“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之类的环节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这半个苹果可以怎么表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交流,会产生许多的思维火花: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画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画上斜线;有的用文字“一半”来表示;有的则用分数12、12来表示……学生在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中,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许多表示方法。在将近四五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终于知道,…  相似文献   

7.
大苹果     
小熊咕噜噜住在山坡上用彩虹做的房子里。有一天,他在苹果树下捡到一只又红又大的苹果,就开心地捧着它往家走。哎呀,怎么回事?大苹果怎么还在长啊?它越长越大,大得咕噜噜两只手都要捧不拢了。咕噜噜想,这真是太奇怪了,这一定是只神奇的苹果,我来对它许个愿看看。他说:“大苹果大苹果,给我一只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红润多汁的水蜜桃、香气扑鼻的香瓜、甜滑可口的香蕉……一想起来,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什么?你问我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我先给你猜个谜语吧,"皮儿有红又有绿,长在树上真美丽。味道酸甜又可口,营养丰富人爱吃",猜到了!对,就是苹果,我最喜欢的水果就是苹果。  相似文献   

9.
分享     
我很喜欢吃水果,对苹果更是情有独钟。每次吃苹果时,母亲都会帮我削好,然后只将半个苹果递给我。为什么只有半个呢?因为母亲怕我吃不下一个大苹果,所以每次都分一半给我,另一半给她自己。总以为母亲十分贪嘴,就连一个苹果都要分去半个,于是常常埋怨她不让我吃整个苹果。一天,母亲又想削苹果给我吃,我便执意要吃一整个,可刚吃了一半,便觉得有些吃不下了。看着母亲带有笑意的眼神,我只能硬着头皮将整个苹果啃了下去,这时我也品出了母亲的用心。这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总以为独享很快乐,但到了真正独享的时候,就又不觉得快乐了!其实,分享才是最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我让一名学生上来给前面三名学生分苹果,先给一个学生切二分之…  相似文献   

11.
背景重现: 苹果妈妈有好多孩子。一天,一只小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只小苹果为什么要掉下来呢?掉下来以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想像火炬接力者: 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的引力,那是牛顿的发现。关于小苹果为什么要离开妈妈的怀抱,在同学们想像的世界里便有了“异想天开”的解释。也许,那是一次荡秋千的后果;也许,那是一只不受人欢迎的苹果;也许,是因为感恩;也许, 是因为勇敢;也许……  相似文献   

12.
交际的贫困     
塞尚是个不善于交际的人,他甚至懒得去挣钱。当他终于摆脱了银行里的乏味职务,能够每天画画时,他心有余悸地说:“生活真令人生畏!”塞尚画那些苹果直到苹果腐烂,有时他也为一些妇女画像,有时他会抱怨:“请别动!您看苹果呆在桌上从来就不会动!”爱迪生有一次请熟人朋友来参观他的新发明,那是一个电灯的装置,构造很复杂。有位漂亮的太太问:“爱迪生先生,您的发明相当有趣,但它有什么用呢?”爱迪生说:“夫人,您整天忙着和各种人应酬,又有什么用呢?”我一点也不想借用前人的话来批评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风尚。修辞和表演,已经成为人们的必修课程,这…  相似文献   

13.
贵刊多次刊登过“猴子分苹果”问题的解法,本文采用“前一次苹果减少数与后一次苹果减少数之比值为定值”求解问题.一原题解法原题:海滩上有一堆苹果,这是五个猴子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一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便把苹果分成五堆,每一堆一样多,还剩下一个,它把剩下的一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五堆中的一堆,第二猴子来了,它又把苹果分成五堆,又多了一个,它又扔掉一个,拿一堆走了,以后每个猴子来了都如此办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苹果?最后至少有多少苹果?分析:若前一次苹果减少为 x 个,(含猴子拿走的苹  相似文献   

14.
吕波 《班主任》2005,(7):26-27
秋天来了,正是苹果上市的季节.又红又大的苹果,惹人喜爱.教室里吃苹果的同学也多起来了,可是,我却发现,垃圾桶里总有学生吃剩下的半拉苹果.怎么处理这件事呢?给学生讲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只怕会收效甚微;制定班规,违者扣分?执行难度太大,也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15.
[题目]小张、小王、小李三人分苹果,小张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个,小王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个,小李得6个。问原来共有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如果小王得的是剩下的一半,那么小李就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组织智慧?管理界有句名言:两个人分享一个苹果,每个人只获得一半,两个人交流一种思想,就获得两种思想。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组织之中个人的智  相似文献   

17.
小小“偷”     
这是我4岁的时候在天津宝坻照的一张照片。你们看到妈妈手里那个被我咬(yǎo)了一口的苹果吗?这可是个小秘(mì)密。这个苹果是我“偷”来的。当时在水果摊(tān)前,妈妈和舅(jiù)妈正在挑苹果。站在下面的我看见又红又大的苹果,心里甭提多喜欢了,心想:你们大人可以随便挑,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我偷偷地抓起一个抱(bào)在怀里。这不,照相的时候妈妈才发现原来我怀里还有个“偷”来的苹果呢!这便是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件趣(qù)事。我把这个小秘密告诉大家,你们不会笑我吧!小小“偷”@仲琦$内蒙古自治区甘河铁路小学二(2)班!学生…  相似文献   

18.
猴子分苹果     
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在中国科技大学访问时曾对少年班的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滩上有堆苹果,这是5只猴子共同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1只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它把苹果分成5堆,每堆一样多,还剩1个,它把剩下的1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5堆中的一堆;第2只猴子来子,它又把苹果分成5堆,又多1个,它又扔掉1个,拿走1堆走了.以后每只猴子来了都如此办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个苹果?最后剩下的苹果至少有多少个?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难度,解法也很多.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算术解法.分析第1只猴子将苹果分成5堆还多1个苹果,如果在原…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家用削好的苹果招待客人。客人没有吃,那去皮的苹果颜色后来竟变成了茶色。送走了客人,我就问爸爸:"苹果为什么会变色?变了色还能吃吗?"爸爸笑着说:"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他要我拿来几个碗和一个苹果,他把苹果削好,切成三块,让我把一块苹果放在一只空碗里;又将另一块放在第二只碗里,并扣上一只玻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上虞的林建锋老师在教学《一杯水的观察》时的导入过程是这样的:师:(出示一个塑料苹果)谁来描述一下这个苹果?生1:又大又红的大苹果。生2:红中透白的大苹果。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鼻子深深地闻,你闻到了怎样的气味?(师拿苹果绕教室一圈)生1:一股淡淡的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