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摩擦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两种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方法不同,方向的判定方法也不同,学生在这里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2.
浅谈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其接触面上会出现一种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  相似文献   

3.
张福娟 《考试周刊》2013,(78):137-137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摩擦力教学中进行对策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的教学中充分理解"动"和"静"的意义。静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由于静摩擦力大小可能从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从静摩擦力产生的微观原因不能判定其大小,只能从合力的效果出发,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确定方法有所不同,问题中求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必须分析清楚,这是正确求出摩擦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中学主要学习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教学包含了丰富的探究内容,如,(1)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恒定的力吗?(2)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由什么来决定的?(3)怎样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确定?(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什么样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设计成探究教学.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所以对摩擦力有一定的了解,设计探究时可以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更加顺利地进行.下面我们分五个层次对摩擦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高一物理中,摩擦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旧教材与新教材都把大部分篇幅用于讲述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对最大静摩擦力而言,教材只是用"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来描述,学生很难体会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关系.因而,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大小关系成了摩擦力这节的教学难点.针对  相似文献   

7.
张梅 《青海教育》2007,(8):59-5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8.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在初中阶段重点能够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这里就从摩擦的概念来谈谈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9.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中学主要学习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教学包含了丰富的探究内容。如,(1)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恒定的力吗?(2)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由什么来决定的?(3)怎样来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确定?(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什么样的关系?(7)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摩擦分静摩擦(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物体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滚动摩擦(物体间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因而摩擦力相应地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两物体间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种.本文按这2种情况讨论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克鲁 《物理教师》2006,27(4):5-36
高—物理“摩擦力”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材中的判断方法是利用“滑动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一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刊2005年第11期《用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文(以下简称《判断》),它运用的方法是从摩擦力产生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是一种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判断》一文所述的效果是指摩擦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但该文最后一段所指“摩擦力一般不产生形变”,就把另外一种更好的…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是“摩擦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本节课实际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忠英 《中学物理》2012,(12):21-23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摩擦力问题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特别是我们对口高考的学生物理基础大多数比较薄弱,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相对普通高中的同学也有欠缺,他们在解力学题目时,往往一有摩擦力掺和其中,解题错误率就比较高,原因是他们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其中关于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知识。对于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怎样,不少学生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摩擦力的几种“被动变化”不理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随外界变化(受力情况)不同而被动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认识摩擦力的几种“被动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有关摩擦力做功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各届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存在如下一些模糊的认识: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所以无论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一定做负功;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一对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系统内摩擦力的总功一定为零.为了澄清这些模糊认识,这里准备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吉劼  董涛 《物理教师》2005,26(4):27-28
1 问题的提出高一力学中 ,摩擦力是一个重点知识 ,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问题 .在学习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变化关系时 ,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教师的讲授基础上的 .尤其在比较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 ,教师用传统的实验很难研究出他们的大小关系 .但是 ,笔者在此实验设计中利用了TI和力传感器不仅定性的研究了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实验中用图像客观直接的反应出了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甚至还可以从数量上来研究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实验不仅解决了教师们教学时所遇到…  相似文献   

18.
1.利用反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例1对于摩擦力的慨念:“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有的只是死背概念,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举两个反例.如图1,物体A放在物体B粗糙的表面上,当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拉动物体B时,A和B相对静止,共同前进.很明显,物体A是静摩擦力的作用下而发生运动的,  相似文献   

19.
谢志鹏 《陕西教育》2009,(12):13-13
中学生对摩擦力做功有不少模糊的、错误的认识。静摩擦力很容易给学生产生一个错觉——物体不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误认为静摩擦力不会做功,而滑动摩擦力在相当多的问题里,都是由碍物体运动,对物体做负功这也使学生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能做正功等等。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它变化无常,素有“魔鬼力”之称.学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凡是有摩擦力问题出现的地方,错误率都比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学生对动、静摩擦力不分,乱套公式,摩擦力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难以判断.本文对摩擦力问题的易错点进行归纳分析,供初学者学习摩擦力时时参考,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