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历代论词曲(这里的“曲”专指散曲)者,皆主要研究两者风格的差异,而很少探讨其相似点和互化性,这确有偏颇之嫌。我们在承认词曲主体风格迥然有别的前提下,还应看到两者风格的相似性,其具体表现为词曲风格的互化。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词曲的发展、演变及词曲衰落的历史原因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不仅在目录学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在词曲批评方面同样成就斐然,《总目》运用源流批评、比较批评、纪事批评等批评方法,拓展了词曲批评的方法和视野。从总体观之,《总目》词曲批评成就在以词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历代论词曲(这里的“曲”专指散曲)者,皆主要研究两者风格的差异,而很少探讨其相似点和互化性,这确有偏颇之嫌。我们在承认词曲主体风格迥然有别的前提下,还应看到两者风格的相似性,其具体表现为词曲风格的互化。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词曲的发展、演变及词曲衰落的历史原因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不仅在目录学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在词曲批评方面同样成就斐然,《总目》运用源流批评、比较批评、纪事批评等批评方法,拓展了词曲批评的方法和视野。从总体观之,《总目》词曲批评成就大于不足,在以词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历代论词曲(这里的“曲”专指散曲)者,皆偏重研究两者风格的差异,而很少探讨其相似点和互化性。我们在承认词曲主体风格迥然有别的前提下,还应看到两者风格的相似性,其具体表现为词曲风格的互化。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词曲的发展、演变及词曲衰落的历史原因都有重要意义。一、词曲传统风格观质疑词曲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两者的主要风格是有区别的。关于这一点,前人多有论述。任中敏《词曲通义》在论述词曲不同性质和风格时说:“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万云骏则从语言角度指出词曲风格的不同,他说:“诗词基本上是书面的、典雅的语言,文彩斐然;而元曲却大量使用口语,不啻自其口出。而且元曲还把能不能大量地、成功地运用口头语言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明代戏曲评论定王骥德从批评人们对诗词曲的混用来指出三者是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词曲学家、戏曲学家、敦煌学家任中敏先生今年已九十又五的高龄了。纵观其一生学术成就,非“著述等身”“博大精深”之说不能形容之。中敏先生于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和朱自清同舍,且相处甚密。1920年北大毕业返江苏,先后在扬州、南京等地中学教书。后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1925年应聘到上海民智书局当编辑,两年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词曲中,“楼”的意象不乏其见。这一意象往往给词曲增添浓浓的抒情意味。而抒情的向度常常沿着惆怅忧伤的层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8.
词曲文学源于曲牌体音乐,曲牌体音乐“一曲多用”与词曲文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吻合。词、曲牌的句法结构框定了词、曲文学的句法结构,词曲文学的写作是在这样的句法结构下进行艺术思维与创作。成套的曲牌体音乐更是框定了古代戏曲文学的整体结构,不同曲牌的连套结构显示出不同句法结构曲体的组合,为戏曲文学的表现提供了不同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9.
尤侗所论能为曲者方能为词,宜将之放在历朝衍变的词曲观念的背景中考察。比照众多曲论家对词曲关系的探讨,尤侗之语可以有三个方面的阐释:曲难于词;曲胜于词;为曲正名。因此,尤侗之语不可作断章取义之解,其词曲之论表述较为全面,实则具有总结性和拓展性的意义,是有关曲学本体论的重要论说。  相似文献   

10.
伍佰     
伍佰本名吴俊霖,台湾嘉义县六脚乡蒜头村人,是台湾知名的歌手及词曲创作者,亦是已组建十九年的摇滚乐团伍佰&China Blue的主唱及吉他手。有摇滚大哥大、摇滚天王、摇滚诗人、摇滚皇帝、现场之王等封号。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无论是远古的民谣、隋唐的诗歌,还是宋元的词曲,大多都可以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只是年代过于久远乐谱失传,许多已无法将"乐"得以展现了。不过文学与音乐是对孪生双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碎金词谱》中的词曲是以歌曲(用昆腔唱南北曲)的方法歌唱唐宋的歌调,具有了鲜明的南北曲特征,是我们领略清代词曲音乐风格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3.
试论金元之际词曲互渗现象——白朴词与散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元曲四大家”之一;同时他又长于填词,有《天籁集》传世,一身兼擅雅俗两类文体。本文将白朴的词曲从内容题材到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作家本身所具有的主、客观因素,探讨白朴词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进而研究金元之际的特定历史时期词曲互动的这一较为普遍的文学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对文体演变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包含词曲和宾白两部分,其词曲优美但是情节设置失当。情节的设置不能突出剧本主旨,且背离人物形象,与现实严重脱离。这跟传统戏曲重"曲"轻"词"及接受者的关注度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词曲与新诗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胡适、陈独秀等人通过词曲价值的重新评估,为文学革命树立了样本;二是胡适、沈尹默、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在体裁、语言乃至题材、意境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词曲,推动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词典的影响因时因人而异,而且与民歌、外国诗歌的影响交替或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翻译体式都不可能具有通适性。因此,在以白话体译诗为主流的翻译中,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只是在选用词曲体时应考虑译诗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经验视野。  相似文献   

17.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翻译体式都不可能具有通适性。因此,在以白话体译诗为主流的翻译中,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只是在选用词曲体时应考虑译诗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经验视野。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表演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以优美而富有情感魅力的声音去感染听众,因此,正确处理歌唱时声与情的关系,对于歌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对声乐作品的深刻理解,是情感表达的依据。演唱前要对词曲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楚词曲的内容,挖掘词曲的深刻思想内涵,结合情感体验和自身知识修养赋予歌曲新的感受,在歌曲演唱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情声结合、声情并茂,达到歌声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大量通俗词曲流播于街市之中。其中既有艺人歌妓的商业性演出,也有民间自娱性的歌唱。歌和受众的不同审美趣味,又造成了不同的艺术群体。这些俗曲,不仅是市井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也和人词曲的创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最早的词曲总集《云谣集》,其中有部分曲子在字句上仍然存在争论。本文主要对《云谣集》中的“云”字、《凤归云》(第一、第二首)、《破阵子》(第二、第三首)、《内家娇》等词曲内的部分字句进行重新阐释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