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尽管我国法律已经初步确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缺乏可操作性,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理论准备不足也使这一制度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违宪审查制度的考察,着重就违宪主体的范围、违宪审查机构以及"宪法司法化"与违宪审查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厉兵 《考试周刊》2007,(41):153-154
违宪审查制度就是监督宪法实施的最有力的措施之一。我国也有违宪审查机制,但违宪审查制度不太不健全,违宪审查的对象及范围具有片面性,违宪审查主体不特定不明确,程序复杂缺乏保障,实用性不强。应借鉴外国的违宪审查模式,尽早建立切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有明文规定,但却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违宪审查缺乏有效性及可操作性。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设立相对独立的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使违宪审查工作专业化、专门化、技术化、经常化。  相似文献   

4.
违宪审查主体的界定是构建违宪审查制度的核心。违宪审查主体、违宪主体、违宪审查程序启动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虽然学界对我国究竟该建立什么样的违宪审查制度争论不休,但违宪审查主体的确立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宪政体制。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具有相对独立地位、较高权威的违宪审查主体制度,是完善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学界对违宪审查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存在着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宪法适用、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宪法监督以及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司法审查的认识误区。违宪审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在整个国家中的最高地位和权威,其主体必须是具有极大权威的特定国家机关,对象是某些宪法主体的重大行为,依据具有特定性,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是一种最有权威的宪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是一种司法权,蕴涵着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宪政理念,有利于人权保障.法国宪法委员会的违宪审查权则蕴涵着权力平衡的宪政理念,有利于维护宪法秩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只能在具体案件的审理中附带审查法律的合宪性,其对法律的违宪裁决对案件当事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及其下级法院具有拘束力.法国宪...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行宪法规定的违 宪审查制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改革的模式以建立一种“混合型违宪审查制度”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违宪审查是宪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宪法监督的必要措施之一。违宪审查制度是国家特定机关依法审查宪法行为是否合宪的法律制度。违宪审查模式主要有立法机关审查模式、司法机关审查模式和专门机构审查模式。中国宪法有监督宪法实施的相关规定,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违宪审查制度。在法治进程的推动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宪法中明确将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然而并不等于我国宪法的实施没有问题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还从来没有处理过违宪案件;自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没有宣布过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违反宪法而无效。我们既没有设置具体负责受理与审查违宪案件的专门机构,没有制定具体的违宪审查的特别程序,也没有设计出一套进行违宪审查的理论和原则,这就使得违宪审查制度成为空留于文本上的制度。本文就不同的违宪审查制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最终认为宪法法院审查模式无论从地位的优越性角度、实践的可操作性角度还是对宪政精神的贯彻性角度上讲,都是最适合中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某项法律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理。在我国,建立健全违宪审查制度的关键是解决同体监督和无暇监督的难题。为此,本文建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部实行两权分立,成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即建立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平行的全国人大宪法委员会,专司解释宪法和违宪审查之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