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围绕互联网管理的国际舆论斗争日益激烈复杂。对此,我们不妨将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对我互联网管理的攻击、指责放在新媒体外交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审慎借鉴有关国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外交官员之间的“密室外交”已经不再方便,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单向的“宣传”和“传播”迅速地让位于公众广泛参与的双向或者多向交流。作为营造和管理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国际潮流和一门新型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4.
议会外交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社会基础 对“议会外交”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当今,议会外交是各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配合政府外交,补充政府外交,往往还起到政府外交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因此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十分活跃,据姜恩柱介绍,去年一年,全国人大共接待了56个国家的90个代表团,由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率团出访了3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媒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大众传媒出现后,对外国公众的宣传除了原有的人际传播之外,日益重视和依赖大众传媒的中介,甚至于一些国家把公共外交等同于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6.
凯雷 《对外大传播》2011,(12):38-39
政府与媒体的公共外交,应多办活动,多讲故事,表达形式很重要;要重视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交新媒体,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活动的协同配合;无论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还是应用社交新媒体,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应当重视、尊重民意,决策与传播要摸准民众情绪。  相似文献   

7.
公共外交重信息更重情感Web2.0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播生态格局,催生了外交形式的多样化。公共外交2.0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利用Web2.0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来与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其外交政策的落实,各国政府通过微博、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对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传播活动都属于公共外交2.0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28日下午,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维基解密公布了25万份美国敏感外交密报,几乎包括了“美国外交战略的一切方面”,此外,还有大量的美国外交官员们收集的多国领导人的言论、“八卦”以及对他们的刻薄评论,等等。这场世所罕见的泄密事件如希拉里所说,“这种做法危及人的生命,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损害我们与其他国家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努力”。这样一个有计划有预谋的传播事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社会化媒体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行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和平台。有人称这一外交为"推外交",有人称它为"数字外交",还有人称它为"社会化媒体外交"。①为突出这一公共外交形式的鲜明特性,本文称社会化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12):63-63
今年以来,关于公共外交的话题被热议。在不久前召开的“察哈尔公共外交研讨会”上,中外媒体人士围绕会议的主题“传播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一、背景:韩国公共外交新策略作为重要经济载体的企业品牌是国家品牌的重要构成,是重要的公共外交资源,是政府公共外交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构建优质的企业品牌,是韩国政府强化国家品牌、培育世界对韩国广泛产生"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强化国家品牌也成为韩国政府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2009年1月22日,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成立。2013年9月以来,韩国驻华大使馆将搭台助推企业品牌作为韩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部分,并在重要的国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自今年5月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发酵,成为我国周边外交中的一个热点,其直接后果是在国际舆论上的反应,对我国的周边公共外交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经由近期国际舆论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南海问题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我国周边公共外交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来说,“公共外交”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但早在公共外交未被明确提出以前,很多人已在公共外交领域有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2011,(1):44-44
近日,“友谊论坛2010——公共外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主题为“和平发展与公共外交”。此次研讨会旨在从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解读公共外交这一课题,以不同交流方式将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从而推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这个词正在走入国人视野,可以说,这是人民政协近两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并践行公共外交的结果。其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利用自身优势,为推动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政协委员更是结合本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5):64-64
《中国软实力:传播中的公共外交》 作者王坚是南加州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国际传播、公共外交,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相当丰富的著述。该书就中国在软实力建设中做出的努力,中国公共外交系统的扩张,中国的形象设计及其影响,成长中的中国政府发言人体系,中国的企业外交,海外华人、互联网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公共外交作为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息息相关的概念,其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各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亦逐渐增多。通过对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研究的跟踪,我们发现自2012年公共外交论文发表高峰后,2013年、2014年公共外交领域的学术研究数量曾有所下降,且概念较为繁杂、体系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民间对政府三种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者,社会精英是最活跃的力量,普通公众则是最为雄厚的基础。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介绍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府的政策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中心是美国在全球分布最广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平台“美国空间”(American Spaces)项目的一部分。本文选取北京美国中心(Beijing American Center)作为个案研究,通过空间和叙事两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如何实现国家形象的“出场”和“在场”。空间维度具体包括可抵达性、准入机制和场景设置三个方面,叙事维度则从叙事主题、叙事者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整体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法国一贯十分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甚至把它上升到了“外交”的高度,即所渭的“文化外交”。法国的文化外交可谓货真价实,因为法国将对外文化活动直接归口外交部管辖——外交部内设了一个专门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文化关系总司,并有一系列政策工具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