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钱钟书小说研究中存在的侧重于《围城》研究和男性人物形象研究的两种倾向,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从而对钱钟书的小说创作及其女性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写于1946年的《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严肃而耐人寻味的讽刺小说,无论是人物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的刻画还是语言等都充满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基于此,将以《围城》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就其精雕细琢的情节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描写上,探讨讽刺艺术所蕴含的诙谐与幽默。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通篇笔飞墨舞、奇譬妙喻层出不穷、字里行间隐隐露出作者嘻笑表情的小说。他以幽默的讽刺手腕,极尽冷嘲热讽明揶暗揄,使小说显得深刻、精致而又轻松活脱,同时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一幕幕可笑的场景,被喻为新《儒林外史》。才华杰出的语言,轻描淡写的笔调,把几个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整部小说就用这种诙谐调侃的幽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而这其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更显出作者那令人叫绝的灵巧感觉和精妙笔墨。钱钟书的《围城》是一座譬喻之城。里面几处关于女性身材相貌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围城》以擅长描写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读者所称道。特别是他笔下的留学生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现代小说中,象《围城》那样刻画一大批留学生和教授的形象,又那么富有喜剧性的作品,恐怕很难找到第二部。《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贯串全书的唯一人  相似文献   

5.
《围城》是以方鸿渐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及孙柔嘉之间的情爱纠葛为发展线索。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及家庭等这些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现了人类冲入围城时满怀美好的理想和逃出围城时身心疲惫的全过程。然而,如果此时把该书看作是一部揭示现代人的恋爱困境和婚姻悲剧的小说,那我们就低看了这部作品,也低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领悟作品中那种洞察人性弱点和无爱婚姻的悲凉意绪。揭示出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想要突破传统束缚的生存状态和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的无奈命运。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以方鸿渐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及孙柔嘉之间的情爱纠葛为发展线索。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及家庭等这些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现了人类冲入围城时满怀美好的理想和逃出围城时身心疲惫的全过程。然而,如果此时把该书看作是一部揭示现代人的恋爱困境和婚姻悲剧的小说,那我们就低看了这部作品,也低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领悟作品中那种洞察人性弱点和无爱婚姻的悲凉意绪。揭示出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想要突破传统束缚的生存状态和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的无奈命运。  相似文献   

7.
《围城》让我们看到了钱钟书先生对世态人情深刻的洞察力和锐利的穿透力。小说通过对几个女性的婚恋家庭观念的深刻描述,透视出了在男权文化环境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这一更深层的东西。本文围绕《围城》中几位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钱钟书先生对女性的角色困境、情感困境、孤独心境所做的透彻揭示。  相似文献   

8.
钱定平先生的《破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是一部为读者阅读钱钟书《围城》等小说“排解疑惑”的著作,介绍了钱钟书《围城》等小说中的“哲人学者、古人洋人,或者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吉光片羽”,语言幽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小说《围城》作为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描写人物对话时,钱钟书先生使用了大量称谓语来体现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化,更加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围城》这部长篇小说为语料,通过列举称谓语在《围城》人物对话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在人物对话中的作用,进一步从语用学视角关注语篇信息的理解与表达,以期为学者研究称谓语的语用学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何文斌 《考试周刊》2012,(66):16-16
本文通过分析《围城》中人物形象的描写特征,说明钱钟书小说的描写手法独树一帜,以饱含激情的言词和形象的比喻,使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从而达到反映社会、揭示现实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有名的低产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被海外学者誉为“一支独秀走天下”,国内读者也因为《围城》而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钱钟书及其《围城》获如此高的声誉,除了《围城》题材的开拓,作者刻画人物的维妙维肖以及小说绚丽流畅...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与《边城》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两本小说中的女主人翁的详细比较,探讨了作家钱钟书与沈从文的创作特点与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围城》在当今文艺界受到普遍赞誉,"钱钟书热"也早已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文学界对于《围城》的研究颇为深入,在此不多做赘述,本文仅从小说本身出发,浅要论述小说男主人公方鸿渐这一知识分子由于内心的清高而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作品以其精细刻画"士林世相"的高超绝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样不可忽略的是,作品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也是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本文拟通过《围城》中知识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虽时时努力,种种尝试,终究难以挣脱世俗的藩篱,突破重重包裹的生存"围城"和精神"围城"的人生形态,从而展现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女性解放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陈渊媛 《海外英语》2014,(14):177-178,183-184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充满描述人物情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这些语言表达的产生和理解以情感隐喻为基础。《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类型多样,与中国语言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汉语语言者对情感认知体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它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本文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人物世态、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冯春莉 《文教资料》2008,(36):13-14
唐晓芙是钱钟书先生<围城>中众多亮色的女性形象之一,虽然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作者却让她成为方鸿渐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能得到的女子.可是这个几乎完美的女子,只能理解为一尊纯洁的女神雕像供人们瞻仰和向往,理想一旦实现,那种美好也将消失,空留叹息.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唐晓芙形象进行浅析,论证唐晓芙只能成为方鸿渐黯淡一生值得留恋的美好回忆,仅此而已.唐这一形象只是作者代表人类对理想所作的一种想象和愿望罢了.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中几个女性的婚恋、家庭观念,尽管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最终归宿却惊人的一致,即对于男权社会的自觉依附。文章从《围城》中苏文纨、鲍小姐、唐晓芙以及孙柔嘉等几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及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着眼,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