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集邮博览》2003年第12期刊有《北京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一文,文称: “北京根本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这是因为“1988年12月14日,国家邮政总局就同意北京收寄邮政快件使用条形码挂号标签。”我们知道,邮政快件是1987年11月10日开办的,开办初期可以使用快件信封,也可以使用符合国  相似文献   

2.
按邮政总局规定,1987年11月10日至1988年12月31日期间,散户寄发的邮政快件不贴邮票,而由收寄人员粘贴代资快件标签,并规定这种标签同邮政快件的其它单式一样,白纸红格红字,唯流水号可印成黑色。但笔者集得一件1988年12月24日三亚寄  相似文献   

3.
1987年11月10日开办邮政快件业务,分零寄型和大宗型二种。根据《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办法》规定:“按大宗收寄的快件,也应按件称量计费,粘贴‘大宗邮政快件标签’(标签按节目填写),并应在邮件的正面加盖收寄日戳。”多数邮局按此处理(见图,广州寄嘉兴快件首日封)。1988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也如此规定。 当时,邮政快件的收寄与贴邮票的挂号邮件、大宗挂号邮件  相似文献   

4.
1987年11月10日至1988年12月31日,收寄邮政快件以手填标签、给付收据作为纳费方式,邮局营业员需按规定在快件标签上填写“重量”、“邮费”等项目。在我收集的邮品中,发现快件标签的“邮费”栏内常有不规范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开办邮政快件业务,邮电部于1987年10月5日发出(1987)邮部字493号《关于开办“国内邮政快件”业务的通知》,并于1987年111月10日在全国196个城市开办。其中明确规定:“营业点收寄快件,必须按照《开办邮政快件城市名称簿》规定的范围办理,不要误收非开办  相似文献   

6.
拜读《集邮博览》2003年12期朱复兴先生《北京没 有使用邮政快件号码标签》及2004年第4期马东甲先 生《北京的确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两篇文章后很 感兴趣。为弄清北京市邮政局是否使用过邮政快件号 码标签,笔者翻箱倒柜,居然找出好多上世纪90年代 初从北京市各邮政支局寄出的贴有邮政(大宗)快件号 码标签的银行联行专用信封。  相似文献   

7.
胡钦禄 《上海集邮》2004,(12):36-37
邮政快件开办的第一阶段,从1987年11月10日至1988年12月31日,以手填标签作为纳资和稽核凭证。用户零星交寄使用的快件标签有二种:(1)二页式标签;(2)三联式标签。 1987年9月5日,邮政总局《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方法》规定:"国内邮政快件收据,各局必须严格按规格印制,可以用二  相似文献   

8.
1988年3月30日邮政总局(1988)邮政字40号文件《关于扩大邮政快件开办范围的通知》: “如果寄件人对非开办快件的市县要求使用一段快件的,可予以收寄。但应向寄件人说明时间需顺延。在收寄处理时,应在快件封面上寄达市县名称下面画‘-’符号,以示应寄件人要求而办”。此通知于1988年5月1日实施。依此文件快件爱好  相似文献   

9.
刘保林 《上海集邮》2000,(12):33-33
快件“双贴”封是指既贴邮票,又贴“快件标签”的实寄封。这个实寄封是1988年6月2日19时由兰州54支局寄出,6月5日16点时到达武汉29支局,历时五天零21小时。 经查,1987年9月5日邮电部邮政总局关于《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办法》中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03年第12期刊登朱复兴先生《北京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文章,文章说“有些收集邮政快件的邮友到处寻找北京收寄的贴有‘号码标签’的快件实寄品和收据,认为北京使用号码标签的时间短,快件实寄品少,收集难度大。事实上,北京根本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月1日以前,银行交寄大宗快件的手续是:逐件称重计费,粘贴注明邮费款额的“大宗快件”标签,在邮件正面加盖收寄日戳。(1988)邮政字135号通知规定:对银行交寄的快件,以转帐支付邮费的,许可在银行专用信封上预先印好“大宗快件”标签,对不超过20克的快件,也可以印上邮资款额、交寄时核对无误加盖收寄日戳。此办法规定于1989年1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12.
自从邮局开办邮政快件业务后,银行之间互寄结算凭证,绝大多数都用快件寄发。根据邮政总局《关于改进邮政快件收寄处理方式的通知》,自1989年1月1日起,对银行交寄的邮政快件,以转帐支付邮资的,允许在联行专用信封上预印“大宗快件”标签。对不超过20克的快件,也许可在标签上印邮资款额,在交寄时加盖收寄戳为有效。所以这类联行专用快件信封,也是快件邮品的一个分支。使用这类信封的银行共有中  相似文献   

13.
在《集邮博览》第4期上,刊登了笔者一篇文章,本意是想对“没用说”一文涉及邮政部门使用“标签”问题,作一些业务方面的介绍。要介绍,就不免要涉及具体问题。于是写了《北京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还要先说明的是,发给《集邮博览》时所用的标题是《北京是否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探讨》,因为内容是“探讨”,所以是文最后写道:“北京在邮政快件开办之始有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北京6支局在开办邮政快件之时,是否用过5位数的邮政快件标签?这一点,(北京集邮者、)北京邮局(和《集邮博览》)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4.
贾建平 《上海集邮》2004,(12):38-38
2003年第10期《快件试办时期回眸》从《黑龙江省1988年8月邮电局所名簿》发现全省81个县市全部开办了快件业务,认为其中有“随意开办“之嫌,其实快件业务范围的扩大既有实际需要,也有件可依。邮电部于1988年初的天津会议就已确定要增加开办快件业务的城市,1月19日下发《关于加强邮政快件业务管理和做好扩大开办城市准备工作的通知》,便要求“扩大收寄网点……还可扩大到有实际需要的部分县市局组织收寄,然后将邮件封往所在指定转口局对外封发。”3月30日邮电部通知规定,从5月1日起,快件业务扩大到1960个城市。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集邮博览》2003年12期29页关于《北京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话题(下称"没用说"),《集邮博览》今年第4期发表了两篇说明北京曾经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文章。14页的一篇的依据是1987年11月10日邮政快件开办首日的北京6支"No.086610"号邮政快件纳费签条(下称"首日说");15页一篇则展示了北京两家邮电所实寄封上的快件号码签条(下称"邮所说")。拜读两文后笔者认为:"邮所说"真实可信,而"首日说"  相似文献   

16.
苏文土 《上海集邮》2004,(11):42-42
今年元旦,我国调整部分邮资。为适应这次调资,福州市古田路邮政支局的自助收寄机经设计单位北京邮政科研所作系统调整后重新启用。据吴智诚相告,最早于2月14日收寄,挂号编号重新由0001号开始(2月17日)。 这次调整,除资费标准改变外,过渡邮资标签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前的第二代过渡邮资标签改变为第三代。邮政自助收寄机改为过渡自助收寄机后最早在北京使用,过渡邮资标签上的打印时间精确到分(第一代),2002年3月,福州引进机器后,过渡邮资  相似文献   

17.
(1988)邮政字155号《关于严格执行邮政快件处理规格标准和传递时限的通知》再次强调:邮政快件从收寄到投递过程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都要贯彻一个“严”字,要严格收寄处理。在邮政快件寄递之初,因其给据邮件性质,各局对该类邮件出口环节都设立了严谨的检查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邮政自动化的需要,为加强邮政资费的管理、解决“邮资已付”邮戳取消之后的大宗邮件处理问题,经国家邮政局批准,北京地区于1998年11月起在东四邮局和建国门邮局开始试用“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简称“制签机”)。自1999年7月1日起,北京地区各邮政支局陆续使用第一代邮资凭证标签;2000年3月13日起陆续改用第二代邮资凭证标签;2001年1月则开始使用第三代邮资凭证标签。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月6日广东(含海南)率先征收邮政附加费(以下简称附加费)。同年11月10日我国29个省、区、市196个城市试办邮政快件业务。1988年5月1日我国邮政快件业务扩办到1960个城市。1987年-1988年初云南、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对部分邮件收取附加费。接着1988年5月5日上海;6月1日浙江、江苏、内蒙、安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大量的银行快件封中,发现一种无框单行式“邮政快件邮费××元”戳记,长约50mm。所见大多是上海85支局收寄的预印“大宗快件”标签的联行专用邮政快件封。封上因已按邮局规定印有“大宗快件”纳费标签,故不贴邮票。这种戳记主要表示邮资数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