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封廿一戳     
一件实寄封上,通常会有:寄出局销票的收寄戳;投递局的落地戳,即投递戳;路途遥远者还有经过中转局时的中转戳;投递员的名戳或者代码戳;邮政业务指示戳,如挂号(R)、双挂号(AR)、欠资(T)等戳记。一件被集邮界视为完整的实寄封,收寄、投递戳是必不可少的,故一件封上有2-4个戳记者较为常见,而多到十余个戳记,已属罕见了,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2.
免资戳探讨     
免资戳是表示免收邮资的戳记,又称免费戳。 溯 源 邮戳随着邮政而出现,免资戳的问世又在其他邮戳之前。英国共和时期,1652年国会制定了一项法令,允许议员和政府官员之间免费寄信,这些信件在封口火漆上加盖戳记,以示区别。这样的“戳记”应是免资戳的雏型。最早的免资戳出现于1672年法国从巴黎寄出的公函上,没有边框,刻有“国家免收邮费”字样,用黑色或红色油墨盖印。它比法国其他任何邮  相似文献   

3.
彭茂吾 《上海集邮》2005,(11):41-41
收藏都有猎奇心里和怪异追求,集邮能收集到变体邮票,集戳能收集到错字、倒置、变形、异体等戳印,都会喜形于色,如获至宝。我收集了十多万件封、片、简、单、证,其中确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邮戳,尽管它的占比很小,也有100多种,形成了奇戳大观。现将TP戳中的奇戳推介给戳友们评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邮政邮资机戳由日戳和邮资戳二部分组成,而笔者集得的一个信封上却只有邮资戳,但在信函的左下角另外机盖一个水波纹日戳,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戳脚翻子是以九趟“戳脚”为创始。名日“九枝子、九翻子”。枝以生根,枝繁叶茂,是指历代戳脚翻子名师的潜心研究和发展。戳脚翻子历代名师,云游四海,到处为家,在武林中不断发展自己,为中国的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此,戳脚翻子被誉为“云游派”。  相似文献   

6.
何捷 《上海集邮》2001,(5):43-43
1.天津站支局双圈式戳,规格48×27mm,内圈为空圈,用于填写资费,无“应收”字样。 2.重庆黄桷坪支局双圈式戳,规格33×25mm,于内外圈之间,在“应收”二字两侧刻两个五角星,无省(市)名。  相似文献   

7.
仔细阅读本刊李树一文,引用资料翔实可靠,辅以实物佐证,为并不多见的四野21兵团军邮封戳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信息。笔者根据手头的实物对李文作一补充,冀使对于21兵团军邮封戳的研究资料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不符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规定的欠资戳不胜牧举。本根据无锡吴琦华收集的异形欠资戳补充几例。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于2002年12月25日启用第四代风景邮戳,共计154枚。台湾地区自1957年4月25日首次启用“阴阳山”戳后,基本上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启用的格局,戳形也从圆形发展到八角形。这次启用的新戳又恢复成圆形,但戳径不一致,由35mm到42mm不等。新戳启用之日,旧风景邮戳同时停用。  相似文献   

10.
时迁盗甲     
2001-3《京剧丑角》邮票第6图是武丑形象时迁,描绘了他夜晚溜进徐宁家,蹑手蹑脚,小心谨慎之态。下图是用1989年人民中国出版社的《中国戏曲(丑)》美术明信片中“盗甲”自制的极限片,片图是张春华饰演的时迁,与票图只是人物动作存在差别。销戳为北京邮票公司的《京剧丑角》邮票首日戳。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编辑同志:您们好! 我想向贵刊请教一个问题:包裹单上的许多投递戳已改为电脑打印戳,这种戳与实际日戳有一定的差别。请问这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0月9日是第33届世界邮政日,各地纷纷刻制纪念邮戳和宣传戳呈一组绚烂的邮花。上海刻用带宣传戳的试机邮资机戳,加盖在邮件空白处,颇具特色的是:左部宣传戳为上弧下横形文字“庆祝第33届世界邮政日/邮政一帮您拓展新天地”;日戳与邮资戳之间有三竖  相似文献   

13.
王继红 《集邮博览》2018,(12):57-57
最近,我收集到一组4枚有趣的邮资机戳,其中有3枚是变异的,它们均为机号"鄂EA10"的湖北黄冈5号备机在同一时间打出,但变异各有不同。图1这枚邮资机戳是正常的戳记。图2这枚邮资机戳左侧的印刷品戳和中间日戳都正常,但右侧的邮资戳出现了变异:一是上、中格宽度由原来的28毫米变成了36毫米;二是上格"中国邮政"中的"邮政"两字变形,其中"邮"字右边偏旁成双影,"政"字出现了横向的双影。  相似文献   

14.
信息直通车     
《集邮博览》2003,(1):35-35
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8月20日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四)》邮票一套4枚,其一即为宋代科学家苏颂。8月20日,厦门市同安区邮政分局刻制多枚相关纪念截,宣传戳。福建厦门市邮政局刻制“中国古代科学家(四)”纪念邮戳,由卢音先生设计。戳径28mm,圆形。同日,济南市邮政  相似文献   

15.
李明 《中国集邮》2000,(6):31-32
收到《中国集邮》编辑部转来的董建军先生的信,希望能解答他遇到的有关邮资机符志与电子邮票方面的问题。其实《中国集邮》今年第4、5期连载的《对“机盖定额邮资已付戳”的研究》一,已对邮资机和由它打印出来的邮资机符志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其与“机盖定额邮资已付戳”(姑且如此称呼吧)作出了区别,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实寄封上发现利用机盖“邮资已付”戳改制的宣传戳,戳内文字为“江西湖口县12月4日电话升七位,原号码前加6长途区号0792”,戳下有五条  相似文献   

17.
金鹭 《上海集邮》2001,(4):43-43
厦门市邮政局于2000年6月初,刻用一种“贴用无效邮票”退回戳,矩形,规  相似文献   

18.
蒋秋红 《上海集邮》2008,(11):35-35
邮资机不只是邮资戳和日戳的组合,其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副戳,为组集者提供了大量的专题素材。 笔者热衷于收集带图案的邮资机副戳。这些副戳题材丰富、图案精美,所承载的专题信息与邮票和实寄封片相比毫不逊色。纵观这些副戳,其种类有表明邮件类别的邮政业务副戳、为纪念某一事件而刻制的纪念副戳、为弘扬某一事物的宣传副戳、企业用户为推介产品和宣传企业形象而设计的广告副戳。后三种在题材方面更是包罗万象,倍受集邮者青睐。  相似文献   

19.
更正     
《上海集邮》曾先后三次谈论过清代汉英腰框式干支戳的最早时间。现也提供一件实物:蟠龙无水印黄5分旧票,所盖汉英干支戳的地名是威海卫,时间是丙午年九月初五(1906年10月22日),它较前次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8,(7):48-48
抗震救灾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现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5月份在纪念邮戳、连体戳、宣传戳上出观最多的标题,本刊“信息荟萃”栏一反常态,集中刊登相关的宣传戳信息,但限于版面,只能选载图片。有志于收集这次大地震救灾历史的集邮者不妨搜罗这类戳记,辅以同题材邮票、实寄封等素材组成专集,必然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