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园丁,我不仅在课业上为学生们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也利用我的集邮爱好为学生们打开了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今虽已退休10年有余,可我仍然耕耘在校园集邮这片土地上。肘年来,看着一棵棵集邮的小幼苗在茁壮地成长,心底总会油然而生出无可替代的那种成就感、自豪感和愉悦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与这些纯真质朴的小邮友们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情感“密码”,可从他的某一段经历或某一处“牵连”中破译。上海是我工作过五年的城市,也是“革”后重新引发我自幼而生的集邮兴致的地方。这些年,沪宁线两端,有两本集邮刊物向邮坛投放,一本是《上海集邮》,一本是“江苏集邮》。我在这一端,为《江苏集邮》忙。而我的案头,却总是有《上海集邮》摆放。  相似文献   

4.
《雏鹰起飞》这套操以形象生动的身体语言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做操的情趣,表达出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美好的内心世界。由于本操采用了一些韵律体操和儿童舞蹈的动作,显得变化较多,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学动作容易记动作难的现象。我根据小学生对儿歌较感兴趣的年龄特征和每一节操的动作特点,在教学中边练习边启发学生创编儿歌,既加深了学生对本套操的理解和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这套操的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水平所限,儿歌创编得不够完善,仅供同行们参考。雏鹰起飞预 备:小小雏鹰学起飞,展开翅膀…  相似文献   

5.
我上集邮课     
2000年3月25日,我从北京调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副校长。我来校时,全校仅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28门,确实难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饥渴,我便萌生了开讲集邮课的念头。我想,中国要发展集邮,也必须从普及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普及集邮知识,扩大集邮队伍,让大学生们产生兴趣,那该是多么强大的一支生力军啊,上课自然是宣传集邮的最好途径之一。即使学生们将来都不集邮,作为拓宽知识面,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质,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6.
本人今年已过花甲,60年来没有什么嗜好,就是喜欢收藏邮票和与集邮有关的书籍。现在有了一定的条件,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办了一个集邮文献收藏室。在收藏室的橱窗里放着一本不起眼的集邮册,它非常陈旧,集邮册外面用一张旧的画报做了简单的包装。每当我看见它便不由地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7.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8.
我爱好专题集邮,从中获得了不少快乐。当把“港口”作为自己的选题后,我就千方百计地去寻觅有关邮品,每当收集到一件难得的素材时,一种无法抑制的激动和兴奋会在心中油然而升。有人说,集邮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宇 《集邮博览》2009,(2):54-55
每当老兵退伍的时候,挥手的季节,总会使我想起一些往事,而且让我在回忆的海洋中流连忘返……浩是我中学同学,我们不但是同桌,而且是很好的朋友。在学生时代,集邮是我学习以外的唯一兴趣爱好,每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而我与她相识仅仅是第5个年头,真是相见恨晚,似乎还感到一些小小的遗憾。 这几年来,每当投递员给我送来《集邮博览》,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还得从5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相似文献   

11.
九问     
王玉先 《集邮博览》2011,(12):18-19
1.您是怎样走上集邮之路的? 1957年,我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长春市读书。由于远离家乡,每当节假日无处可去,就到火车站前的长江路转转。那是长春最繁华的地方。一天,我偶然看到“长江路集邮门市部”的牌子。出于好奇,我走了进去。  相似文献   

12.
与邮相约     
要想集邮永存,就要有更多的人认识集邮,喜爱集邮.推广集邮,发展集邮。要我谈谈几十年集邮的收益,我说集邮的特殊功能有三: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翻开新的一期《集邮博览》杂志,总是爱不释手、急睹为快,心中荡起一股难忘的情怀。1981年秋,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之时,协会领导和秘书处的同志就开始积极策划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会刊,我有幸参与了初期的一些工作。那时,协会办公室挤在位于天安门东侧菖蒲河边的北京邮票公司小楼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5月29日,"党在我心中"青少年集邮展示系列活动之——"集邮知识竞赛"在浦东新区卫生学校举行。学生参赛队面对一道道与党史、革命史有关的集邮问答题展开角逐,精彩的回答不断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学校展厅里,展出学生们制作的40框集邮作品,抒发了学生们庆祝建党90周年、讴歌祖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豪情。学生们通过收集邮花、构思标题、制作邮品、欣赏邮集,掀起了学习党史,  相似文献   

15.
1982年的夏天,我因公出差去武汉,在拥挤的江轮上,让人乏味。无奈之中有缘借到一本《上海集邮》杂志,在轮机的轰鸣声中,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丰富多彩的邮票图令人心旷神怡,久违的爱好将我从沉睡中唤醒,仿佛又找到孩提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从此,我又开始走上集邮旅途。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学生集邮协会已成立20多年了。20多年来虽然邮市忽冷忽热几经周折,但教师、学生的集邮热情从未消沉过,且参加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开展集邮活动使大学生们不断受到教育和锻炼,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还集邮吗?听说这几年集邮不行了,是吗?”经常有朋友这样询问。有着十几年邮龄.对集邮有着深厚感情的笔对此无言以答。尽管他所指的“集邮”并不是收藏意义上的集邮,其中包含了若干经济成分,但我却无法用那些常挂在嘴边上的种种集邮益处来说服对方.因为底气着实不足。去年暑假期间.一邮友想举办一集邮培训班,到十几个中小学游说.最后只招了不足10名学生.不得不罢手。  相似文献   

18.
李理 《集邮博览》2001,(12):4-4
今年是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会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平时经常向集邮界的朋友们和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同志们讲,我的《集邮博览》杂志从1982年创刊号至今是齐全的。这也说明了我作为一名集邮是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的帮助和培养下不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7):24-24
近5年来,笔每年都要在国外旅居3,4个月。这对于退休还念念不忘集邮、经常参加各类集邮活动、几乎把集邮当成一种新“职业”的我来说,远在异国他乡,仅靠邮友间的通信和邮寄集邮报刊,实难及时了解国内的各种集邮信息,生活中似乎缺少了重要内容与一大乐趣。去年10月我又赴国外,一住半年有余。年近七旬的我,开始学用电脑,学习上网。众多的集邮网站,令我及时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各种集邮信息。网上浏览多了,对比之下有了一些看法,愿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20.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对这句名言我深有感触。我自己的集邮藏品很有限,或许还比不上宜美嘉邮市中的一般摊商,但很注意对各种集邮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集邮图书、集邮报刊、各种非集邮出版物上的集邮资料、集邮音像制品等。在我个人著述或参与编著几十本集邮图书时,在我日常编辑、审阅报纸、杂志上集邮文章时,这些集邮文献给了我工作上的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手边的这些集邮文献资料,我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