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糖排队     
小时候经常贪吃糖果,牙齿变得不好,长大以后因为牙疼遭了不少罪。以此为鉴,我非常注意保护女儿的牙齿。从18个月开始,早晚给她刷牙,而且尽可能避免给她吃糖或其他过甜的食物。可是也许因为孩子天性喜好甜的东西,自从吃过糖,女儿便对糖有了深刻印象,认定那是个好东西,一旦有得到糖的机会就一定不愿意放过。于是我们俩之间会因为“藏糖”和“找糖”而斗智斗勇。朋友来访,带了一盒瑞士糖送给女儿。味道好,外观也不错。规则的小方块,分别裹着黄、绿、红、橘红四种颜色的糖纸,很是可爱。女儿见了,自然兴奋不已。趁着我与朋友聊天的空隙,笨拙的小…  相似文献   

2.
女儿佳佳今年3岁,是我们的掌上明珠。佳佳爱喝牛奶,只要她提出要求,我就会从牛奶箱里取出一盒,撕开吸管包装,把吸管插进牛奶盒再递给她。佳佳要吃橘子糖,我也是马上帮她撕开包装袋,拿掉糖纸后直接把糖送到她的口中。佳佳这么小,打开包装这种事,基本上都是由我们家长代劳了。  相似文献   

3.
<正>打开盒子,里面的糖纸有着不同的图案,每一张都微微泛黄,似乎承载了厚重的记忆。时光回溯。那时我还小,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我与外公特别亲。也许爸妈一生下我,就拍屁股走人了,反正我是这么想,但外公总跟我说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好。那时我特别爱吃糖,有了一口"黑牙"。外公不给我吃,我就会偷偷地从那个装糖的盒子里拿,外公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若是你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那么,纷至涌出的某一段美好回忆中,一定有奇妙的糖香逐波而至。 ——题记  相似文献   

5.
糖果奶奶     
剥开一颗糖放进嘴里,以为它的甜蜜能减轻内心的悲伤。 晶莹的糖纸在玻璃上安静地打着盹儿,阳光从窗子射进来,将糖纸染得金黄,耀眼的灿烂模糊了我的双眼。奶奶——那糖一样甜蜜了我十六个春秋的奶奶,此刻竞像这糖纸一样安详地躺下了.躺在了棺椁里,也像这糖纸一样绽尽华丽。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糖纸     
小时候,我和很多女孩子一样都爱存糖纸。我们吃了糖,就把糖纸夹在书里压平整,要是糖纸是玻璃纸,就放在水里洗干净,然后贴在窗玻璃上,抹平整,晾干了揭下来就会很光滑。那些糖纸是我们的心爱。我和伙伴们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7.
我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我心爱的糖纸集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而且还给我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帮助我排忧解闷。我十分喜欢收集糖纸。每当妈妈要给我买糖的时候,我都会高兴地跳起来,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了。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糖纸集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去年春天,我表弟刘杰过9岁  相似文献   

8.
隆冬季节,寒风凛冽。星期日上午,我去接学舞蹈的女儿回家。女儿换好衣服,坐在自行车横梁上,掏出一个泡泡糖吃起来。骑上车走出不远,低头一看,女儿手里还捏着那个泡泡糖纸,我就说:“天多冷,快把糖纸扔了!”女儿却说:“俺不,我要找一个垃圾箱再扔。”可是不巧。走了很长一段路还不见垃圾箱。女儿手里还小心翼翼地捏着那片纸,小手冻得通红。这时我真想呵斥她几句,让她把那张可恶的纸扔了,但我最终没有那样做。我忽  相似文献   

9.
我有个习惯,每一次吃糖都喜欢将糖纸放在一只塑料桶里,日子久了,色彩缤纷的糖纸堆在一起,特别漂亮。有画着小动物的,有画着小花小草的,有画着弓箭图案的,还有画着波浪“成果糖”和“缺点飞机”,多有趣的成长记录方式啊!看来你又要多一颗“发表习作糖”喽!(不过,让“缺点飞机”随意乱飞可不太环保哦!)线的……我该用这些花花绿绿的糖纸做些什么呢?妈妈说,如果我发现自己一个优点,可以写在纸上,用糖纸包一个“成果糖”,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里;如果发现自己一个缺点,就把缺点写在大白纸上,折成小飞机飞出去。我开心地答应了,并且马上就开始…  相似文献   

10.
成长道路上     
我来到人生的海滩,拾起一颗颗美丽的贝壳,用记忆的线串起一段美好的回忆。——题记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能成为他的女儿,我想这是上天命定的缘分。生命之轮悠悠转过,  相似文献   

11.
兜兜里藏糖     
一 大多数女孩都喜欢吃糖,而我也不例外. 我喜欢糖果甜甜的味道,水果糖的清新,牛奶糖的浓郁,软糖的绵软……每种糖在我的眼中,都是一款独有的宝贝.我还有个独特的嗜好——收集各种漂亮的糖纸.或是把它们用丝线连成串当装饰品挂起来;或是把它们折叠成各种花朵;或是把它们压平整,摞成一叠,就可以玩上一整天.吃糖和玩糖纸的过程是愉悦的,令人心情舒畅. 揣一兜糖,仿佛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身边的伙伴会眼巴巴地望着我,但我很少慷慨大方地与伙伴们分享兜里的糖,反而紧捂衣兜,生怕有人抢了去.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带女儿逛超市,小丫头看到那琳琅满目的东西,不停地往筐里放。当把大包小包带回家时,我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她却精神十足。刚进屋还没坐下,就听女儿叫:“妈妈,你来看嘛,我们买的东西好漂亮呀!”原来是让我和她一起欣赏今天的“战利品”,“妈妈,你看,这个叫蛋奶布丁。它不用糖纸包,而是用一种小塑料盒子,每一个盒子装一颗糖,盒子上面封一层铝做的纸。这样,如果吃不完,还可以把它盖起来放好。你看,一个个地放在桌上多好看!我们吃一个吧。”女儿硬塞了一个在我嘴里。“什么洋名,不就是以前常吃的软糖吗?”我问女儿。“不一样,当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击掌相合     
当我撰写文章来描摹我的朋友时,我不自觉地用那些美好的形容词和语句为我的朋友包上了糖纸——他们是糖,本身是甜的,我愿意让他们更加闪亮。  相似文献   

14.
《糖纸》是诗人早期的,我称之为“赞美之诗”中的代表作。那时他刚走出大学校门,因为生活所开的玩笑,他偏安一隅,精疲力竭;那时诗歌写作维系和支撑着他的全部生活。但我们在他的诗中却几乎看不到那一段失意落魄的生活的阴影,相反,他如此虔诚又如此执著地做着同一件事:赞美生活。在今天看来,这一切似乎充满着反讽;正像我们膝下的孩子,直到满嘴虫牙,他们对“甜蜜”的感觉也依然是麻木的。还有没有那种廉价的、一分钱两粒的糖?还有没有孩子反反复复的展平一张糖纸,把它夹藏在记忆的岩层里?还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超越乏味生活的想象和幻想,他对将来生活的美妙憧憬,是以一颗糖开  相似文献   

15.
一颗糖     
我将它小心剥开,把糖纸放好,糖放进嘴里,啊,真甜!  相似文献   

16.
[案例]师:同学们,你们猜猜,今天老师口袋里鼓囊囊的,究竟装着什么?学生纷纷猜测:我猜是几本书;我猜是一把伞;我猜是玩具……师:(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糖果)没想到吧,是一颗颗穿着裙子的糖果。请你们用眼睛仔细观察最外面的糖纸,你看到了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见糖纸像一件花花绿绿的外衣。师:观察到了它的颜色,想得真不错。还有不同的吗?生:我觉得它像一座小房子,糖娃娃就住在里面。师:挺有创意,与众不同。来,我们一起请出里面的糖娃娃吧。怎么样才能请出来呢?请大家想想办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过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他…  相似文献   

17.
《接骨师之女》用一部回忆文稿、一张旧照片像接骨一样把记忆的碎片重组在一起,唤醒了诸多往昔被覆盖的故事。流散在外的母亲和在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女儿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自我身份建构危机,母亲和女儿都在回忆中找寻到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最美的太阳     
戴永连 《师道》2013,(4):54-54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我当教师7年了,在这流光滔滔逝去的日子里,我有如迟暮的老妪,坐在古老的城墙脚下,或者是四方街慵懒的阳光里,眯着眼回忆这7年里一截又一截的琐碎。这段记忆,我该从哪里回忆起呢?从2005年,还是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时间 实际上,当我们读到"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标题时,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疑问: 首先,为什么要特别点明"十六年前",而不是像一般的回忆录,选择以"我的父亲李大钊"或者"回忆我的父亲"为题?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自己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或许我们可以说,文章写的是1927年的事,即便如此,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父亲最后的日子"抑或是"李大钊的1927".  相似文献   

20.
鲁燕 《教育文汇》2007,(4):60-61
“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棒棒糖”;“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它的花衣裳,舍不得扔。七十几颗糖被我们消灭,地上却见不到一张糖纸”……批阅着这一篇篇日记,一种幸福感顿时包围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