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邹延妮 《广西教育》2011,(22):52-52
朗读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受到了情感上的感染和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存在“拖调唱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科普类课文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文章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题材多为童话或有简单情节的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介绍的知识富有吸引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科上既担负着低年级语文学科重要的识字、写字、阅读任务,又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的思想与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所学知识,都是以科学知识分析或科学知识探究的方式来讲,无限制地补充科普知识,甚至有时教师为了讲明一个问题,引用更多的科普知识加以说明,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科普文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课、科学课,脱离语文教学本身特点,也缺乏低年级教学应有的情趣.如何上好这一类课文,笔者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邱永清 《教育》2014,(8):71-71
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范读很重要。在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朗读,将他们的情感引到文中时,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并且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靠读;课文的理解,靠读;体味课文的感情色彩,靠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靠读。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正>科普类说明文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科上,既担负着第一学段重要的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阅读任务,又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的思维与习惯,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但因相较于其他课文没有生动的情节与丰富的情感,语言简洁、平实,科普文的教学常常是学生读,老师讲,甚至无限制地补充科普知识,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脱离了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语言能力,获取词汇的积累,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朗读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度,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体悟课文的感情色彩,在整体把握的同时,抓住重点,进行理解式的朗读,最终品味课文,获得词句的积累与感情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如何紧扣低年级的语言学习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从加强朗读指导、读语言悟情感、开展语言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叶先霖 《文教资料》2009,(31):66-67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魏惠兰 《考试周刊》2014,(75):33-33
<正>新课改下,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要抓好朗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抓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一、精彩范读,让学生"想读"所谓范读,有教师范读与录音范读。这是教师常用的范读方法,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朗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好  相似文献   

10.
陈霞 《甘肃教育》2014,(19):103-103
正语文教学是一种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要搞好教学就不得忽视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也不例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课文朗读的方法作出以下思考。一、创设情境——集体朗读法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称象》这篇课文之前,笔者精心设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语文各个环节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由此可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朗读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对课文展开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内容。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朗读教学,抓好朗读训练。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加深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几年来,我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教育的特殊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制订课堂朗读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语文感染力,激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朗读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教学的艺术,与学生良好交流,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突破与发展。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灵活的朗读形式、全体参与的朗读途径、在朗读中实现整体感知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知识。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一节校内语文公开课上,所讲的课文是《安塞腰鼓》。这是一篇抒情的诗化散文,语言多用排比、短语,节奏明快,语气激昂,情感充沛,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不过,从初读到读悟,再到总结读,均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确实,学生的声音高亢响亮,从表面看,学生似乎读得很投入,齐读的效果达到了预想的表现文本特点的作用。可是,如果细加分析,我  相似文献   

16.
杨招娣 《吉林教育》2008,(16):48-49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是教学的主体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呢?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这就要求语文  相似文献   

17.
每教学一篇新课文,教师总少不了要把课文朗读一番。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节课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能用标准普通话去朗读教材中的课文,且发音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学习交流心得,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学习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学习内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集中识字课文具有自成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视学法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落实识字,夯实基础;关注朗读,层层递进;积累拓展,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采用表演朗读课文的方法开展教学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教师可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词语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手、口、脑并用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加深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几年来,我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