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读纳兰词,感人至深的是他的爱情词,其中尤以悼亡词为最.情真语挚,正所谓“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阅.”①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②纳兰悼亡词实是以血泪凝成,三百年来,引得无数读者为之唏嘘不已.纳兰(1655—1685)享年仅31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过三个女人.20岁婚娶卢氏,28岁卢氏病亡,继娶官氏.纳兰婚前虽无确凿的情事可以考证,但从词人留下的词作可以看出,纳兰确实有过一个意中人,但不知什么原因,二人未能得以结合,只留下“十一年前梦一场”.③如果说这个意中人代表了纳兰关于爱情与婚姻的一个“梦”的理想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2.
纳兰容若的妻室与子嗣,碑铭墓志记载各异。近年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已见二三子论述,颇受启发。就现有材料看,可断定容若有妻妾四人、子三人、女四人,但各属何氏所生,则较难说清。本文试作探讨。 卢氏与官氏,在徐乾学、韩菼、姜宸英所撰之碑铭表文中均出现过。一为原配正妻,一为继室。堂堂正正,似乎不成问题。但在子嗣问题上,这二位问题最大。 先说卢氏,有《皇清纳室卢氏墓志铭》全面详述其为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 可是,以下诸记载均无“海亮”之名。福哥、永哥,遗腹子一人。”(徐乾学《纳兰墓志碑铭》)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和康熙皇帝是同龄人。纳兰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康熙皇帝生于同年三月,康熙皇帝比纳兰稍长几个月。康熙十五年(1676)。纳兰二十二岁时考中进士,康熙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晋升为一等。在这十年里,纳兰一直在康熙身边当侍卫,关系十分密切。康熙每次出外巡查,纳兰几乎无役不从,下面是有关史料的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作为清词"中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人,生活在具有"盛世"气象的康熙王朝,却能够处繁华写寂寞,在这个王朝鼎盛之时,唱出了时代的哀吟。纳兰词多哀婉苍凉之音,这跟他在词中抒写悼念亡妻的悲恸、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和羁旅生涯有关。文章把纳兰词放在清初的大背景下,从纳兰性德家族史以及仕途经历、和明末主情思潮、清初时代环境三方面探讨了纳兰词哀婉苍凉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悼亡,古汉语中通常指丈夫悼念妻子。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妻王弗逝世十年后所作,这首词常被尊为悼亡的典范。纳兰的悼亡之作都写在其妻卢氏病逝到他自己逝世前的八年时间内。所以我们对悼亡词概念界定的依据,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其它。纳兰在致张见阳信第22札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当指卢氏死后发丧埋葬事宜。纳兰对挚友道出了心里话,他的悼亡篇章正是他这种感情的形象化表现。他的悼亡词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研究。本文拟将纳兰的悼亡词加以注释,旨在帮助青年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作品的内容,当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悼亡词试论宋培效卢氏18岁嫁给纳兰,21岁病逝。8年后,纳兰国“寒疾”也过早地离开人世。从纳兰的作品我们推知,他们的夫妻生活是幸福和美的,因而更显出3年夫妇生活的短暂和难得。纳兰对卢氏的美貌和多情深为感念,难以忘怀。妻子逝世后的8年时间里,纳...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翰墨传世不多,所能见到者,唯张见阳集其往来尺牍(自丁巳康熙十六年至庚申康熙十九年间),“装池成卷”(朱彝尊)。它是目前唯一研究纳兰笔札的珍贵资料。纳兰性德(成德)是清初一位著名词家,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他的书法,慕习褚遂良...  相似文献   

8.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宋培效纳兰的同年生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这样称道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明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我们从纳兰众多的爱情篇章(包括恋情...  相似文献   

9.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自周之绮的"容若长调多不协律"断语一出,后人对纳兰词之长调评价多沿其说,却不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试图以量化的方式对纳兰词长调是否协律作一番探究,指出其说误存夸大其辞,有失公允,而后来学者又多沿其误,对纳兰词的评论亦存不实之过.  相似文献   

11.
《侧帽词》是纳兰成德早期词的结集,康熙十五年由顾贞观协助删定。《侧帽词》因成德的成名作《金缕曲》"题顾梁汾侧帽投壶图"而得名。纳兰词中可辨识属《侧帽词》的作品约25首,对研究成德思想与创作的变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纳兰词《采桑子》中,"谢家"指所爱子。"十-年"如果从卢氏死算起已是1688年,此时纳兰已死三年了,所以不可能是悼亡之作。中国文字有多义性特点,分析词句含义时应把它放在全篇主旨的大背景中去讲折。如《浪淘沙》中的紫玉是指饰物金钗,不是指吴王夫差女儿紫玉。《梦江南》中的"心字"指心,而不是指心字香。抓住了全篇主旨就可以避免穿凿附会。  相似文献   

13.
纳兰成德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着重研究纳兰成德生平的论文,尚嫌不多.纳兰成德生平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未能澄清,影响对于纳兰成德的深入研究.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如纳兰成德的词风问题,有人认为他的爱妻卢氏逝世,是他词风转变的关键.以前有承平乌衣少年、樽前马上之概;悼亡以后,所为诗词,辄寄哀音.要证明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必须对纳兰诗词作个全面考察,哪些诗词是前期作品,哪些诗词是后期作品,然后才可看出其转变的轨迹.又如觇梭龙问题,梭龙即索伦,虽已大致论定,但纳兰是否有西域之行?有功于西方,究指何事?他的觇梭龙或奉使西域,对历史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对其本人的思想有何影响?还尚待论证.  相似文献   

14.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15.
词心研究是词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词心最能反映词人的创造个性,展示词人对人世生命的感悟.就词心而言,后主是亡国之恨,小山为伤逝之悲,而人世痛苦、生命虚无则系纳兰之词心,纳兰词更具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纳兰词的感伤风格历来引人注目。后人喜爱他的词,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因素就是偏爱他词中那种幽怨缠绵的感伤风格。这位康熙盛世的一代天才、豪门子弟、帝王近侍,其履盛处丰、花团锦簇的三十一年生命历程中,何以有如许深重的感伤呢?本文拟从性格气质、生存环境、历史文化生或等方面对其感伤心理的有机构成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从纳兰编《通志堂经解》、写《渌水亭杂识》,可知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及政治热情的才识之士。韩菼说他“于往古治乱、政治沿革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的词,哀感顽艳,风格凄婉。人们对于它的成因,做了多方面的分析。一种是悼亡论,认为纳兰对爱妻卢氏早逝万分悲痛,左右了他的心绪,因此词中充满哀怨。一种是家境论,认为其父作为明珠朋党的首领,权倾朝野,肆无忌惮,而纳兰知古鉴今,预感到前途不妙,所以心境凄凉。一种是创作论,此论从创作心理、创作动力与创作方法角度分析哀感顽艳的成因,这种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以为,作为时代的词人,他的词风应有更深刻的时代原因。时代的冲突是形成词风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时代造就了纳兰的悲剧品格,悲剧品格决定了他凄婉的词风。  相似文献   

18.
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清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好宾礼士大夫,于资财无所计惜,坎坷失职之士常依之,工诗词,有《饮水词》。其词作,题材范围较狭窄,多写爱情、友情、乡情之类,往往写得哀感顽艳;不过,其中亦有比较豪迈的咏史、杂感、边塞行吟之篇。尤其是边塞词,常有清怨悲壮之美。这首《满庭芳》就是如此。此词系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赴梭龙期间所作,是一曲英雄理想幻灭的悲歌。  相似文献   

20.
纳兰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的表现形式是:纳兰词借鉴和化用了大量的唐诗语句,在它所借鉴的前代诗歌中比例是最高的。纳兰词对唐诗的借鉴有三种方式:直接引用、改动个别词句、演绎诗歌原意。从作家个人来说,纳兰词借鉴诗句最多的唐诗作家有三位:杜甫、李商隐和温庭筠。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借鉴吸收,纳兰词分别多了几分苍凉悲壮的美感、绮艳华美的品格、深隐婉曲的风致。这些异样风格的存在,大大增添了纳兰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