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如果把传统本体论看成是显性的实体本体论,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就是继承了传统本体论的隐性的实体本体论.无论是显性的实体本体论还是隐性的实体本体论都是实体本体论即狭义本体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摆脱了对狭义本体论的追求,但从广义本体论来看,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本体论的意义.但不能因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本体论的意义就简单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本体论哲学.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所以本体论研究意义重大.而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却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最典型的回答就是实践本体论和物质本体论.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通过分析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困难和物质本体论的合理依据,达到坚持物质本体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本体论”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来,并很快成为研究的热点。关于“文学本体”的论争非常活跃,出现了诸如“形式本体论”、“生命本体论”、“实践本体论”、“人类学本体论”、“实践存在论”等主张。需要澄清的是,文艺学研究领域的上述诸种本体论,只是对哲学“本体论”的简单套用,事实上是非“本体论”的,是“本体论”的泛化。回顾和反思三十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及“文学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莉 《考试周刊》2010,(37):35-36
本体论主要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论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代本体论,从本原本体论、本质本体论发展到概念本体论,体现了本体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热点,而其是否存在本体论则是这个热点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文章概括分析了现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的三种观点,在肯定其有本体论的存在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几种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实体化、抽象化的形而上学,建立其上的艺术本体论追问导致艺术存在本源性意义的遗忘。艺术深植于人类生命存在的本源性境遇之中,艺术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以审美感性方式所呈现或绽出的本源性存在意蕴。因此,艺术本体论问题内在于生存本体论的哲学视域之中,艺术存在的本体论意蕴也就是生命存在的本体论意蕴。  相似文献   

8.
文学本体论看似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程度上,甚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即能否把哲学本体论移植到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新发展,对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应进行必要的梳理,以推动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问题一直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备受学界关注,以实体思维为认知方式的物质本体论为众多唯物主义者所推崇.近年来,过程思维逐渐为学者们所接受,由此产生的过程本体论随之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本文系统分析和阐述了物质本体论和过程本体论的发展及特点,揭示了本体论从物质到过程的嬗变趋势,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过程本体论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本体论思想,是基于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类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一是我们可以从哲学自身来看,实践本体论是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二是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获得证明。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争论的焦点是自然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实践本体论主张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实践基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对唯物主义必须进行实践的理解,才能正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于波 《考试周刊》2014,(9):26-27
对本体论的追问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本体论进行了批判,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本体论是什么,也是当今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论后现代哲学的反本体论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哲学尽管具有不同的流派,但在反本体论问题上都是共同的。后现代哲学反本体论的激进倾向,虽然对当代西方社会人的心理思维解放具有某种引发作用,但是,由于后现代哲学皆以不确定性、反客观性为第一原理,最终还是不自觉地在本体论问题上跌入唯心主义的樊篱之内  相似文献   

13.
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都涉及本体论问题.本体论是哲学中的核心内容,虽然在西方哲学史中,本体论研究经历过兴衰,但在哲学研究中的前提核心地位是不可改变的.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都蕴涵有本体论前提.与哲学研究把本体论作为一门需要探究的学问相比,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本体论是一个需要选择的立场,而这种选择深受个人偏好和时代哲学的影响.这种隐含的哲学立场至少可以分为两种倾向,即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提高本体论的自觉,不仅对理解社会科学理论、推动理论的进步,而且对提高方法论的自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受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一书的影响,我国哲学界对本体论的关注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我意识才是真正的本体论存在,它构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本体论,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存在,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和改变现实感性世界,从而把哲学本体论从以往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以及旧唯物主义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学本体论、传统哲学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教育学本体论.从教育学本体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开启人、塑造人的丰富内涵.而从教育本体论的理念出发,我们则可以发现对于教育本体性质的种种遮蔽.当今的教育,应当是打开这些遮蔽,让它放射出本体光芒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使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本体论构想,实现了本体论的彻底转向。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分析马克思历史本体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差别,并展开当代本体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考察了我国哲学论坛上提出的“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前提、根据和实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一些同志主张以“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其理论前提是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区别,其理论根据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其理论实质是抹杀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通常是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作相互对立的理解,本文在对本体论的含义作初步分析后。结合自己对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之中。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本体论的兴起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直到科学实在论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问题是当今哲学研究重要的课题。哲学实质的问题是代表哲学发展方向的灵魂指向。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在国内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质的纷争也是出现很多派别。本文在评析教科书、物质本体论以及实践本体论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综合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