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驾驭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与建国以来进行的历次体制调整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企业改革,尤其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要内容的;回顾20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最为主要的经验在于三个方面,即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统一起来、必须与所有制改革联系起来、必须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要解决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体制性矛盾和发展性矛盾,关键要深化改革,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一方面保证公有制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主导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根本制度上对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国有制改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性演变;1978~1984年是启动和突破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性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5~1988年是全面探索阶段,由于农业投入减少,双轨制"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等影响,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一度出现滑坡;1989~1991年是调整和深化阶段,中央政府采取加大农业投入、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等措施,改变了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下滑的局面;1992年至今是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农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选择;农业政策是所有变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变量,农业政策应在目标选择、内容设计及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是农业改革20年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发挥着"窗口"、"试验区"、"排头兵"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新特区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经济特区相比较,其共同点都是为了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其区别在于:首先,经济特区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借助于特殊优惠政策;而新特区是依靠创新驱动;其次,经济特区在一定时期主要依靠外资、外商的力量来发展自己;而新特区,主要是依靠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此相联系,经济特区都是设置在沿海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不受区位的严格限制;最后,二者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也不一样。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攻坚的阶段,或全面推进的阶段,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而其改革的广度、深度远远超过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历程与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走过的3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第三阶段:1992-200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自1917年"中华职教社"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萌芽、调整、改革、发展、提高等一系列纷繁过程。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实现了以下转变:在工作理念,从管理转向服务;职责范围,从无所不包转向有效统筹;工作体制,从管制转向理治;行为方式,从微观指挥转向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郑重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并不科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曲解。从此揭开了80~90年代历史创造者"问题大讨论的序幕。一、历史...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仰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重建的观念基础是信仰的二级张力结构理论,即根据信仰之终极性的超越"的本质,确立信仰的一级张力结构是从原发点"到一般超越目标"的超越,二级张力结构是从一般超越目标"到终极超越目标"的超越;提出了重建信仰的经济、人、文化的三大基本维度,即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超越、从市场经济向后市场经济超越,从人的依赖关系状态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状态超越、从人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状态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状态超越,从神圣文化向现代性文化超越、从现代性文化向共产主义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9.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的尝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的探索阶段;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的深化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必须重新构建“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改革方面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权留利、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三个阶段,今年是实现国务院提出“三年到位”的目标的关键一年,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到位”的目标要想实现,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权留利、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三个阶段。 1 999年是实现国务院提出“三年到位”目标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业改革经历了出版方针的重新确定,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出版体制和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进行转制试点与整体推进,改企转制,股份上市等阶段。在观念、体制、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体制与制度同步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前苏、东国家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推测重来”模式,而是在明确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置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独特道路,决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磨合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上。一、对磨合阶段矛盾的理性分析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自1978年启动,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包括思想把握"表象即感性具体"、思想蒸发"表象即理性抽象"、思想重组"表象即理性具体"三个阶段;以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解释认识过程,有助于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达到对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实践论理解  相似文献   

16.
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政企关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政企分亨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败的关键。到目前为止,政企关系改革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是以放权让利为标志的政企初步分工阶段;第二是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标志的政企分离阶段;第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这个阶段工作困难很大,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议在国家机构中设立“国经院”,使国有企业彻底从政府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改革的趋势和任务王壮元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199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三月政治局全体会议,特别是党的十四大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历经十四年改革实践,我国经济改革目标越来越明确:从改革前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1984年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第一次飞跃;又经过八年的探索,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实践的发展使理论的认识实现了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是具有革命性的质的重大突破,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十分丰富,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相比,理论上更彻底,实践的路子更清晰,两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谓继承、是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提法有基本的共同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其他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平等竞争;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所谓发展,是指这两种改革目标的概述有着重要的差别,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沿革(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就课程设置来说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1978~1984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它结束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大体经历了理论准备阶段、全面探索阶段、理论验证阶段和理论创新阶段。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历史性成果主要集中在根据地对敌斗争的重要战略和方法上;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对形成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条件的认识上,以及从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上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经历了出版方针的重新确定;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出版体制;发行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的目标的提出;转制试点与整体推进;改企转制,股份上市等五个阶段。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在观念、体制、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