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象是具有一定象征性、抽象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文学审美范畴。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用来揭示人内心世界,浓缩外界信息的独到艺术手段。汤显祖剧作中大量运用了梦意象,“临川四梦”中梦意象的描写,是汤显祖“至情”理念的寄寓,是作家本质力量的确证。作家之所以以梦寄情,与他的身体状况、传统梦文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中国文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人表情达意的常用题材,宋代词人李清照就创作了大量的“梦”意象。代表着词人生命律动的青春之梦、相思之梦和怀乡之梦,让人们体味着词人一生的情感脉动。  相似文献   

3.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意象,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家对其都格外重视,堪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永恒的主题。梦意象之所以能够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特有的美学特征关系密切。在形式美学特征方面,梦意象最为突出的、特征有凝缩的时间、结构的多样化以及拟实的氛围等。这些形式美学特征为梦意象塑造了一个绚丽离奇、亦真亦幻的审美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梦意象独特的审美感染力和神奇的美学功能才有了释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梦"的认识延伸为审美范畴,文学作品中"梦"意象成为常见。在徐志摩诗歌中,"梦"及与"梦"组成的词出现频率极高,构成他诗歌中重要的一个意象符号。本文考察徐志摩诗歌的"梦"意象,透过"梦"意象来观照诗人的心灵世界及诗人对人生、艺术的认知和体验;同时,结合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转型时的文化心理结构来透析诗歌中"梦"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表现主义戏剧中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段之一.在斯特林堡的戏剧中,各种别具特色的意象对丰富和深化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意象--梦为契合点来分析斯特林堡<一出梦的戏剧>在内客与形式方面的艺术特色,探讨"梦"在此剧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人门更全面地领会解表现主义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朱英诞作为新诗史上的"隐逸者",这几年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不难发现,在其现代诗中朱英诞经常用"梦"这一意象打通现实与梦境,营造出朦胧幽深、淡雅澄明的诗意与诗境,同时他又常常将"梦"的意象与其他意象并用,打下了属于朱英诞诗歌的独特烙印。  相似文献   

9.
南唐后主李煜流传至今的词作不过三十余首,而其中涉及到“梦”的竟达到了一半左右,这在极其喜欢写梦的中国古代文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本文试从李煜词的梦意象入手,探讨他的梦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月意象源自于古代神话,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月亮以及月中之蛙、月中之兔所反映的是原始的生殖崇拜.月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四个主要的象征意义,即文人的乡思与相思、感悟与阐发、落寞与慰藉以及飘逸与超脱.  相似文献   

11.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神女梦与狐妖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梦意象,而“神女”与“狐妖”更是传统作品中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对于女性的两种不同审美倾向。表面上看,神女和狐妖,一则端庄不可亵渎,一则来自山野之间,多有野性,难登大雅之堂。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与狐妖都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善恶两重性,是古人对于女性人物“外端内媚”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梦意象,这些梦意象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一是表达了传统的闺中之感;二是传递了对故乡、丈夫以及好友的思念之情;三是通过记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怀。徐灿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与诗词的记梦传统、创作环境以及自身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5.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题材。明末清初,文人王夫之(船山)的词作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生动地记录了他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映射着船山的坎坷人生,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表达了船山的爱国之情,又抒发了思乡情怀,还寄予了他报国无门的孤寂悲愤情绪。  相似文献   

16.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梦和醉都是历代文人满腔悲痛最主要的消解方式,晏小山也不例外.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他创造了独立的意象群,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梦”意象了.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小山词中的“梦”为主体,可从小山梦词的多元表现、多重美感、多层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梦意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月意象源自于古代神话,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意义。月亮以及月中之蛙、月。中之兔所反映的是原始的生殖崇拜。月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四个主要的象征意义,即文人的乡思与相思、感悟与阐发、落寞与慰藉以及飘逸与超脱。  相似文献   

19.
渔翁是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被人引用和抒写,因其本身所秉承的恬淡闲适、潇洒旷达等诸多精神内涵而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所钟爱,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士文化。本文从渔父意象产生的历史渊源,渔父意象的象征意蕴,以及简述剖析解读古代文人"隐逸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学习古典文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戴全 《现代语文》2007,(4):31-32
本文通过对宋代女性词常见意象“花”和“梦”的浅析,突出女性词人这个特殊的创作群体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