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评论家对他有着赞赏备至的评价,也有着强烈的诋毁。仅就其笔下的女性人物而言,就充满着令人赞叹又使人困惑的诠释。通过对劳伦斯几部主要的比较研究,笔者以为父权社会的国性中心主义思想始终深沉在他的心里使他在企图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仍然不免流露出其男权意识形态。他笔下的女性也就是显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主要是张扬颠覆父权文化、消解男性中心的文化主张.文章主要从萧红的自我女性意识和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入手阐述萧红女性文学批判中的性别文化批判争生存文化批判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鲁迅杂文的部分篇什或驳斥"厌女文化",为女性辩诬和正名,或揭示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规训"机制,呈现出与当代女性主义立场一定程度的契合;而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承载负面意义的女性形象则渗透着父权文化的评判标准,提示着鲁迅小说与女性主义立场的分殊和在审美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性主义以女性人物的命运为切入点,分析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以期寻找隐藏在文本深处被男权文化异化的女性思想,可以发现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原因,作者在塑造女性艰难的自我觉醒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男性意识的屈从。  相似文献   

6.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试图解构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自然与文明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批评流派之一,它将矛头指向父权制度和男权中心文化,提供了一种基于女性价值的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新方式,成为后现代语境下反主流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问题是妇女阅读、女性写作和文学史的重建,三大批评场域的研究,共同呈现了西方女性主义对父权逻辑的解构和自身理论的建构过程,对女性主义批评主体性的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沃克不仅关注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而且致力于父权文化下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的解构与重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紫色》中的性别形象、性别冲突及性别等级,发现该作品不仅解构了父权文化意识中的男女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改写了女人迫害女人的性别冲突关系定位,而且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等级制,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男女关系上,劳伦斯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在赞美女性的同时,他也不时流露出男性中心的思想。劳伦斯是妇女解放的拥护者,也是实践者,但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始终沉淀在他的心里,使劳伦斯在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不免流露出男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男女关系上,劳伦斯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在赞美女性的同时,他也不时流露出男性中心的思想。劳伦斯是妇女解放的拥护者,也是实践者,但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始终沉淀在他的心里,使劳伦斯在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不免流露出男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女性主义运动和批评理论中,女性一直是以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者的身份出席,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女性自身内部的差异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一些女性以一种“父权”的态度对待“他者”女性,而作为男权文化的“同谋者”的身份在场。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能促进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解读康拉德中篇小说《黑暗的心》。通过分析马洛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在父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或者被边缘化。作品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折射出作者康拉德受父权思想的影响,在性别的建构和人物的塑造问题上,塑造了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7.
父权视野下女性的声音——论余华小说中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以其先锋性独领当代文坛风骚,然而研读其文本,却发现,透过余华的意识深处浸淫着某些传统观念的深深积淀,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思想。文章试以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依托来解读余华父权文化意识,由于余华在其小说里经常以男性的视点叙事,所以在其文本中呈现出很强的父权文化意识,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权意识思维下,女性是完全畸形的;二是父权文化烛照下,女性呈现失语的状态。总之,在余华的小说中,女性难逃被看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在惊天动地的经典爱情故事的背后,《呼啸山庄》传达的是父权文化对追求幸福权和选择权的自由女性的压抑与戕害,以及女性对父权规范永不妥协的抵抗。并极具前瞻性地明示:女性主义运动不是脱离社会单一存在的,也深受所处社会等级矛盾甚至种族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超越"内在性",树立女性主体意识;而生态女性主义则提倡重树特有的"女性气质",反对男性对自然和女性的"野蛮征服"和"粗暴超越".两种看似对立和矛盾的理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憧憬:审视和颠覆父权统治,改变女性"他者"处境,找寻和实现女性价值.所不同的是,它们实现途径的差异.既然它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那么在差异与分歧中寻求对话也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性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