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飞  金胜利 《教师》2014,(32):100-102
教师评价按评价目的可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惩为目的,它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一个好的教师评价制度,除了要保持青年教师外在的绩效压力,还要给予青年教师内在激励,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在高等学校运用的可行性,认为它对青年教师成长、纯化学术道德,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尝试构建了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然后结合具体的评价者探讨了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现行教学评价方式对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讨论了实施青年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介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和激励作用,对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难点出发,对高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内涵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在二者结合的前提下,构建如何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刘晔 《教书育人》2011,(5):46-48
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我校在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我们为青年教师制定了多元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使青年教师立足于学校教师群体整体中,让他们在广泛汲取营养的基础上,从各种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从而能够在周围人群的广泛帮助下分析总结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制定进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着眼于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的认识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科学管理.该评价体系的核心模块及其基本结构框架设计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客观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7.
陈建新 《成人教育》2013,(12):105-107
文章在简要阐述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发展性教师评价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呼唤发展型教师评价,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并对基于发展型教师评价理念下,高职院校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评价是高校教育评价和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以终结性教师评价为代表的传统高校刚性管理环境中,高校青年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引入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养现状以及发展性教师评价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符合青年教师特点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关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制定出《雷锋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影响教师潜心育人的专业表现及学生全面发展。为考察问责式和发展性两种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不同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我国中西部2354名县镇及乡村中小学教师,构建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教师所感知的教师评价方式、对评价的态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问责式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影响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教师对评价反馈的态度和专业学习,显著负向影响教师专业表现;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表现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皆为显著正向影响。这提示不同教师评价对教师潜心育人专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在制定和改革教师评价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发展性教师教育评价关注评价客体的个体差异性,以发展性、主体性、终身性为特征,旨在提高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培养教师职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认同感、通过任务驱动缓解职业倦怠。为了解决评价理念方面的困惑,元评价能力发展不平衡,以及与终结性评价引发的冲突,提出充分体现教学评价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优化教师招聘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知识研究;融合创新新技术,引领质性发展性评价示范等举措,促进相关人员能动性发挥,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发展的趋势。通过在评价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正确处理业绩评估和发展性评价的关系,以及明确评价的标准并关注教师个体差异,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正在由简单的评判转向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弘扬主体性和民主化的全新的教师评价理念,在价值上强化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高职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形成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群体优化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既要建构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已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师范教育阶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评课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文阐述了评课的基本含义,明确了高校开展评课活动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师范生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师范生评课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的教师评价是实现教师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阐述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存在评价导向错位,重科研轻教学,崇拜量化模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评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我国现行教师评价目标功利、内容片面、主体单一、标准僵化,长期以来都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热情,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文章试图从教师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四方面着手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差异化是高素质教师考评的核心概念,本文首先分析差异化教师考评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美国教师差异化考评的实施现状。最后,从差异化考评教师的观点,提出我国教师专业考评的规则与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职教师评价体系有着体系严谨、评价多元化等特点。通过对美国在职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教师评价存在的评价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提出改善我国教师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等建议,以建立适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student feedback which is intended to contribute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lthough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at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at follow-up sessions are crucial to this benefi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usefulness of follow-up sessions as perceived by the teachers involved. Based on 217 teacher responses and analysis done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additional insight into teaching evaluation by investigating possible antecedents for teach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follow-up sessions and for evaluation-related stres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rceived developmental purpose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recognition of the person conducting follow-up sessions and perceived clear communication from leader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eachers’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follow-up sessions. Higher levels of perceived control purposes are related to higher levels of reported stress among the evaluated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