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三字秘诀: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三余:三国董遇善于抓"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相似文献   

2.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  相似文献   

3.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到…  相似文献   

4.
<正>茅盾是与鲁迅、巴金、郭沫若齐名的大文学家。他的读书法是好书读三遍,其实许多名著他不止读三遍,有的熟读成诵。他的文学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阅读的成功。对于读书,茅盾先生认为:"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kàn)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节段落的结构;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记忆它精练的字句。"第一遍是"鸟瞰式",即粗读。迅速地读一遍,让大脑留下个初步印象。第二遍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  相似文献   

6.
儿时读书,便读到这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时至今日,已为人师的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  相似文献   

7.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  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  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  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  相似文献   

8.
一、整体读,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1.同学们,能说出几句带有"读书"两个字的名言或诗句吗?   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9.
一、整体读,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1.同学们,能说出几句带有"读书"两个字的名言或诗句吗?   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一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读书促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我们赋予"书"太多的美誉,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我们见识到读"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多读书广集益,和"书"交朋友的好处。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爱上读书,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真正做到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理解书意就要把书读熟,要想很快把书读熟就得讲究"读"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读"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4.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  相似文献   

15.
读书联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串璀璨明珠。出自名人之手的读书联凝聚了极宝贵的读书经验与体会。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轻时写过一副读书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位老者告诉他,字是识不完的,书是读不尽的。于是就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既是他的读书誓言。又成了他一生读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掌握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事倍功半。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我国著名女作家茹志鹃读书十分讲究读懂、读熟、读透。在她家书房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条幅,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煮书"。她常常对青年作者说:"对于读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熟的。"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三遍读书法著名作家茅盾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读,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纳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消化式(吸收种种精华)。茅盾的三遍读书法,有步骤,  相似文献   

19.
病名:读书综合症英文名:CSBD 全称:Chinese Students Book Disease 易感人群:读书的中国中学生症状:看见满书的字会头晕,眼睛发花(轻度);看见大叠的书本、作业本会头疼,甚至恶心(中度);凡是提到和书有关的字眼,就会晕厥(严重)。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关注学生,注重教法,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重视"三读"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读书训练是学好物理的必要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苏联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