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要用好教材,教师首先要能走进教材,在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既要遵循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突破教材的禁锢,做教材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要用好教材,教师首先要能走进教材,在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既要遵循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突破教材的禁锢,做教材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材是《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下的内容标准在教育活动中的文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在使用教材中,要尊重教材,做教材的鉴赏者;要解读教材,做教材的驾驭者;要重构教材,做教材的运用者;要超越教材,做教材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材是<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下的内容标准在教育活动中的文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在使用教材中,要尊重教材,做教材的鉴赏者;要解读教材,做教材的驾驭者;要重构教材,做教材的运用者;要超越教材,做教材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而做到这一步的关键是,经常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要走进教材,研究教材,以此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走进教材情境,让思维有温度;其次要走进教材例题,让思维有坡度;最后要走进教材练习,让思维有深度.  相似文献   

7.
雷清兰 《学子》2012,(6):9-10
"我们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这句话是一位名师的口头禅,从这句话,至少可以看到几层意思:一好好使用教材;二"吃透教材";三适当地重组教材。要做好教材的开发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吃透教材、重组教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六个方面谈了搞好教材建设工作的建议,主要有;有步骤地解决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教材建设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教材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教材建设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建设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搞好教材的计划管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提高诸多能力,但驾驭教材的能力当属诸多能力之第一。驾驭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这一点,无可置疑。一、吃透教材所谓吃透教材,是指教师要对教材本身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吃透教材,过好教材关,是教师备课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对教材里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知识要吃透,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彩点要吃透,对教材里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要吃透,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依托。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努力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包装教材,要形成“大教材”的意识。然而,这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增删和重组,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深度解读教材、宽度拓展教材、薄度回归教材。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先生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有一系列论述: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要有一定的数量,要分清类别,区别对待;教材体系要有利于减少头绪,突出重点,要有利于联系生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要首先安排教学的总体结构;要高度重视文学教材和文言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的精品化建设,首先要明白"是不是精品教材要市场说了算";精品教材建设要由一流专家主笔;精品教材要经过反复锤炼。目前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具有各教育层次教材完整;同类教材版本数量丰富;教材的地理、职业特性都不鲜明等特点。教材建设必须研究先行;突出层次性特点;并要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教材在编写上要积极创新,体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教材是教学的一种范例(即教材的一种基本功能);教材编写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师生互动;教材内容要克服“难、繁、偏、旧”的弊病,实现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适应性;注意教材的整合性;增强教材的弹性,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一定空间;教材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要突出创新,创新是教材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语文教材观及与之相关的教材编制、教材探究、教材运用、教材讲析等问题,认为语文教材是由例文充当的“例子”系统和统帅“例子”的知识系统的有序统一体;依据这一科学的教材观,教材编制要追求序列化,教材探究要采用单元比较法,教材运用要做到“用教材教”而避免“教教材”,教材讲析要善于运用比类法。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来源和根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教材的知识,发掘教材的最大价值,真正体现"用教材教",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目标.本文提出了有效性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法:一是要依靠课标,立足课本;二是要整体把握,全局关注;三是要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朱秀华 《成人教育》2008,(12):72-73
文章论述了教材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教材建设要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要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教材建设要注意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建设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阅读教学的有效载体,小学英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促进学生阅读词汇的积累;要优化阅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要谋求高于教材的创造,灵活运用教材阅读资源;要重视阅读习惯养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三、理解教材的方法1.换位法教师要真正理解教材,就要钻进教材,怎样才能钻进教材呢?教师可以采取换位编者的方法,也就是假设教材是你编的,那你是怎样编出来的,又为什么这样编呢?编者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要吃透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学科教学的现状和教改发展趋势,要了解我国使用教材地区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教材。  相似文献   

20.
李进起 《科学课》2009,(11):26-27
三、理解教材的方法1.换位法教师要真正理解教材,就要钻进教材,怎样才能钻进教材呢?教师可以采取换位编者的方法,也就是假设教材是你编的,那你是怎样编出来的,又为什么这样编呢?编者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要吃透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学科教学的现状和教改发展趋势,要了解我国使用教材地区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