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幼儿研究性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主题”活动和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其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即正确教育理念的构建者,环境的创设者,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活动方案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2.
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而以探究活动为基本过程的幼儿科学教育,就非常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幼儿科学教育强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强调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强调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  相似文献   

4.
“幼儿研究性活动课程”是我园的“十五”研究课题。这套课程的开发宗旨是引导师幼和所有其他卷入者,通过对生活中的“真、善、美问题”的共同协作探索,不断提升自身从事真理探求的热情、责任感和从事研究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观、教育观的核心是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的儿童观、教育现在教育活动中反映出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并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传统的儿童观、教育现看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是长者、教者,幼儿是服从者、接受者,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教师与幼儿的特定关系,即“给予”和“接受”的关系。教师“给予”的主要形式是“灌输”和“填鸭”,不管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指导幼  相似文献   

7.
蒙台梭利关于教师观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和在教育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为更好地普及和发展蒙氏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教师应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和管理者、幼儿自我成长的指导者以及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理念和采用的具体类型,最后提出了《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其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三类领域 :“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生中的成功开展对后两者的实施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者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教育部于 2 0 0 0年 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照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差异 ,以期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10.
李桂英 《青海教育》2014,(7):103-1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突出强调了“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家园共育”等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指南》,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角色、责任和任务,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协调者、合作者、终身学习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参与者以及问题解决的点拨者。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承担与幼儿学习规律相符的角色,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地进行知识的共同建构,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早期STEM教育是近年来继项目活动后出现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STEM教育与项目活动非常类似,两者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都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两者在其价值取向、整合方式、探究内容、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以及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项目活动更多看重的是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而STEM教育更多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项目活动是一种跨越学科领域的、大范围的整合,STEM教育则是一种围绕同类型学科的、小范围的整合;项目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探究的内容往往极为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囊括幼儿生活的全部,而STEM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究方面,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物理知识"及"逻辑数理知识"两个方面;项目活动能满足所有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故而能促进所有幼儿的适宜性发展,而STEM教育则相对只能更好地满足某些特定学习风格(场独立型)的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合理引导,在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既有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引导",更有对兴趣的"引发",带有一定的"外烁论"的痕迹。厘清这些差异,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提升相关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这两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学前班活动发展课程应该高度重视语言教育的基础作用和内在规律性,这不仅仅是《学前班语言活动课程》的内容,而应该贯穿到《学前班数学活动课程》《学前班艺术活动课程》《学前班社会活动课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程》《学前班健康活动课程》中去,成为学前“活动”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外活动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更有其深远意义。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情况严重,课外活动时间很少;课外活动内容贫乏,形式单一;课外活动的场所简陋,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性很低,活动能力较差;活动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这种情况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关注较少,学校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创造必要条件,特别是经济上给予扶持资助;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也应承担起帮助留守儿童参与课外活动的责任。另外,还应动员社会力量来关注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情况。山东省梁山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广大乡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普遍性,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谢渊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32-333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高一级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目前传统的生命教育活动无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幼儿教师注重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的偶发性探索,使幼儿产生深度学习需求;正确做好"鹰架",帮助幼儿延续深度学习兴趣;重视幼儿反思,深化幼儿深度学习的思维;优化评价方式,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并重。  相似文献   

15.
心理压力、心理挫折、心理恐惧都是幼儿艺术活动中常见的反常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幼儿自身的因素,更有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为此,幼儿艺术活动要满足幼儿的审美心理需要,教师要让幼儿产生学习艺术技法的需要,教师在幼儿艺术活动中要把握好时间和空间调节。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是无功利性的,幼儿教师不仅自身要正确对待游戏教育,更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游戏,使"幼教小学化"不要借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股东风愈演愈烈。幼儿教师应该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选择以及评价体系的"无目的性",以免给"应试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繁衍"的温室。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  相似文献   

17.
刘秀荣 《成才之路》2021,(11):102-103
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时,要积极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种植活动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户外幼儿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自然,学会合作,收获成长的喜悦。文章分析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探究提升幼儿园种植活动效果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刘晓琴 《天津教育》2021,(4):156-157,160
做游戏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做游戏,可以让幼儿熟悉与人交际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励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促使幼儿心理和心智的健康成长。因此,做好游戏活动的教育引导,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有成效的关键。本文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进一步发挥幼儿园教育职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文章在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study of Mexican immigrant mothers of young children in the AVANCE-Dallas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program demonstrates that low-educational parents often exhibit ambitious attitudes about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for their children. Though they lack an extensive academic background, which places their children at risk for low education, their positive attitude manifested in daily pro-educational behaviors overcomes their low education level because they both motivate their children to pursue academic success and participate in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The best way to capitalize on immigrant parents’ educational drive for their children is to partner with them—either through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or through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interaction with parents—by showing them how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through concrete activities (such as regular mother–child conversation, daily reading, and playtime activities that teach developmental skills) may increase their chances of achieving academic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