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儒法斗争史的研究中,如何从“源”和“流”的辩证关系中探讨一种思想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这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一种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研究和评价李贽的思想,探讨他的阶级属性,就必须把他的思想放到一定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从当时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发展的关系上去作具体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李贽思想是时代精神曙光的“先知”,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赞扬商贾功绩,但导功利价值,其价值根据是“人必有私”的人性论宋明理学家出入佛道,李贽认为儒释道为一,因为三教都以闻道为宗旨,只不过三教有程度之异而已。李贽激烈批判“被服儒雅,行基狗彘”的假道学,但并不否认有真道学的存在。李贽在批判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稆朱道学时,回到先秦的“和合”理念,认为天地间没有绝对的一、理、太极、最初生人,都  相似文献   

3.
李贽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理论命题,提出了“童心说”的文艺主张,以其在当时反传统、反迷信偶像的大无畏精神,和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李贽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曾在守制期间率家人参加抗倭的斗争。李贽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对当时的践迹保守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李贽的思想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红旗》杂志、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编写的《中华英杰录》中,李贽也被选为我国历史上八十三位英杰之一。这都表明李贽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李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过直接影响,李贽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有过交往,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俄罗斯,以及东南亚诸国,有很多学者都从事李贽研究。这说明李贽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4.
关于颜元的思想倾向和阶级性质,梁启超和候外庐先生早有论述。梁氏认为颜元“对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在诸儒中尤为挺拨”。①候老更进一步肯定“他是中国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他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②近年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不能称颜元等为启蒙思想家,认为他们的思想只是“地主阶级开明思想而已”。③还有人认为颜元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  相似文献   

5.
艺术典型的共性是什么?我认为把共性的本质理解为阶级本质还是科学的.这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明确地指出了艺术典型是阶级的代表,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一般共性和本质乃是特定时代中一定阶级的思想倾向,一定阶级的本质.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济金根》时,就清楚地表述了这一思想.他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纯粹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43—344页)  相似文献   

6.
在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中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核心问题。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性质和目的的要求 ,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性质和目的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代表一定的阶级并为其利益服务的。政党的任务就在于组织、领导本阶级及其他可以依靠、团结的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而奋斗。所以一切政党都具有鲜明的阶…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有教无类”孔子(前551—前479年)生于春秋末期,我国当时正处在社会大变动的岁月,对孔子的阶级属性,学者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不论属封建领主阶级也罢,奴隶主贵族阶级也罢,总之,他是属于剥削阶级代表的范畴。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体系也不例外。但教育也有社会性的一面,这不是任何统治者所左右得了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不但要教育本阶级的成员,同时还要按他们的模式来教育社会,分化被统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民族这个统一体在阶级社会中,是分为阶级的,粗略地说,有剥削阶级,有劳动人民。剥削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机器,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对外又打着全民旗号,声言自已是民族的代表,维护其民族利益。这就使得爱国主义因阶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类型。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感情,自然也不能例外。在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中,必然具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梁启超由于所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因而对在中国建立何种民主制度以及如何建立这种民主制度产生过较大的分歧。他们各自的理想和主张虽然在当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们对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略谈李贽的反封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批判假道学、提倡个性解放、揭露封建王朝的腐败,其矛头都是对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是封建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不论是李贽曾经说过自己是“儒”,还是别人说过李贽尊奉“圣教”,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贽的思想体系和特征是否有反封建的内容。在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过渡之时新旧思想往往在一个人物身上同时表现出来。李贽思想资料中反封建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等于说李贽思想中没有儒家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不少刊物发表了多篇评价章太炎的文章,对“四人帮”歪曲历史的罪行进行了清算,对章太炎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章太炎总的说来“不失为当时革命派的杰出人物”,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说,代表了“小自耕农以上的农民”,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作用是很不相同的,应该根据他在第二阶段(1900—1908年)的表现来评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进行阶级教育,要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决不容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借口来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有人说:“小孩子懂得什么,你去给他们讲阶级和阶级斗争,那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阶级斗争的事实太残酷了,讲给孩子们听会刺伤他们的心灵。”这些说法必须加以驳斥。儿童是不是就不能接受阶级教育呢?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儿童也不例外,他们也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领域的扩大,他们就逐渐形成一定阶级的阶级观点和思想感情,虽然还不够稳定,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墨子的阶级出身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墨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有的认为出身于小手工业者。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搞影射史学,认为墨子是中小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经验主义代表,比儒家还反动,借以攻击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四人帮”后,在批判“四人帮”影射史学的过程中,学者们为了与“四人帮”划清界限,一般都认为墨子是出身于手工业者阶层,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家,连持墨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说最力的郭  相似文献   

14.
如何重新认识或评价“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是当前文艺战线上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务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应当坚持的一个永远不变的原则,当然这个口号也就无可非议了。有人则说,这个不科学的、有害的口号,任何时候都不利于文艺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提倡。一定的文艺都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都是一定的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革命任务的不同,无产阶级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情况和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范畴”,它只表明某些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脑力劳动的性质。什么人是知识分子?一般而论: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靠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靠此取得报酬谋求生活的,都叫知识分子。一、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它是分属于不同阶级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而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中下层士绅或正处于转化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其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表,具有独特的阶级属性即“转化性”,而并非通常所说的“软弱妥协性”;由此所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全局性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搞所谓“改良主义”.变法的失败不能归结为维新派对改良这一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应从客观历史条件的不成熟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最近,翻阅到一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其中在谈及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认为:“刘姥姥十分懂得人情事故,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能达到她要钱的目的”。甚至还认为:刘姥姥的应付,比起王熙凤“善于应付的园滑和机变”“还要高明一些”。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思考再三,不敢苟同。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创造人物形象时,总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人物自己的处境和性格决定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再由他们的语言行动来显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的。刘姥姥这个人物,也不例外。因此,要判断她的阶级属性,只要看看她的处境和她的语言、行动也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8.
“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术语,语文老师在归纳文章主题时,往往都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挖出来。教参或教师指导用书也是这么做的。 其实,“思想”和“感情”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感情”条目下的注释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人是感情动物,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对来自外界的刺激,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相同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有人见到红色就能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却恰恰相反……可见“感情”是人的最基本的确证,是人性的基点,具有个性色彩。再来看对“思想”的解释:“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可见,思想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经济关系所固有的特殊属性和历史的演变必然会规定和影响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每一种道德都一定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之,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定更改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使之在道德思维,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社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评论》编辑部在认为山水诗的评价问题,是山水诗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时写道:“对我国古代山水诗的艺术方面的评价,大家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都肯定了这些作品在描写大自然上所显示的高度成熟的艺术技巧。但对它们的思想方面,却随着讨论中对它们的阶级性、产生和发展等看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它们是有阶级的产品,不仅反映了封建文人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还有意无意地炫耀了有闲阶级的‘清福’,在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