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缄口 我坐在即将开往古城的公交车上,车就要开时,上来一位常在小城遇见过的妇人。她见我身边有个空位,便朝我这边走来。我忙起身让她往里坐。她坐下后,两眼一亮,而后,脸上浮着一丝笑纹。我本想招呼她,又觉得我们从未说过话,便没吱声。公交车唱着歌向前驶去,我的思绪随着起伏的路面翻滚起来。脑际如过电影般,淡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上世纪的1985年秋天,我因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休假复习。一天清晨,我去城南水库边复习功课。  相似文献   

2.
母亲去逝时我20岁。她的逝世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时,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振作起来了。几个月过后,我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一事实。春天的到来,使我不再觉得那么悲伤,望着自然界奇迹般的更替,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3.
正因受疫情影响而空置了近一年的民宿"飛鳥魚の家"终于又接单了!一位来自瑞士的留学生C计划入住6个月。下单前她想来周边看看,我们便约在附近的超市见面。C金发碧眼,来京都短期留学。一见面她就跟我抱怨说,日语太难了,到现在还是一句都不会说!我说,我也是啊。望着她疑惑不解的模样,我笑了,告诉她:"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和你一样,我也是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就闯到京都来了!""啊,原来如此!那你为什么来日本啊?"她追问道。C的追问,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4.
记忆中,那是一个很冷很冷的冬季,当我第一次乘坐汽车翻过者摩山,随着盘山公路下到山脚,首先感到的是风的厉害,这也是我对于风城下关的最初印象。在下关工作以后,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会在饭后或者休息之时到户外走走。我工作的单位离  相似文献   

5.
我诞生在雅斯纳雅·波良纳村,并在那里度过童年时代的最初时光。我完全不记得自己的母亲,她去世的时候我才一岁半。真是个奇怪的意外,她连一幅肖像也没有留下,在我印象中留下的只是她的精神面貌。我所知道的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只是因为所有的人向我谈起我母亲时都力求说她好的一面,而是因为在她身上确实有非常多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6.
李朱志筠女士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望着她那张与中国人毫无差别的睑,听着她那一口标准但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一时间,我还是不太习惯把眼前的她同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的身份划上等号。对于华裔女大使这个“头衔”,李朱志筠大使欣然接受,自然而然地我们的谈话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木莲花开     
说句实在话,没来永平之前,我对于大理州永平县的所知所闻,近乎空白。沉淀在记忆中的永平印象,也不过是一队队马帮铃铛声里穿越巍峨群山所踩踏出来的、那条被誉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我再次造访瑞士,在美丽静谧的瑞士小镇阿特威尔,我认识了年轻的瑞士姑娘玛莉丝。她高大、壮实,长着一双漂亮的蓝眼睛和一头茂密的金发。她是一名瑞士女子业余摔跤手,曾获得瑞士2006年度女子摔跤第16名。从她那里,我获得了许多关于世界摔跤运动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瑞士摔跤运动。质朴、漂亮的玛莉丝以及和她有关的瑞士摔跤运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记忆不会随着我们的离去而灰飞烟灭,那又将怎样?科学家们在努力尝试着让记忆成为永恒。我的奶奶,朋友们都叫她博比,是一个农民的妻子。她一生坎坷,经历过"二战"的洗礼,但动荡的生活并没有迫使乐观、坚强的她放弃自己天然的喜好——奶奶把她生命中认为有意义的物件全部都保留了下来。一封封发黄的信笺,一张张便签和清单;那些破毯子和旧衬衫总能在她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炼铁,总有一缕淡淡的乡愁挥之不去。这曾是我又爱又恨的地方,浸透着我童年的所有美好抑或是苦涩的记忆。二十多年后,当我以审视的目光重新看她时,惊喜  相似文献   

11.
外婆的摇椅     
外婆已去世三年了,今天是她的祭日,全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往日很火爆的妈妈平静地坐在老藤椅上,黯然落泪.大舅端着烟灰缸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表哥站在天井里的缅桂树下,仰望着一片片的树叶,不时发出叹气声……还好,我并没有流下眼泪.可是,尽管我没有哭,也不免有些惆怅.我望着外婆往日总提及的那把老摇椅,依稀地看到她慈祥的面容.  相似文献   

12.
流泪的故事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的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亲亲,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我一面Aizhen,mywife,diedlastwinteraftershehadbeentormentedbyl…  相似文献   

13.
残缺的月亮     
深邃的苍穹,一弯月儿悬挂在西边的天幕上,散发出惨淡昏黄的光茫.望着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我不由而然地想起了家中的阿妈,此时她正在晕黄的灯光下嚓嚓地剁猪菜吧,我仿佛已经看见了她矮小的身影映在墙上:孤单,孤独,孤寂. 得知阿妈患了骨质增生症,我的心里很不安,怕过早地失去呵护与疼爱,担忧人生的行船会搁浅.今天是端午节,想必阿妈又包了许多的粽子和竹筒粑,那些都是我们最爱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往前走了几步,我停下来,我倾听着。9月的草儿不再颤动了。我仿佛听见葡萄架下有蟋蟀唱歌,但那也许只是我耳朵的嗡鸣和往昔的夏日在我记忆中的絮语。半轮残月挂在空中。月光是微弱的,但足以使其他星星黯然失色。她高悬在那儿,挑逗着大地。对月儿的魅力我变得冷漠了。她飘浮在太多的被忘却的蹩脚诗歌之上。月亮是音乐家和诗人的危险的启迪者,是浅薄的形象和乏味的激情的母亲,她给黑夜和星辰抹上了忧郁的色调。"这是法国作家弗朗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强悍     
母亲是在沙发上老去的。她一点点向一侧歪,神志像是被空气里的冷逼出了体外。茫然了大概两秒钟,不知要倒向哪个方向,然后,缓慢地倒在左边沙发的扶手上。没有人打扰她。这是她一天中最安详的时光。她的口水流成一根亮线,亮线成了水珠,滴在了枕住她的头的左手臂上。母亲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老了。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印象。这像是一场梦。这个图景,令我吃惊。它令我震动不小。母亲沉溺了大概十来分钟后,动了一下。橘色的沙发也扭动了一下,然后母亲再次进入深深的沉睡中。  相似文献   

16.
深蓝色的“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信封,装着一叠照片、奖状、丝绳手绘作品展说明书等“飞”到我的手上。望着照片上江苏省南通籍女画家陈琰的面容,立即在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外语词──GIADA(嘉达)。“嘉达”,是意大利人对陈琰的亲切称呼,译成中文即美玉。她的名字“琰”意为  相似文献   

17.
杨泽文 《大理文化》2009,(Z1):84-85
1988年,25岁的我领到了一张聚酯膜塑封的小卡片——居民身份证。其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以致在个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一张小小的居民身份证的拥有,会如此触动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这之  相似文献   

18.
铁栗 《大理文化》2009,(4):34-35
连着下了几天的雨,洱海的水位升高了,岸边那块草地缩小了许多.老黑把担来的鱼鹰放在草地上,自己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然后就静静地望着他的鱼鹰.自从洱海恢复了清澈,老黑每次出海都要这么搞上一次,这已成了不可缺少的仪式.毕竟是就要出海了,哪只鱼鹰会为他立下功劳那是说不定的,所以他要把鱼鹰们挨个儿地欣赏一遍.……  相似文献   

19.
我的童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同 《世界文化》2003,(3):16-17
自从有了我,姐姐就常住在姥姥家,偶尔回来一次,她望着裹着尿布一把鼻涕、一把口水的妹妹,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姐姐永远是那样,静静地坐在一边写功课或看小人书,而我不是,当我刚会跑的时候,就已经疯得没影了。姐姐也不是总和我说话,她会指着胡同口的垃圾箱对我说:“瞧,你就是妈妈从那里捡来的!”我信了姐姐的话,每天翘首等待清洁工的来临,在他们一铲一铲往外铲垃圾时,我总会心惊肉跳地喊:“小心,里边有小孩!”时不时的,只要爸爸给我买了好吃的,我也会偷偷分出一半扔到垃圾箱里,免得里面的小孩饿死。只为了我经常无缘无故把好吃的扔进垃圾箱,不…  相似文献   

20.
感触云南驿     
"云南驿"这三个字,在孩提时就常听父母亲提起的,原因是我和父母亲曾经与这个地方有过一些接触--在我出生不久,作为军人的父亲便奉命调到离此不远的驻军部队任职,于是当我才满四个月时便由母亲带着搭乘一辆卡车前往部队探亲,这份缘分对于我确实还不可能留下任何记忆和印象,至于"云南驿"这个地名,也只是在父母的叙谈中多次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