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学功 《历史教学》2006,29(1):34-3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研制原子弹,英国政府决定与美国进行合作,共同垄断原子能的秘密.由于种种因素,美国政府的政策出现了几次反复,但最终通过一系列双边协定,实现了美英的全面合作,为原子弹的早日研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美英的政策也确定了双方对原子弹的共同垄断.  相似文献   

2.
原子弹的研制反映了美国核观念的初步确立和战略的转变,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罗斯福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联合英国与德国法西斯在军事科学领域展开"核军备竞赛"。20世纪30年代核物理学的发展,"敌国侨民"的担忧和战事的紧迫为美英合研制原子弹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美英两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两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两国教师组织影响教育政策活动的能力、价值取向、运行过程,分析了两国教育政策运行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核武器巨大威力的显现,促使杜鲁门政府形成了一种核垄断和国际控制原子能并行,但以核垄断为主的核政策。这一政策排斥与英国的核合作,但由于原材料对美国核计划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杜鲁门政府又不能完全中断这一合作,因此形成了一种与英国有限合作的政策。该政策的出台,造成了战后初期美英核关系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二战中,美英苏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经历了从立场冲突到妥协合作,直至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的过程。三国围绕登陆作战问题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展开合作,最终实现了击溃德国法西斯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6.
1.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对零票一致通过美英向伊拉克移交主权的决议。即第1546号决议。美英2003年3月20日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对伊战争,继尔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实际上处于被占领状态。美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被迫决定向伊拉克移交主权,并要求联合国新的授权和支持。这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的单边主义碰壁以后不得不转向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英日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权力所属机构的介绍与比较,探寻它们的共同特点.旨在为改革我国高教招考合一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使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更加科学,考试机构更好地为招生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对苏联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错误判断,过分相信美国可以长期垄断原子能秘密,而1949年苏联原子弹的成功试验打破了美国决策者的幻想,杜鲁门政府开始调整其核政策,做出了研制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的决定,从而促使美苏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的出台,则为美国大规模扩充军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韩国军 《新高考》2007,(7):66-69
(1)成就:①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②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③国防工业取得重大成就,1946年建成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④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年)。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国内的现实情况,各自推出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政策,以推进世界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创建。《改革蓝图》和《教学的重要性》是目前指导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蓝图。通过分析发现,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采取了一些共同的策略:突出教师的重要性,推行教育的问责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革课程内容与评价方式,关注弱势群体学生,赋权学校自主自治等。美英两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突显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追求教育卓越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美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关系到教师素质的提高。美英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美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呈现一些共同的发展特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开展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共产国际在其活动的实践中既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又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苏联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障碍.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随着盟国对德战争的不断胜利,美国和英国对苏联的担忧增加了,并且使得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在1942-1943年上半年出现了危机.为了消除这种危机,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为解决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扫除障碍,作为向西方国家作出的一种友好的姿态,1943年5月,斯大林作出了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共产国际的解散标志着苏联开始走上与美英在战后进行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有效竞争的决定变量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政府管制是自然垄断产业实现有效竞争的必要条件,而管制成本应该是个外生变量;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决定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效率,而社会经济效率应该由企业经济效率与消费者利益共同决定;在自然垄断产业实现有效竞争,应区分具体产业中的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区别对待的管制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以原子弹影响国际政治,是核垄断时期美国原子外交的宗旨。从对日本最后一战,到战后短暂的和平喘息,再进入冷战,美国没有放松以原子弹牵制乃至改造战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策构思。这种外交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其矛头必然指向主要对手——苏联;同时,美国以共享秘密、有限开放和提供保护为交换手段扩大原子弹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因此美国史学界长期重视探讨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形成了三派:正统主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本文论述了美国史学家的观点,并分析了使用原子弹决定的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彻底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上海市军管会军管美英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公司陆续以自主歇业的方式退出上海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18.
法国和冷战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试图把莱茵地区从德国分离出去,并把鲁尔置于国际管辖之下。然而由于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及美英的反对,法国未能做到这一点。在根据马歇尔计划接受美援后,法国便只得放弃严厉的对德政策。法国在1949年成为北约的一员,但在柏林危机时却拒绝和美英共同采取同样的有力的反苏措施。这意味着法国在进入冷战时是犹豫不定的。为此我们应该把冷战开始时法国所持的态度和美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重点掌握:1.现代公司制度的特点。公司垄断性;股东的分散性;绝对的统治地位;对股份公司的立法趋于完善;形成了垄断财团;公司兼并频繁;对国家经济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大型跨国公司加强合作。2.大型跨国公司加强合作的动因。占领国外市场;降低经营风险;保持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能源安全与区域能源安全合作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现状,指出能源增长的潜力与现实相悖,能源安全合作平衡性与主导权的争夺同在,能源安全合作的相互依赖与单边行动并存.提出实现大国关系良性互动、共同的能源安全政策及加强非核心能源安全是未来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