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后,震惊海内外,由此形成了世界性的显学——敦煌学。中外学者纷纷涉足其中,展开方方面面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虽然,敦煌文书所关涉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事关有些课题的材料数量毕竟有限,难以展开深入研究。如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刘进宝教授凭借多年孜孜不倦的学术积累,对敦煌文书熟稔于心,经过十几年的酝酿和耕耘,终于完成大作《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瓜沙归义军史,既是敦煌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又揭开了晚唐五代宋初西北史的新篇章。自敦煌遗书发现后,学术界对归义军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发表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大作。经过敦煌学专家、学者的钩沉稽伕、发隐抉微,归义军史已基本明朗。本文试图利用有关敦煌资料,并吸收前贤研究成果,对归义军的建立及其政权始末作一系统的综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煌石窟的中心佛坛窟进行了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内容对莫高窟各个时期中心佛坛窟坛上塑像反映的主题进行探讨.认为归义军时期的中心佛坛窟在规模、造像特征以及洞窟主题等方面与前代不同,归义军节度使与世家大族在修建中心佛坛窟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贞 《家教指南》2001,(2):89-95
归义军政权中,押衙可充任宰相、大内支度使、鸿胪卿、都虞侯、都兵马使、都押衙、镇遏使、都牢城使、游奕使、节院使、都头、将头、归义军诸司押行(直司、水司、羊司、肉司、酒司、宴设司、柴场司、军资库司、内宅司)、孔目官、州学博士、画匠(绘画手)、县令、乡官(耆寿)、都指挥使、玉门军使等官,押衙在归义军的军政、民事、外交、文化、宗教等方面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主要职责覆盖了归义军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因此,押衙是归义军职官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元德、曹元深兄弟二人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时间不长,有关文书保存下来的不多,因而很容易将两个不同节度使执政时期的文书混淆。935年曹元德出任归义军节度使后,沿用之前的司空称号。939年,曹元德已经以司徒自称。曹元德去世后,940年沙州刺史曹元深继任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德的太保称号是在他去世以后由中原王朝诏赠的。  相似文献   

6.
归义军政权建立伊始,即恢复敦煌等十乡,取消悬泉、寿昌、从化三乡,新建赤心乡,形成十一乡建制,持续到张承奉时代。曹氏归义军初期,沿袭十一乡建制规模。到十世纪三十年代,归义军势力趋于鼎盛,建立通颊乡。但退浑是否设乡?尚缺乏直接材料。到曹元忠时期,则又反省通颊、玉关二乡,成十多建制,直到归义军政权覆灭。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8.
此文原载榎一雄主编的《敦煌讲座(2)·敦煌的历史》,全文分:一、导言——归义军节度使对敦煌的统治:二、归义军的行政统治机构;三、胡汉杂居的居民构成;四、归义军和敦煌佛教教团;五、莫高窟(千佛洞)和归义军;六、结语。本期刊登前三节,后三节将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9.
归义军政权初期的人口调查和土地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议潮推翻吐蕃的统治后,在向唐王朝告捷的同时,就开始着手整理内政.大约在大中四年初即开始了人口的调查,到年底就基本完成了人口的调查、登记工作.大中五年归义军政权建立、张议潮被唐王朝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后,即于大中六年开始了土地的调查、登记与分配.当大中六年十月、十一月土地的分配、授予工作结束后,归义军政权基层组织的胥吏便将各户人口的姓名、年龄、类别及土地总数、各地段方位、亩数、四至等整理登记,制成相当于"籍帐"的人口田地簿,作为归义军政权征收赋役的依据.归义军政权初期的土地调整,并没有触动旧有的土地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1.
沙州归义军政权曾长期致力于控制凉州,由李行素墓志可知,咸通八年,在朝廷的斡旋之下,归义军被迫放弃凉州,凉州被嗢末部族所控制。李行素这次单车西使,说服张议潮奉笏入朝,实现了唐中央对归义军的羁縻控制,并通过分割凉州而实际削弱了归义军,进而利用嗢末势力实现了掣肘和压制归义军的目的。也许正是因为嗢末具有与吐蕃民族近似的西羌文化特征,以及曾为吐蕃奴部、庶民的身份地位,所以李行素墓志才称其为"羌",其主要成员构成应与党项、苏毗等民族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直至晚唐五代,嗢末始终控制着凉州,强烈影响着河西走廊各部族政权的局势。  相似文献   

12.
关于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设置情况 ,两《唐书》、《元和郡县志》、《通典》等史书均无记载。本文利用敦煌文献中的零碎材料 ,经爬梳考校 ,分类排比 ,基本解决了归义军政权州一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大致情况 ,弥补了传统史书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大为 《家教指南》2006,(3):108-114
本文从经济支出、宗教外交两个方面探析了敦煌净土寺对归义军政权承担的世俗义务。概言之,敦煌净土寺并非如我们通常所想像中的那种方外之地,它参与世俗政权方方面面的活动,与归义军政权的大小官员过从甚密, 以其特殊的方式服务于世俗政权。  相似文献   

15.
自咸通四年(863)至唐朝灭亡,曾有多位归义军人员在凉州任职。通过考察归义军任职凉州人员的具体情况,证明归义军人员任职凉州是唐政府为了解决凉州节度"僻在穷荒,官员多缺"而采取的特殊举措。  相似文献   

16.
P.3257《后晋开运二年寡妇阿龙牒》由三件文书组成。其中第一件是寡妇阿龙的状稿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指示,第二件是寡妇阿龙和其兄索怀义关于土地耕种的契约,第三件是归义军左马步都押衙王文通询问土地占有者索佛奴、陈状人阿龙、种地人索怀义的笔录和曹元忠的批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进行了校释,并对内容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7.
李并成  解梅 《家教指南》2006,(6):109-115
荣新江、冯培红先生于《历史研究》2001年1期同时刊出大作,均认为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这一结论有商榷的必要.考之史籍早在秦汉之际中原曹姓就已入居敦煌,其子孙又在河西一带枝叶分布.据《曹通神道碑》等,唐初谯郡曹通家族又因官居于瓜州,且屡立军功,荫及子孙,遂成为瓜沙颇为显赫的大族.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很可能为其族属.此外从归义军曹氏之婚姻关系、曹氏统治时期粟特后裔的地位及其影响等分析,都无法证明曹氏为粟特后裔.莫高窟一些洞窟中绘有曹议金的大幅供养画像和题记,画面上曹议金丝毫没有胡人相貌特征,完全为汉族面貌.  相似文献   

18.
曹议金征甘州回鹘史事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我们对沙州归义军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特别是基本搞清了历任节度使的年代体系,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随着伯希和所获敦煌写本的全部公布,人们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归义军史资料,因而澄清一些归义军史上阴晦不明的政治事件逐渐有了可能。本文是继拙稿《晚唐归义军李氏家族执政史探微》之后,在这方面的又一努力,错误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是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强的胡人,他们是唐敦煌从化乡的主体,从石城镇迁徙而来,成为敦煌的豪族,从事商业手工业经营,同时还在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亦官亦商是他们从政的基本特点,敦煌文书中留下了他们很多丰富的记载。康秀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吐蕃统治时期出任吐蕃部落使,并经营胡粉等高级奢侈品生意,归义军时期出任归义军使衙判官,最后升迁为瓜州刺史。  相似文献   

20.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营田及其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它与其他藩镇一样,也设有“营田使”及其管理系统。归义军的营田使也由节度使例兼,并由中原王朝授予,但其主掌的营田既不是“营田务”之营田,也并非边境屯田,而主要是指经营土地,即境内土地的分配、授予、请射、对换等。除了归义军节度使例兼“营田使”之职外,其下各州还有具体管理营田的官员——“都营田”或“营田使”及其具体的主事者——“营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