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1月,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逝世。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锦阳,1946年到敦煌开始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和研究工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段文杰先生是《敦煌研究》期刊的创办者并长期担任《敦煌研究》主编,为提高期刊水平,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缅怀段文杰先生,本刊开辟专栏,邀请段文杰先生当年的同事、故友及相关学者发表笔谈,以纪念这位敦煌学专家。其中部分学者因年事已高或身体不适,我们采取了谈话记录的方式。孙儒们、李其琼、关友惠、贺世哲、施萍婷先生的谈话,均由赵声良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其中贺世哲先生在与编者谈话后不久,也于3月初不幸逝世,在此,亦谨向贺世哲先生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2.
我心目中的段文杰先生大致分两个时段:初识段先生是在1984年,我第一次去敦煌朝圣,路费花完,无法回新疆,便去找段文杰先生借钱,此前我不认识他,但居然借到路费,受他的影响,回到克孜尔以后,做研究就以他为楷模;第二个时段是近几年我研究西域美术时,有两个基本概念都必须借鉴段先生的成果,一是西域佛教美术中的典型技法——屈铁盘丝,二是晕染(凹凸)法。于后生而言,在学习前辈的科研成果时,不仅要感悟并学到他们的理论观点,更重要的是体悟他们的治学态度甚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段文杰先生有关佛教石窟壁画研究,结合传世典籍图文互证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我在敦煌文献的研究多所启发。敦煌文献与文物的发现,开阔了研究视野,而出土文献、文物与图像,结合传世文献典籍的综合考察,开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局面。敦煌研究中图文互证研究法的开展便是重要的例子,也显示了敦煌佛教叙事图文整合研究的意义。段文杰先生可说是结合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艺术力图反映文物、文献、图像等多重证据研究风潮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4.
段文杰先生逝世后,《敦煌研究》编辑部主任赵声良研究员来电约稿,希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撰写纪念文章。我结识段先生较晚,对他的学术专长所知甚少,本来没有资格写这篇文章,既蒙编辑部同仁不弃,只能勉力为之。  相似文献   

5.
段文杰先生在长期临摹壁画的基础上,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从美学和美术史的角度剖析了敦煌艺术的主要成就,给人们揭示出了相对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同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下,分析了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成就。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段文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大家,对敦煌艺术发展的各重要时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现仅就他在艺术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敬佩之心,做挂一漏万的回顾,以表达后学对先生深深的缅怀。  相似文献   

7.
段文杰先生一生致力于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临摹研究工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壁画临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文就先生的临摹理论、临摹作品、传承人才培养作了汇集阐述。  相似文献   

8.
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时间为跨度,梳理分析了段文杰先生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的进展和成就,并密切结合先生对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线描、赋彩、传神技法的论述,阐述了先生临摹敦煌壁画的观察法、敦煌壁画临摹的艺术成果以及临摹敦煌壁画艺术的特征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文杰先生很早就从绘画技法角度注意到夸张变形手法在敦煌壁画中的应用,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将夸张变形作为敦煌壁画中的一种美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于2017年8月23日-25日在莫高窟举办了"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缅怀段文杰先生历史功绩、敦煌艺术传承创新、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段文杰先生在敦煌文化艺术保护、研究、弘扬上重视人才培养的杰出贡献出发,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七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富有牺牲精神的"莫高窟人",堪称"敦煌守护众神",有了他们,才能够将"交流互鉴、交融创新"的丝路之魂演化成有强大生命力的、为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营养与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3.
<正>《敦煌研究》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敦煌学研究振兴之际。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段文杰先生敏锐地看到敦煌学即将蓬勃发展之势,提出了创办敦煌学刊物,为推动敦煌学发展助力的设想。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筹备创办了《敦煌研究》,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作为主编的段文杰先生在发刊词中回  相似文献   

14.
史敦宇自幼跟随父亲史苇湘、母亲欧阳琳先生出入洞窟和学习临摹敦煌壁画,并得到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先辈大师的直接指点。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研究和临摹敦煌壁画三十余年。作为在敦煌莫高窟生活、学习、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年艺术家,由于史敦宇常年生活在敦煌学专家和临摹大师的文化圈里,汲取了先辈各专家、大师们的艺术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举办了"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90年8月19日至9月11日,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与其助手宁强应“第33届亚洲与北非研究国际会议”组委会的邀请,前往加拿大多仑多大学参加学术讨论会,段文杰院长论文为《从敦煌早期壁画的风格看中西文化交流》,宁强论文为《从印度到中国——某些本生故事构图形式的比较》。会后,段文杰院长赴渥太华,与加拿大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格鲁奇先生商谈合作保护敦煌石窟的计划,初步达成意向性协议。8月29日,飞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1月10日至13日,包头师专美术系师生赴敦煌参观学习。师生们目睹千余年的敦煌石窟艺术惊叹不已,但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尤其是年青美术工作者,在这辉煌灿烂、技艺高超的宗教艺术作品面前,又觉茫然迷惑,不知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段文杰先生在百忙中于11月12日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关于敦煌艺术及与其有关的一些问题,指导师生们理解和学习敦煌艺术。问答析疑,生动活泼。段文杰先生的见解,对青年美术工作者是很有启发的,包头师专的师生们一致认为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8月23日,正值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前夕,借"用敦煌文化讲述丝路故事,与世界对话"的盛世良机,以纪念"敦煌领航者"段文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为先导,由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合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的"2017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  相似文献   

19.
<正>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敦煌研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的敦煌学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大学先后开设敦煌学课程,并成立敦煌学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段文杰先生率领敦煌文物研究所(即今天的敦煌研究院)的广大研究人员发奋图强,纷纷撰写论文,涌现出一大批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敦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为了尽快地刊布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和第2期(以书代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爱国侨胞梁漱华女士代表梁漱华舞蹈协会,通过我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阎世训先生转交该协会捐赠给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基金会的二千元加币汇票一张。梁漱华女士曾于1988年7月18日率团到莫高窟参观访问。并与著名敦煌学专家、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进行了亲切会谈。她所组织的舞蹈协会,主要从事于敦煌舞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