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淹是南朝宋末至梁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元徽二年,他的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他也因与其主政见不合而被贬为吴兴令。娇妻爱子俱逝的悲痛,贬谪远地的悲惨命运,在《恨》《别》两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析,如今以钱钟书赞同的"自叙身世说"和王蒙的"无端"说两种观点最具影响。《锦瑟》与江淹《恨赋》、《别赋》在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相似,李商隐"意用事"的方法能够使《锦瑟》达到《恨赋》《别赋》的艺术效果。借助《恨赋》《别赋》来解析《锦瑟》,可知《锦瑟》的主题是"惘然",此可以成为王蒙"无端"说的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3.
《恨赋》是江淹的代表作,全赋重视排章选句,具有很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由《恨赋》文本赏析可见,全赋语言整体具有悲伤愁苦的基调,善用典故深化主题,讲求骈散结合之美,继承楚辞汉赋,概括了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表达了哀恨绵绵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江淹的《恨赋》、《别赋》是最为后人传诵的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本文试从《恨赋》《别赋》的情感类型化、人物选择类型化以及二赋中情感、心理与环境的互感互生来探析二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原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知《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6.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如《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7.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流传下来的文章较多,有文集传世。江淹《横吹赋》是一篇别具一格的音乐赋作品。目前学界对该作品研究较少,围绕该作品的写作时间、作品主题、作品形式与内容等还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
《拟恨赋》是李白早年创作的赋作,名为拟,是模拟江淹的《恨赋》,本文从形式、内容、语言等诸方面讨论了李白对江赋的"拟"与"拟"中之"变"。  相似文献   

9.
潘岳《闲居赋》收录于《文选》第十六卷,是潘岳最富盛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研究者多认为潘岳在赋中表达的"闲居""养拙"的高尚情操和现实生活中潘岳的表现完全相背离,由此认为潘岳的《闲居赋》是矫情造作之作。但紧扣文本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潘岳在《闲居赋》中并没有对自己热衷仕途做矫饰,此外,被许多研究者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庄园在两晋文人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点亦可说明潘岳选择退居庄园的方法消解内心痛楚具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文化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0.
吴成 《现代语文》2009,(9):31-31
江淹《别赋》形式精巧,感情真挚,堪称六朝辞赋经典之作。以《别赋》为代表,江淹抒情小赋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重视景物环境的刻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谋篇构章严谨,大量运用用典对偶,词句古奥遒劲,句法富于变化,声韵和谐,辞采精美,笔触细腻。  相似文献   

11.
本拟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认知结构入手,探讨人们基于网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或信息和途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主体认知结构所表现出的诸种理论导向及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贽论学,片言只语,但崇新尚变,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展的学史观;主“童心之自”,把“童心”作为学的本体,人性化了学的内容;“以自然之为美”,用运动性、创造性、狂想笥规范学的创作,不成体系,自成体系。其体系既有谨严求实的科学性,又有浪漫前卫的创新性,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的主要困惑在于如何认识译者与他的主体性.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理解,在实践层面抑或不是问题,因为翻译行为原本发生在个体.由学理层面探讨译者主体性以及可译性等问题,从出发点上就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梅洛-庞蒂紧紧抓住身体知觉、意识等概念,认为人的"身体场"直接地参与了历史意义的构建,并由此主张身体、语言、意义是在同一视域被提供的,由此对我们重新认识原文与译文/译者之间的关系与译者主体性具有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福建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代以来,在荔枝的栽培、加工、贸易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福建的荔枝"谱录"在宋代之后的数百年间形成系列著述,其中尤以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和明代徐的《荔枝谱》最为世人称道。本文力图从蔡襄《荔枝谱》与徐《荔枝谱》的文本出发,考索蔡襄《荔枝谱》对我国荔枝研究的的贡献,以及徐《荔枝谱》对蔡襄《荔枝谱》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讨蔡、徐"二谱"撰写的原因及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复杂网络通过新节点和新链接的增加而随着时间快速演化,使用网络的静态特征难以产生精确的链接预测.通过分析动态网络特征,结合张量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网络的链接预测方法,并应用于真实的复杂动态网络数据集中对未来链接进行分析预测,实验演示了该方法的优点和效果,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千家峒”是瑶族中的最大支系——盘瑶的发祥地和“圣地”。“千家峒”的故事在盘瑶中由来已久、广为流传。通过剖析千家峒传说的精髓,分析千家峒的传说所表现的盘瑶的历史文化情况,认为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是盘瑶四处迁徙、形成今“岭南无处不有瑶”的主要原因,并由此造成了盘瑶长期以来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千家峒的传说寄托了盘瑶的兴盛梦。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与提高写作和文学创作水平关系密切.要多读书,更要会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志趣确定重点,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多读与多写相结合,在语言、知识、阅历、想象力、观察力、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狠下功夫,还应注意把握时代的主旋律,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8.
坚强的意志能够唤醒人的潜能,即使是外在原因,也须通过意志才能对潜能起作用。任何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弘扬勇敢、自信、自制、有恒的意志力,并战胜失败、生理缺陷、逆境,才能唤醒与开掘人的深藏着的潜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9.
“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而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分学科进行教学,表面上看,“全面发展”是由各学科的“发展”装配起来的,其实不然,这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事实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是应该,同时也是能够培养“全面”的人,培养人的基本的全面能力,关键是数学课堂上采用更符合教育本义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派翻译理论,其鲜明的旗帜与激进的主张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文章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论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