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课堂上运动就是交往,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任何有效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形成的“人——物”互动,也就是师生与课堂设计的道具幻灯投影、模型教具、录音插放等等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形成“人——人”互动,即教师与学生间互动,  相似文献   

2.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就没有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就不曾发生教学。如教学只是单方面体现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反响,教室里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就不是真正定义上的教学。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渊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一堂好课要看师生有没有很好的“交往”,老师是不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全面的看,一堂好课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过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需要师生良性互动,做到教学同工。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可是如何实现这种交往呢?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证意义的教学。因而,教学过程的这种交往属性决定了教学中师生的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渊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交往”与“合作”。《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交往意义的互教互学。那么,什么是教育交往芽课堂教学怎样开展教育交往呢芽一、对教育交往的认识1.教育交往的前提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认为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可能发生教学。这应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超越了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数学课堂存在着师生交往和学生交往,交往的双方都…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教学的交往是以教材为“话题”的师生相互作用,高效教学婚本质是师生交往的互动,建立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开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政治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认识到,教学本质之一是交往。“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可是,如何实现这种交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当然,也有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一个认识系统,也成为一个准社会系统。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现在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互动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积极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新课标“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8.
论师生互动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无效的。师生交往和互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引起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建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因此,交往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当教学互动呈良性反应时,“课堂里出现生命的涌动”(于漪语)。这是何等让人神往的境界啊!事实上,从无数成功的课堂教学互动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巧妙地应用了心理效应,从而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全面体现学生的“主演”作用,构建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