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题发挥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了吃月饼斗蟋蟀的时候了。我小时候好喜欢玩蟋蟀。在墙基、瓦砾堆中,在七倒八歪的石板底下捉蟋蟀,是很开心的。现在自己做了爸爸,而我的孩子居然也喜欢玩蟋蟀,而且可以用“酷爱”二字来形容。这是不是遗传?我不敢妄断,但留心别的孩子也喜欢这些小动物,才悟出这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性之  相似文献   

2.
今年雨水特别大,因此蜻蜓满天飞。有时我在十二层楼的居室里,躺在床上便可以看见窗外的蜻蜓在飞。久违了,蜻蜓!小时候,我们可玩的东西实在太少,便总和小动物过不去,想尽办法逮它们玩。什么逮蜻蜓、捉蝴蝶、捉蜗牛、粘知了、捉蝈蝈、斗蟋蟀、逮蛤蟆、逮金壳郎……那时没有听说过“环保”、“生态”之类的词,只记住了“战斗”。女儿也经常和蜻蜓打交道,照图片画蜻蜓,放大红蜻蜓风筝,玩带弹性的塑料蜻蜓,但还未亲自接触过真正的蜻蜓。今年夏天,我带她到玉渊潭游泳。回来时,她见有人在公园门口卖鸟、小鸭子和小兔子,便要买回家玩…  相似文献   

3.
蟋蟀声声     
丁超 《老年教育》2008,(9):44-44
九月返乡,住在童年的老屋里。听到那久违的蟋蟀鸣唱,不禁想起了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童年,我是一个捉蟋蟀、斗蟋蟀的能手、彻头彻尾的“蟋蟀迷”。参军后,秋日里行军宿营的时候,偶尔听到蟋蟀鸣叫声,心头总会激动一阵,那种抹不去的“蟋蟀情结”,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少有了。  相似文献   

4.
捕蝉     
暑假,我去外婆家玩,一天,太阳火烧火燎的。我们村前的几棵大树上,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开着热闹的音乐会,我多么想捉上几只蝉啊!经过一番准备,这天下午,我提着一只自制的笼子,扛着塑料网,竹竿等捕蝉的工具,向柏树林跑去。一只蝉正趴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我高兴得跳起来,举着网兜扑过去,网兜在空中晃动,还没等AONIANZUOWENFUDAO到下罩,蝉便“吱”地一声飞走了。我太激动了,反而成不了功。这时,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了课文中学过的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  相似文献   

5.
松涛 《教书育人》2009,(6):77-77
有一回跟一位60多岁的老者聊天,他十分感慨地说:“我真的很奇怪,现在的孩子居然不会玩!”接着,他举例说到他10岁大的外孙女,说她除了守在电视前看卡通,就是埋下头来玩电游。可在他们小时候,夏天捉知了、斗蟋蟀、钓鱼、游泳,冬天推铁环、跳格格、转陀螺、捉迷藏,能把家里闹翻了天。  相似文献   

6.
斗蟋蟀,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一种游戏。一只乌黑锃亮的扁圆瓦盒,就像一个微型角斗场。放进两只也是乌黑锃亮、精神抖擞的“二枪”蟋蟀,它们舞舞长须,走动几步,面对面站近,或“”叫几声,或一言不发,张开威风凛凛的大牙,相互架住,扭成一团。它们推搡着,翻滚着,争斗着,激烈地表现自己的勇猛、强健。我们头碰头蹲着,团团围住蟋蟀盆,远看这里好似盛开了一朵花。最后自然总有胜负。我曾经是个有名的“常败司令”,也就是说,我跟小伙伴们斗蟋蟀总是输。这有什么办法呢?人家的蟋蟀是乘长途汽车去很远的乡下捉来的;我的呢?都是偷偷摸摸翻墙溜进隔壁一家…  相似文献   

7.
<正>"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怀乡诗《夜书所见》里描绘了儿童提着夜灯捉蟋蟀的画面,活灵活现。夜幕降临,室外秋风瑟瑟,孩子们却不知疲倦地在土地里、沟渠边、草丛中寻找蟋蟀的踪迹,让诗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促织"就是蟋蟀的名字,它还被称为蛐蛐、秋虫等等。在古代,捉蟋蟀、斗蟋蟀是儿童和成年人都喜爱的游戏。古人没有手机电脑,也不能玩桌游、看电影,大自然里的昆虫、小动物就是他们的玩具,斗蟋蟀是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叔同先生的名曲《忆儿时》唱出了归真返璞童年生活的乐趣。“忆儿时,儿时最快乐。茅屋三椽,老梅一株,树下把迷藏捉。骑上黄牛,打个唿哨,苇笛儿吹一曲。春放风筝,夏捉知了,秋斗蟋蟀,冬踢毽子。听不完的流水淙淙,看不尽的花开花落……”然而,这样一种童年生活的乐趣,对于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已是很难体味到了。我以为,作为一个明智的家长,应该懂得儿童的心理。儿童所最感兴趣的并不是“吃”和“穿”,而是“玩”。细细分析起来,那些使孩子乐不可支、百玩  相似文献   

9.
粘知了     
我们村前是一片茂密的小树林。暑假里,一到炎热的上午,就有许多知了喝饱了小树的琼浆后,躲在树枝上“知———了,知———了”地鸣叫。这地方正是我和伙伴们粘知了的好场所。一天早饭后,我和李小胖约定比赛粘知了,看谁粘的知了多。太阳变得火辣辣的时候,知了又开始得意忘形地放声尖叫了。这时,我和李小胖便头顶草帽,手举竹竿,抬着头,睁大眼睛,在茂密的枝叶间开始搜寻知了啦。每当我发现躲在树枝上高叫的知了,就轻轻地举起竹竿,往它的后背或翅膀上一顶,任它怎样扑楞翅膀也无法逃走,因为它已经被竿头的胶液粘牢啦。我从竿顶把…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故事缘于一次家庭大战. 爸爸喜欢吃知了猴,更喜欢捉知了猴.为了捉知了猴,他可以跑几百里路回老家去.在我看来,那纯粹就是为了寻找他童年的感觉.现在倒好,在北京他也能找到可以捉知了猴的地方.每天晚上碗筷一放,他就会拿起小手电,骑上自行车,奔向他理想的“圣地”. 妈妈不喜欢吃知了猴.她说知了猴也是动物,还专门有人呼吁要保护它们.爸爸却说不要拿无知来骗小孩子,知了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害虫,并提出让我们跟着去捉知了猴“开开眼”. 我是中立方,也不吃知了猴,不表态.但是经不住爸爸几次力邀,也禁不住心中的几分好奇,不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就跟着爸爸去走一趟、看一看.  相似文献   

11.
蟋蟀     
以前夏秋之交,我们都捉蟋蟀、斗蟋蟀。半夜里,偷偷起来,带上准备好的手电筒、竹管和捉蟋蟀的丝网出发。《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写,听蟋蟀叫时,要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否则你无法确定蟋蟀到底在哪里。用两只耳朵听的话,四面八方都是蟋蟀。  相似文献   

12.
趣事     
同学们都有童年往事,我的童年,发生过一件捉月亮的往事就很可笑。 那是我5岁那年,表姐来我家。晚上,表姐对我说:“鲍圣凯,咱们来玩个游戏吧!”我对表姐说:“好啊,咱们玩什么游戏?”“玩捉月亮游戏。”表姐说。  相似文献   

13.
金秋,正是斗蟋蟀的好时节。弄堂里,几位手拿蟋蟀盆,叼着香烟的小伙子在弄堂的角落开辟了“战场”。我饶有兴趣地挤在人群中观看斗蟋蟀。只见“战场”正中放着个蟋蟀盆,盆中两只个子差不多的蟋蟀正用自己灵敏的触须左右扫动,寻找着对手。看,它们的触须碰到了,互相碰撞,好像在试探对手的情况。俗话说“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14.
捉蟋蟀     
晚上,我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游泳,爸爸灵机一动,说:“你要去捉蟋蟀还是要去游泳?”我一听捉蟋蟀,一蹦三尺高,连忙说:“当然要去捉蟋蟀了。”于是,我们拿着手电筒、盒子和网出发了。爸爸告诉我:“注意听声音,有蟋蟀声传来的地方肯定就有蟋蟀。”于是,我竖着耳朵听声音,终于听见一块石头底下有“嚁嚁”的声音,于是我就打着手电筒,翻开石块,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又去别的地方找,忽然听见无花果树下有叫声,我就轻轻地走过去。可它躲在树下,我又没法钻进去,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开了。我看见爸爸用一根草插进一个小小的洞里,我问爸爸这是干什么,爸爸说:…  相似文献   

15.
夏天,知了叫得好厉害。这天,我和爷爷正在吃水果,爷爷指着水果盘里的桃子说:“扬扬,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我点点头,爷爷就慢悠悠地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说:“我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棵大桃树。也是这样闷热的夏天,我在大桃树下玩‘造房子’的游戏,当我跳到一格要去捡石块的时候,‘轰隆隆’一个巨大的响雷,我被惊吓了,身体往后一仰,正好摔在了大桃树下面。我往上看,只见树上有一只大桃子还没有摘掉,感到很惊喜。你猜我看到这只大桃子会怎么样?”“用竹竿打。”我说。爷爷摇摇头说:“那是你们女孩子摘桃子的方法,我们男孩子是爬树的…  相似文献   

16.
迟寒 《中学生电脑》2022,(1):100-10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怀乡诗《夜书所见》里描绘了儿童提着夜灯捉蟋蟀的画面,活灵活现.夜幕降临,室外秋风瑟瑟,孩子们却不知疲倦地在土地里、沟渠边、草丛中寻找蟋蟀的踪迹,让诗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 "促织"就是蟋蟀的名字,它还被称为蛐蛐、秋虫等等.在古代,捉蟋蟀、斗蟋蟀是儿童和成年人都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居然不会玩!现在的孩子太胆小!现在的孩子太拘谨! 现在的孩子太懦弱!如,我10岁大的侄子,他除了守在电视前看卡通,就是埋下头来玩电游。叫他下海游泳他不敢,要他上山探险他害怕,听到陌生人敲门腿发抖。可在我们小时候, 夏天捉知了、斗蟋蟀、钓鱼、游泳,冬天推铁环、跳格格、转陀螺、捉迷藏, 能把家的里里外外闹翻天。  相似文献   

18.
吃知了     
去年暑假一个晴朗的夜晚,哥哥带着我们几个“死党”去林阴小道捉知了。我们拿着手电,带上调料、打火机和一些油纸,欢天喜地地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打着手电在树下转悠了好几圈,才寻声找到了一只知了的栖息地———一棵大树缝里。我屏息凝视了半天,只能听见它的叫声,却不见它的踪影。我灵机一动,用手电去照它藏身的缝,知了就慢吞吞地爬了出来,我一伸手就抓到了。我高兴地说:“傻知了,你是不是以为天亮了?”我的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大哥示意我们安静。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继续捉知了,一个小时后,我们的口袋被知了撑得鼓鼓的了。随着…  相似文献   

19.
捉蟋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往事,每每想起,还别有一番情趣呢!就说上三年级那个暑假吧,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干了一件十分淘气的事情。 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天气闷热闷热的,深蓝的天上挂满了星星,整个城市就像一座蒸笼,没有一丝风。人们在屋里呆不住,都出来乘凉。我和梁丹还有几个小伙伴坐在一起,正商量着去捉蟋蟀玩呢,于是我们来到马路边,借着路灯的亮光,看  相似文献   

20.
秋夜迷人,蟋蟀在鸣唱。“爸爸,我们捉蟋蟀去。”六岁的儿子央求我。“不行,太脏了,有蛇呢!”妻子抢在我前面表态了。但正是她这种斩钉截铁的语气,使我猛想起在我幼小的时候,同样的话,同样的语气,母亲也曾这么说过! 那时我才八九岁,是人生最爱玩的年龄。可是家教森严,母命不可违,我只得躲在门背后,无可奈何地看着邻家的孩子欢快地叫嚷着:“捉蛐蛐儿(蟋蟀)去啰!”一直听到他们的声音在远处消失……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捉过蟋蟀! 如今自己做了父亲,当然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