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发贵 《寻根》2006,(5):32-36
著名学者赵俪生先生在《说〈吕氏春秋〉中的一股思潮》(《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一种“很新鲜、很奇特”的政治观念,这就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论。不过赵先生认为这一思想只是昙花一现,秦以后,因君主专制的关系,它就成为“绝学”了。其实,秦汉以降日益加强的封建专制,并未能窒息公天下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相反,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鼓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在明清之际甚至还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天下为公的思潮。  相似文献   

2.
郑金洪 《寻根》2008,(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洪迈《容斋三笔·共工氏》云:洪氏出于共工氏,本曰共,“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干左而为洪”。《元和姓纂》亦云:“共工之后,本姓共,后改为洪氏。”共加水为洪有二说:一曰颛项帝时,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09,(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  相似文献   

4.
赵瑛 《华夏文化》2006,(2):17-19
《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振聋发聩。黄宗羲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卢梭”,其思想在近代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中,对于“天下”与“君”之所指,学者向来无太大争议,大都认为“天下”即指“天下之民”,是封建帝国辖域之内的民众;“君”即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君主。学者们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对“主”、“客”这一对关键词的理解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一说“主”意即“主人”,“客”意即一、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之辨“客人”。俞荣根先生就持此观点,认为“黄宗羲的这…  相似文献   

5.
“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历史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的基本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化”。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且是一小半。还有那另外一大半应当是:“一部‘兵法’收天下”。  相似文献   

6.
薛华 《寻根》2006,(4):109-112
黄河,古代又称为“河”。黄河不但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也因决口迁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可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历代帝王登基之后,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书画家都本基出手不凡。①为央视2002开年大戏“天下粮仓”题写的片名;②为昆明世博园1O周年题写的“天下大观”;③为庆香港回归10周年中国明星足球队与香港明星足球队暨历届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赛题写的“天下奥运”;④为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题写的“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8.
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追挽元剧作家王实甫的《凌波仙》词中,有“西厢记天下夺魁”语。的确,“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为主题的《西厢记》,思想性、艺术性独领风骚,堪称传颂千古的绝世之作!  相似文献   

9.
“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这是著名书画印石专家潘洁兹对青田石及青田石雕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10.
倪宝诚 《寻根》2008,(2):74-80
“泥咕咕”——浚县古庙会的文化象征 浚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浚县古称黎阳,境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却平地突起两座山,东日大伾山,西日浮丘山。两山之上保存有自北魏至明清以来的各种道观、寺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1.
秦艳培 《寻根》2005,(2):61-64
偃师,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它南依嵩岳,北临黄河,东控虎牢,西扼崤函,伊、洛河水在境内流过。偃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凯旋而归,在河洛平原一带“息偃戎师”,“偃师”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读读《庄子·秋水》篇《庄子》书中有一篇名叫《秋水》,从秋日雨水写起。秋雨引起河涨,暴涨的小川汇合于滔滔的黄河之中。河神欣然自喜,自以为天下一切的美好都集中于己身。他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向东了望,汪洋一片,没有尽头。这时,河神开始醒悟,他说:过去...  相似文献   

13.
宋国桢 《寻根》2004,(3):96-100
“郑氏祖地荥阳”是历史的定论,也是海内外郑氏子孙所公认的事实,故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谚语传世。海内外的许多郑氏宗祠都书写着“荥阳堂”、“荥阳衍派”、“荥阳世泽”等等,仿佛不把“荥阳”二字高高挂起,就不足以表达对祖先追念之情。荥阳与郑国公元前80  相似文献   

14.
梁祝中原说——梁祝故事本末、影响、价值及其发生地□马紫晨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称“天中”。元、明、清均为汝宁府治所。城南30公里的马乡镇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墓,千百年来这里及其附近地区的群众无分男女老少...  相似文献   

15.
薛华 《寻根》2012,(4):98-104
水利“海归派”的代表人物 在早期的水利“海归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仪祉、张含英、沈怡、郑肇经、曹瑞芝及汪胡桢、许心武等人,他们大都带着西方国家先进的水利思想、知识与技术,带着挑战黄河、造福中华的决心与热情,积极投身干黄河治理,有的更是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神境泰山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面积426平方公里,主锋玉皇顶海拔1545米。泰山却有风景壮丽、峰峦起伏、谷幽壑深、松柏苍劲、瀑布流鸣、变化万千的四季自然景观,又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晚霞夕照”等驰名遐迩的10大自然奇观。泰山主峰拔地而起,环绕主锋的知名山峰达112座,崖岭98座,溪谷102条,名泉72眼,瀑潭64处,古树名木万余株——构成了群峰拱岱、气势磅礴的泰山山系。  相似文献   

17.
状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 《寻根》2005,(3):13-16
“高中状元”,“大魁天下”,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所谓“状元”,就是进士科的殿试一甲第一名。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有许多选官取士的科目,主要有定期举行的常科和因时因事所需而举行的制科,其中常科中有进士、秀才、明经等科目。宋代王安石变法以前主要以进士、秀才、明经等多科取士,变法之后取士只有进士一科,直到科举制度的废除。进士科的状元,  相似文献   

18.
杨朱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按照庄子的说法 ,杨朱曾学于老子。其时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杨朱之学是与儒、墨并列的“显学”。杨朱本人并无著作传世 ,我们今天研究杨朱的思想 ,只能依据后人著作中有关其学说的零星记载。现存的《列子·杨朱》 ,系后人伪托之作 ,其中有的思想可以看作对杨朱思想的阐发。在极其有限的可据资料中 ,“一毛”与“天下”之辩 ,是关于杨朱思想的基本论题 ,辨析这一论题 ,是解读杨朱思想的关键。《孟子·尽心上》说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利天下 ,不为也。…  相似文献   

19.
黄兴涛 《寻根》2005,(1):114-118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龠禾;后者为祁韵士、祁寯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却亦有“帝师”之誉,且三世之中,代有翰林。或以史地之学名动天下,开一代学术新风;或以诗文书法领袖群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永定土楼,是璀璨绝世的东方明珠。而中外闻名的“承启楼”有“圆楼王”、“天下客家第一楼”之誉称,是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