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对255名永州地区大学生进行了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二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鉴于此,本研究提出要对大二年级学生及非独生子女学生加强主观幸福感体验的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 ,大学生生源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例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高达60 %以上 ,已成为学生的主体。因此 ,研究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诸多共同的个性特征 ,但是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独生子女大学生显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1.独立性较差。由于长期以来受父母亲朋的关心和爱护 ,甚至是溺爱 ,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大小事…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萍  李静 《文教资料》2010,(10):224-225
为探讨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心理应激量表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了评定,发现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和家庭应激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及其显著差异(p〈0.00),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心理应激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独生子女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涌入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教育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分析,从辅导员的角度探讨高校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的教育方法,培养他们自我完善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本市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邢台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河北省大学生常模;城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专科生;大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生子女是 1 978年我国正式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后逐步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校大学生多为 1 978年以后出生 ,所以这一代大学生可以称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下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独生子女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态特点 ,这些心态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基于此 ,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独生子女大学生心态特点及性格缺陷生活条件优越形成的高傲孤僻心态。喜欢独来独往 ,过分强调个人建议 ;对新集体、新环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情绪症状和自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等工具,对高职、"2+3"五年制高职和本科院校各500名学生进行情绪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分别是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的2.692倍和1.617倍(95%CI分别为:1.591-4.555和1.296-2.191);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评生活满意度(OR=0.724,95%CI:0.629-0.834).结论: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高职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情绪症状和较低的自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心理发展的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赣南师范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明显;师范院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高校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今后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将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与多子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差别,独生子女大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高等学校应该根据受教育者心理特征的变化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关注也日趋显著,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片面并且尚显不足,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菲 《教师》2010,(11):7-7
自从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群体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庞大,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3.
高师大学生学习适应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47名高师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考察了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差异及学科类型差异。结果表明:高师男生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师大学生在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其中大三年级学生的整体适应性水平最低,大四年级学生最高。独生子女学生在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理科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上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高校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由于与多子女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差别,独生子女大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应该根据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作为一个截面,在宁波大学学生群中进行随机抽样。通过调查对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形态及因素作了系统的分析,并从社会学、家庭学、人才学的角度探讨了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新时代"的出现已是一个新的综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开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仅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对我们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以及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群体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庞大,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调查当代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疏离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争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③独生子女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多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针对学校疏离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健康,但呈复杂化趋势,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并不乐观。高校必须从全球化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观念、方式和载体等多方面改革创新,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自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756名在校大学生施以问卷测验,对被试的自信特点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自信存在着显的年级差异,大学二年级开始自信显降低;独生子女自信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信不存在性别差异;学业成绩不良学生的自信显低于学业成绩优良学生;民主型家庭的大学生自信明显高于非民主型家庭;城镇学生自信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