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出师表》有言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中,介词常插入“所·动”式中间构成“所·介·动”式,例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所”与介词“以”、动词“兴隆”构成“所·介·动”式)(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所”与介词“与”、动词“熙”构成“所·介·动”式)(3)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为出。(《荀子·议兵》)(“所”与介词“为”、动词“出”构成“所·介·动”式)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言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中“先汉”、“后汉”,即“西汉”、“东汉”(分别见《汉语大词典》缩印本842、1853页)。由于这种称代并不为现代人所熟知,因此.一些大学教材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星《古代汉语》等均对“先汉”加注。而笔者所见到的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经典名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般都读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句中“先汉”、“后汉”一直被人们误解为史学所称的“前汉”、“后汉”即“西汉”、“东汉”。  相似文献   

5.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引用历史经验告诫阿斗的话,语见《出师表》,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务方针的意思并不高深,犹如说“要吃饭,不要吃屎”,为的是皇帝好。所以历采的皇帝都懂得,历来的皇帝都同意.没有人提出“亲小人,远贤臣”的口号和它竞争。  相似文献   

6.
贾长峰 《文教资料》2011,(25):41-42
作者从章法修辞和史实的角度重新看待《出师表》:"亲小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结合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认为这句话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对这句话中的“所以”,各种资料的解释不尽相同。课本是这样注释的:“[所以]用什么(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的用法不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认为:“‘所以’:所[助词],以[介词,用]。‘所以距子’中的助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宾词组‘距子’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这里表示公输盘将用来对墨子的方法,可译为‘……的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言文语言分析》:“‘所以距子’,用来抗拒您的方法,‘所’字词组,作‘知’的宾语。‘所以……’表示‘用来……的方法’。‘所’,特殊指示代词,加上介词‘以’,同后面的动宾词组‘距子’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所’字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所以……’,表示用来‘距子’的方法。古代汉语里的‘所以’,跟现代汉语的‘所以’用法不同。现代汉语里的‘所以’是一个因果连词。”  相似文献   

8.
现行初中教材第六册,编选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阅教学参考书、《古文观止》等,均未见对其中的“先汉”“后汉”进行明确的诠释。为了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笔者曾与广大同仁进行探讨,并查阅大量资料,主要观点有三: 一是笼统地将“先汉”“后汉”解释为西汉、东汉。所持论据为东汉班固的《汉书》因记载汉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0年的历史,后亦称《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汉书》采百家之长,续写汉朝的历史,即东汉历史,后人称它为《后汉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和《中国古代诗文选》(哈尔滨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9.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don()食民yTn()国富而不知存x句「)报之于bi()下分huT()下Zhi(仰观天子宫qu粼)之壮右备容xi以)白xi()仓l下n()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下一视其zh喇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3.文学常识填空: (l)《鱼我所欲也》选自《》,以“”和“”为喻,论证了的道理。 (2)《隆中对》选自晋朝人_的《…  相似文献   

10.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相似文献   

11.
古文中,“所以”出现的次数较多。此外,还有“所从”、“所在”、“所与”等。“所”在介词前,这是“所”和介词结合的形式。例如: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狱中杂记》)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所’字又常常用在介词‘从’‘以’‘为’‘与’等字的前面,指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这使我们明白了介词和“所”的关系。书中又说:“‘所’字和介词以及介词后的动词(或  相似文献   

12.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似文献   

13.
大概是因为《语法修辞讲话》①中说了“‘所见’等于‘看见的’或‘看见的东西’”这一句话,所以,有的语法书就说“‘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字结构,如:所见、所说”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的’字结构”。③一、内部结构不同。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范围很宽。如:“我的(代词)”,“公社的(名词)”,“红的绿的(形容词)”,“吃的(动词)”,开车的(动宾词组)”,“孩子玩的(主谓词组)”,“来参观的(连动词组),“浅红色的”、“打得好的”(偏正词组),“使他感动的(兼语词组)”。组成“所”字结构的词类范围很窄,只有动词(或合成性动词)才能构成“所”字结构。如:  相似文献   

14.
词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词组,一类是特殊词组。一般词组的分类主要是按词组内部的结构关系来划分的,如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特殊词组是按词组内部所包含的特定的词来划分的,为了区别于一般词组而称之为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所”字结构、方位结构、能愿结构等。特殊词组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种词组的内部结构关系难以确定,或者是结构关系不明显,就只好按照这种语言单位所含的能起区别作用的特定的词来分类了,这就不能不导致同一级语言单位有两种分类标准的弊端,违背语法分类应同一标准的原则。这些特  相似文献   

15.
探讨所字结构中省略介词和省略“所”字的两种情况,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这两种省略的理论根据,又指出“有以 V”和“无以 V”是动宾词组,而“文以载道”一类结构是判断句式。  相似文献   

16.
单句,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一般单句和复杂单句两种。谈到复杂单句,人们自然联想到“兼语式”、“连动式”,以及“主谓词组作主语、作谓语、作宾语”,“动宾词组作主语、作宾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所列举的也是这么几种。其实,复杂单句其复杂的表现形式并非仅仅上述几种,而且有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常常用到,而《提要》以及一些权威的语法专著似未涉及,有感于此,本文试以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为例,谈谈除上述复杂单句之外的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一、介词结构可以作主语。①黎明,当牧民们走出蒙古包,就是它们分群的一刻。(碧野《天山景物记》) ②由远到近,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碧野《天山景物记》) ③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翦伯赞《内蒙访古》) 二、介词结构可以作宾语。①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  相似文献   

17.
一、“空前绝后”类,也即识记类默写此类题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有前句无后句;有后句少前句;有两头缺中间。从内容上看考查的主要是名言、警句、对偶句、排比句等。例如:1.天时不如地利,。2.醉翁之意不在酒,。3.,水村山郭酒旗风。4.入,出,国恒亡。5.,映日荷花别样红。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二、“循规蹈矩”类,也即理解类默写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在记忆的基础上审清题意,弄清要求。由于有条件限制,有目标导向,所以要“循规蹈矩”。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类:(一)点出句子中心,写出课…  相似文献   

18.
“所”作为代词,位于动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性限制的人、事、物。当所字位于介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原因、工具、条件、方式方法等等,这时所字称代介词介绍的对象.所字的称代内容理论上清楚易晓,然而接触到纷繁万变的文言文句,却往往使人费解.《例说》(载《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11期)作者认为《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诺,恣君之所使之.”一句的“所”是名词,应解作“意”.这实际是把代词所当成名词来解释了.诚然“恣君之所使之”一句中的“所”不能与后面的“使之”直接结合构成所字词组,然而由此判定所“非代而名”却也失之武断。“所”之所以是代词,是因为“所”在句子里有其称代的内容,在“恣君之所使之”一句里,“所”称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先秦文言文里似“恣君之所使之”这样结构的句子并不乏见。例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好心的大臣和儒生都劝君王为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有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疑问句末可以有“为”字 ,《经传释词》以为是助词 ,《马氏文通》以为或是动词 ,或是介词。80年代《中国语文》曾专题讨论 ,以后不断续有文章 ,而以视为疑问句语气词的为多。实际上陈述句、否定句末也可有“为”字 ,便是疑问语气助词说的大碍。如扩大考察范围 ,对同类和相关语言现象作全面概括 ,“句尾”的描述没有意义 ,应就句子成分而言 ,是在动词谓语或动宾结构谓语之后而复述。这些“为”单用表示各种具体的动词意义 ,前附动词或动宾结构而复述 ,是泛义动词“为”的三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