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怪诞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诸多艺术杰作都是优美、崇高、悲剧、滑稽、怪诞五美俱全的艺术,怪诞艺术在所有美艺术中最震撼、最神奇、最智慧、最有趣,这是人们在优美、崇高、悲剧、滑稽艺术之外,不断追求和创造怪诞艺术的真正原因。但美学观念上的混乱,又导致艺术家将震撼、丑恶和荒谬等非怪诞当成怪诞艺术追逐。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怪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间传说里他不但大量"语"了"怪",而且他本人身上就包含了不少怪诞的因素。孔子也经常谈到和思考天、命、天命、鬼神、祭祀等神秘怪诞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常常感到很迷惘。孔子对怪诞的心态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明确提出不语"怪",对怪诞采取了尽力回避的态度,并将一些怪诞现象尽量进行历史化的解释;另一方面,在有些场合,他又对一些怪诞现象津津乐道。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实际行动上,孔子不仅有时肯定了怪诞,而且常常把怪诞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以预测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3.
文学怪诞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文学怪诞研究的基本顺序和方式应该是:一弄清文学怪诞的构成要素,以确定文学怪诞的研究范围。二弄清文学怪诞的形态特征,以确定文学怪诞的鉴别标准。三弄清文学怪诞的个性构成,以确定文学怪诞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4.
莫言与怪诞     
莫言作品中有大量怪诞,强烈的怪诞性是他获得世界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怪诞是以恶与滑稽为构成成分、以反常化为构成方式、既可怕又好笑是接受反应的系统结构模式审美形态.文章在《莫言文集》(20册)范围内述评他的怪诞.母亲嗉囊是莫言的典型饥饿怪诞描写,其震撼与情趣构成的强劲吸引使饥饿得到注意;其争粮保命的人性真实,是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美学怪诞泛化的主要表现,是将中国文论中的"怪"当grottesco怪诞。怪诞是恶与滑稽按反常化方式构成的、既可怕又好笑的系统结构模式审美形态。怪是以反常化方式构成的、能使人惊异的一切对象。怪诞的构成成分是恶与滑稽,怪既可以是真善美也可以是假恶丑。怪诞的构成方式是反常化,怪是在常有、现实的反方向上制造陌生、超现实,本质上也是反常化。怪诞的接受反应是可怕与好笑的混杂,怪只是惊。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观,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精神的整体出发,对怪诞做出了自己的阐释。笔者认为,他的观点已自成体系,对今后的怪诞美研究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怪诞探源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笔者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文章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观,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精神的整体性出发,对怪诞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他的观点已经自成体系,对今后的怪诞美学研究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担当暮年审美倾向再次发生嬗变,在其诗作中歌咏的对象大多是败茅老树、枯松病竹;在绘画作品上,所表现的皆残山剩水,寒林枯麓.其审美情趣倾向于丑与怪诞。丑,一个达到更高更新对立统一美的标准;怪诞,其本质是真。这在中国诗、画创作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0.
论怪诞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本文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自古以来都存在怪诞现象,但怪诞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怪诞理论传入中国后出现偏差,刘法民教授的怪诞美学四书等著作给怪诞美正名,并用科学归纳法,概括出怪诞美的系列特征与本质定义,并将怪诞列为与悲剧、崇高、优美等并列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2.
怪诞和怪诞艺术在中国鲜有研究,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怪诞以及怪诞艺术的实质和特征,本文概念疏离和艺术实践考察出发,对怪诞艺术的创作手法、审美形态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充分揭示怪诞审美形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3.
怪诞和怪诞艺术在中国鲜有研究,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怪诞以及怪诞艺术的实质和特征,本文概念疏离和艺术实践考察出发,对怪诞艺术的创作手法、审美形态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充分揭示怪诞审美形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4.
怪诞在我国很少被研究,为了深入认识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本文参照托马斯·门罗审美形态学的分析标准,从结构要素、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结构整体的接受作用三方面对怪诞、优美、滑稽、崇高、悲剧等审美形态进行分析比较。这一新角度的透视,一方面使各审美形态的特点充分暴露,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显豁。  相似文献   

15.
怪诞不仅仅是审美的逻辑范畴,还是动态的历史范畴,它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是“集体无意识”原型的现代表述。作为一种“魔幻意象”,怪诞具有二重功能,既有对权威、真理的脱冕、解放力,又有复活、生育的再生力。怪诞丰富的意象特征是由充满“野性思维”的原型意象变调而成的,同时也受到了神话二元逻辑思维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怪诞就是一种结构,一种原型意象,一种包罗万象的世界般的感受,一种关于存在的特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卡夫卡的作品在反映社会,表现人的生存处境上所运用的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为他们都运用了怪诞与真实相结合的手法来传达自己的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慨;不同之处具体则表现在怪诞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上:鲁迅表现为真实之中的怪诞,而卡夫卡则为怪诞之中的真实。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对认识这两位作家所处时代人生困境的世界性、世界文化的异同性以及当下社会现实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怪诞意味着作品和效应中各类矛盾因素的奇妙的混合,具有二重性。从这一角度对残雪和王小波小说加以解读,可以发现,残雪的世界是疯狂的、恐怖的、怪异的怪诞世界,王小波的世界是充满着各种怪诞人体躯体的节日、粗俗的狂欢式的语言和扭曲的事物组成的怪诞世界。这两种怪诞世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却正是怪诞二重性的不同体现,即滑稽与恐惧异质因素的相互混合。  相似文献   

18.
论怪诞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 ,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 :反常的构成原则 ;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 ;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 ;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 ,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审美形态学视野中的王小波怪诞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审美形态学的怪诞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解读,这在学术上还只是一种尝试。严格按照怪诞的形态特征进行筛选,王小波小说、散文中共有怪诞描写181个。本文引用原文展示其中的100个。这些怪诞总体上具有丑恶极端,滑稽膨体,构想妙绝,意象惊骇的鲜明特色。王小波的怪诞描写的数量和质量均为中国当代文学上乘,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学怪诞高手。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认为,东方艺术的怪诞,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将自然的成份与人类的成份不合理地混合在一起;极端和歪曲,过分与扭曲地表现对象;反自然地将事物的某一成份或作用予以极端重复或无限增多。黑格尔论东方艺术的怪诞,包含着不少真知灼见,但他认为东方艺术发展水平很低,怪诞难以理解,不能见出美来,这又是极为褊狭的。其实,怪诞在古今东西方艺术中都有表现,甚至是东方艺术的普遍手法和特色,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