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2.
新开“感悟哲理”专栏,目的有二:一是满足读者的需求;二是加强作者和编者的交流,因为“哲理”文章从作者中来,而“感悟”文字则由《高中生》杂志社 员工完成。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表达,它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二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如果所表达的是经作者认识了的生活,则文章便成为记叙或描写;如果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则文章使成为理论或对某种事理、规律的说明。这二者是紧密联系,浑然一体的。没有深刻、透辟的认识。所写的生活只能是“杂货摊”、“流水帐”;如果没有真实、丰富的生活原料作基础,则所写出来的“认识”也只能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要想真正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这两项“基本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序言,是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如果作者自己动手,多数在于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如果由别人来写,则多数是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的.这本《修辞·语法·文章》论文集是秦旭卿、王希杰两位先生的劳动成果.他们请我来写序言,我是"别人",又乐意置身于"多数"之中,因此,下面就介绍介绍两位作者,评论评论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5.
序言,是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如果作者自己动手,多数在于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如果由别人来写,则多数是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的。这本《修辞·语法·文章》论文集是秦旭卿、王希杰两位先生的劳动成果。他们请我来写序言,我是“别人”,又乐意置身于“多数”之中,因此,下面就介绍介绍两位作者,评论评论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6.
文章作品,实际上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想,就是运用思维。而文章作品欲达到形象深刻之高妙境界,就必得用形象思维。因为形象思维,是指具有一定思维机能和强烈感情的作家作者的一整套系统的思维活动;而用形象思维构思写作时又必然离不开想象。由于想象,是人们把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由此可见,它极有利于作家作者写出富于创造且含蓄深沉的美文佳作来。  相似文献   

7.
处理并解决重难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备课和教学时,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又要正确地去把握。下面,仅谈三点认识。一、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处理并解决好教材中的重难点,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谓重点,是文章的作者为了达到写作目的,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心内容,是画龙点睛之笔,对于作者来说,它是主观性的。所谓难点,是指学生对文章中感到难懂的地方,这些难懂之处,并非作者故意设置,而是作者为更好地表现文章  相似文献   

8.
陈实问:《石钟山记》中作者为何三笑? 在《石钟山记》里,作者先后写了自己的三次“笑”。作者为何而笑?下面试图作一些探讨。一、“余固笑而不信也。”这是作者在文中的第一次笑。元丰七年六月,作者送苏迈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到那个人们所说的石钟山。而寺院的和尚竟然叫小童拿着斧头,在湖边布满石头的石堆中,精心选择一两处敲击,发出“硿硿硿”的声音,并以此来说明石钟山得名的原由。这种做法显然是依样画葫芦、沿袭了李渤的说法。对这种做法,作者在文章第一节中就表示了极大的怀疑:“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可见,作者的笑是坚持自己观点的笑,是反对李渤说法的笑;是固执的笑,是否定的笑。简言之是不信的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讲述了快速理解荚语短文的阅读技巧:预测、略读和查读,以及推断的技巧:推断生词和事实与观点,以及作者没有直接说明的信息,理解文章中的图表信息、指代关系、逻辑关系、结构,评价和归纳概括文章。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情 味和旨趣,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认识,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的认读——理解——体味的过程。文章的作者通过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受转化为语言信息,读者通过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语感”便开始了。首先是认读这些语言,接着是理解这些语言的一般含义,再进一步,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次意义和体味运用之妙,最后真正完全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如何治学,是个看似简单而实则不易的问题。文章从视野、角度、方法三个方面谈了作者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告作者·     
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CFED)”收录,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告读者·应广大读者要求,自2011年起,本刊初、高中版分别增加“教研版”,《初中数学教与学》(教研版)邮发代号为28—424,  相似文献   

13.
7月《文苑》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深呼吸,平息悲痛》作者羽毛《渔夫与魔鬼》作者许冬林《父亲的短信》作者何玉铉  相似文献   

14.
韩雨 《新读写》2010,(12):20-20
首先,十分敬佩作者的古文功底,运用得也比较贴切,让文章顿时文采斐然。而且,作者的感悟,如“生命的颜色,就是一棵树的颜色,是一棵树慢慢长大的颜色”,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旅游散文,写旅游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美的景致,更要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本文写的"樟山雨"和"丛溪乐"这两件事,无疑是作者这次旅游印象  相似文献   

16.
经过实验、探索,结合新课标精神,我总结出了语文“五读三思一听”法,现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五读一读标题。就是解题。看它是由什么词、什么短语或什么句型构成。是词,就弄清词性;是短语,就区分出是偏正、主谓、动宾、动补,还是介宾等;是句子,就分辨出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等。此外,还可以从修辞方法上去分辨,看是比喻、拟人,还是设问等。标题就是文眼,不少文章看标题就知道反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就能大致明白文章的重点、难点。二读作者。通过课本注释和相关的辅导资料,了解作者,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1)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老子…  相似文献   

17.
《古井》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它感情诚挚,寓意深刻,语言简炼生动,结构谨严完整。作者通过写古井,忆古井,赞古井,歌颂了古井对人民无所需求,无私贡献的高尚品格;启迪人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在教学中,我建议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七)分辨见闻和联想要求知道什么是联想,弄清见闻和联想的区别;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联想部分。帮你提升我们阅读的文章中写的人、事或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人、事或物想到的,这些由眼前的人、事或物所想到的不在眼前的内容,就是文章中的联想部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文章,是不难分别出来的。因为两者在时间、空间等方面都不一样。把见闻和联想联系起来,通常需要有个过渡,常见的是用“他想”、“好像”、“仿佛”、“似乎”一类词引出来的。注意这些词,也能帮我们区别见闻和联想。实例讲解望着雪片纷飞…  相似文献   

19.
韩养欣 《新读写》2012,(10):31-31
作者通过6岁与15岁的自己的剖析对比,展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自我,最后话锋一转,听到“未来的自己”在给“现在的自己”加油打气。文章对比鲜明,感情真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仙台》一文主要是通过藤野先生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他的高贵品质和作者的感念之情的。围绕这一中心,作者还通过对留学日本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叙,表达了中国留学生受人歧视的感喟和对清末政治腐败的感愤之情。文章开头作者便发出感叹:“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以此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