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了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对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童话更是以美轮美奂的情境和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流传至今。其童话以唯美主义原则为表征,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意境。旨在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分析挖掘出作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对文学语言效果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的著名童话之一。在童话中,王尔德阐释了以下三种人生观:执着追求至爱与至美的唯美主义人生观、摒弃梦想而屈从于俗世的消极人生观、醉心于金钱的赤裸裸的物欲人生观。夜莺所代表的执着追求至爱与至美的唯美主义人生观既是王尔德从唯美主义者的角度为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处在彷徨和迷惘中的人们指出的一条生存的理想之路,也是当今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导航标。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创作的小说、戏剧和童话等作品中唯美主义思想随处可见。其创作的童话集《石榴之家》由于对传统童话的颠覆一度不被大众接受,《西班牙公主的生日》就是其中一篇。笔者认为,王尔德在这篇童话中通过美丽小公主的自私和丑陋小矮人的善良的对比表达了其唯美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芙学思想的完全体现.文章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的无目的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在该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诗人和批评家。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旨在说明艺术的生命是依托于人的生命而存在的。本文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入手,分析王尔德笔下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唯美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涵盖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辞藻华丽,意象新颖。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以此来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动机以及其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主张艺术无道德禁区,本文欲从符号学出发,以《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为例,通过对亚瑟勋爵与命运的矛盾、与自身的矛盾的解读,揭示整个文本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脱离传统伦理的桎梏,以求理解王尔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的童话在世界童话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追求美的生活方式和唯美的艺术观,书写美的事物与形象,用美的语言营造出唯美的童话意境。而其娴熟的反讽技巧又在其童话框架中折射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见解及对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使其童话流露出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的童话虽然属于原创的文人童话,但是其中体现着深刻的民间故事的烙印。在唯美的面纱下,《夜莺与玫瑰》从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表现了王尔德对民间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拉康的“主体间性”理论阐释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自我认同的历程 ,揭示了唯美主义的追求和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1.
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这些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心理、社会与文化信息。它们象征了人物形象,隐喻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从而推动着情节发展,起到了点画小说主题的作用。同时,这些意象也展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作家借助幻想塑造童话形象、虚构奇妙的童话故事.这种幻想产生于现实生活基础之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生百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和徐志摩都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前期经历相似。他们带有唯美主义倾向,鼓吹“为艺术而艺术”;提倡新格律诗,并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作,为我国新格律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他们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来看,他们间的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审美经验的视域进入,对“童话”这种常见文体以“世界、奇迹,人物、隐喻”四个关键词为研究理路做了新的美学阐释。主旨在于揭示过去一直被遮蔽的童话艺术质素,试图抵达童话本体论的某些层面。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乐府诗中有超过半数的与“春”相关的诗歌创作,这类诗歌是他创作中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对具体诗篇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春天有着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这也体现他诗歌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他者”理论,分析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两则经典童话《海的女儿》和《野天鹅》,探讨女性角色在经典童话中的地位,对安徒生童话进行解读会发现:许多经典童话被打上了男权文化的烙印,在实质上体现了男权文化的意识形态,传达了男权文化社会中所期待及规约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作为现代童话的开山鼻祖,其作品不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堪称典范。本文从温暖人道主义情怀、如诗如画的诗意之美和安徒生式的幽默三方面着手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以期窥大师风格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在中国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作品中有着对唯美主义的执着追求.文章从自然美、人性美和社会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宫崎骏动画的唯美性.  相似文献   

19.
唯美主义文学从欧洲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式唯美主义文学,改变了日本文学发展格局,具有自身的诸多特点。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社会、思想和文学自身等原因,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很快经过翻译家的努力宣传而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由此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写作内容、主题、手法和目的上继承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一些东西;同时,中国作家在继承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发展,实现了对日本唯美主义一定程度的超越和扬弃。  相似文献   

20.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当代诗坛上少有的童话诗人。他一直在追寻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童话王国。自然、幻想、童年的记忆和拒绝长大、追求纯粹是顾城固守童真的重要要素。将童话世界作为人生唯一追寻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退出。在追寻的过程中现实与童话不断碰撞,诗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己亲手构筑的童话迷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